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
(一)農村金融的涵義現代金融詞典中對農村金融的解釋:“是農村貨幣資金的融通,即組織和調劑農村貨幣資金的活動,包括農村中的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貨幣流通屬于農村商品交換環節,信用屬于分配農村資金環節。農村經濟是農村金融的基礎。”根據農村金融涵義的概括,可知農村對于貨幣投放、流通及回籠,以及農村對存款的吸收提取與貸款的發放回收,還有農村的匯總結算以及農村的保險等內容都包含其中。事實上,整個農村金融體系都可以被理解為農村金融。其擁有對農村金融政策依賴強、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功能深厚和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不健全等顯著特點。
(二)農村經濟的涵義農村經濟作為與城市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學,是獨立的一個子系統存在于整個經濟系統之中。農村經濟主要是指在農村地域之內,對物質和非物質的生產經濟直接或間接活動的一個綜合體,也可以理解為各種經濟關系與經濟活動的總稱。農村經濟在其發展的不同時期所包含與表現的內容不盡相同,比如在其發展早期,農村手工業在農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那時的農村經濟主要指的是農業經濟,隨著不斷轉變,農村經濟已表現出一種多元的現狀。
(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理論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在研究領域存在不同觀點,西方古典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長的結果主要體現在金融的發展水平上,金融的發展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不受經濟增長影響,也就是說,經濟增長會使得金融也得以發展,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兩者本身是按照各自的增長規律而增長的,并沒有多大聯系。但更多專家學者則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是必然存在的,即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扶持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二、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增長的關系
(一)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1978年改革開發以來,我國農村金融也在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一系列變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領域。1.農村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主要是政府為實現特定的政策目標來進行的資金融通的行為,這種農村的政策性金融前提是由政府發起的,基礎為國家信用,且不以營利為目的,在資金領域主要為協調我國的國民經濟和保護農業發展的一種金融行為。其代表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2.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代表主要是中國農業銀行。但是在不同時期,中國農業銀行所承擔的任務也大不相同,從開始的集中辦理農村信貸,到企業化經營,再到商業性銀行。商業性銀行的“營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原則,與“高風險性、分散性、波動性和長期性”的特征相違背,因此,中國農行開始將信貸投放由農業轉為工商業,業務范圍也從農村區域發展到城市。3.郵政儲蓄。郵政儲蓄是從中國郵政中分離出來的演變為郵政儲蓄銀行的一個金融機構。其定位主要功能是完善城鄉金融服務,為廣大農村地區和部分城市地區提供金融服務,資金運作、抗風險能力以及管理經驗和員工素質目前都較為低下,因此其發展改革方向仍在調整中。除此之外,還有農村地區的合作性銀行,如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和盛行于農村地區的民間金融機構等多種形式。
(二)我國農村經濟增長現狀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農村經濟,同時也是影響我國經濟是否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農業和鄉鎮企業作為我國農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村經濟增長。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但相對于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其發展仍不穩定。原因主要在于許多農村地區仍然靠天吃飯,遇到一些自然災害便會出現負增長,加之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生產成本高等因素,使得農村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在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例逐年減少。另外,鄉鎮企業向金融部門的貸款也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融資較難,生產規模得不到擴大,對技術與設備的投資也無法加大,這都制約了我國農村經濟增長。
(三)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增長的關系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增長間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過程。在最初的計劃經濟時期,農村金融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農村金融的渠道來轉移農業剩余,補貼工業的發展,也就是說,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是互相對立與排斥的。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忽視了金融體系的獨立性,也就是說農村金融僅是農村經濟的附屬品,是一種支持與被支持的關系。21世紀初至今,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開始呈現出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共生共存的關系。
三、結語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直接影響著農村經濟的增長,從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到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再到農村GDP和人均收入的不斷增加,都可以看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要不斷完善多元化的農村金融發展,以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增長。
作者:劉幻 單位:沈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