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金融發展引發的社會治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我國民眾參與網絡金融活動的基本特點是參與民眾廣、參與機會多。網絡金融為經濟增長不斷注入動力,也帶來了社會治理新問題——網絡金融犯罪。傳統的違法犯罪活動在網絡金融的影響下產生了新的特點:一是影響范圍大,危害程度深;二是違法手段更具隱蔽性。這就為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在不斷發展網絡金融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網絡金融活動的監管。
關鍵詞:
網絡金融社會治理;信用危機;挑戰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巨頭紛紛把發展重心轉向了網絡金融領域,網絡金融是一種更加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網絡金融在我國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我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不斷地從網絡金融的繁榮中獲益。但是,由網絡金融迅猛發展而帶來的網絡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
一、民眾參與網絡金融活動的特點
在我國,參與網絡金融活動的民眾逐年增多,網絡金融所產生的交易額在不斷攀升,總體來說,我國民眾參與網絡金融活動具有兩大基本特點。
(一)參與民眾廣。網絡金融的快速發展已經極大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普通大眾使用最多的一種網絡金融交易方式,以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支付寶為代表,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大量出現,使得普通大眾通過網絡從事經濟、金融活動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一份由“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報告所顯示,到2015年12月份止,中國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也上升到50.3%。特別是當支付寶、網銀、微信發展出手機客戶端支付功能后,普通民眾的消費活動極大突破了所在生活環境的限制。
(二)參與機會多。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政策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有能力通過網絡金融的手段進入金融領域進行融資。網絡金融的關鍵在于,這種融資方式將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公開化,透明化,從而破除了傳統競爭的壁壘,進而使融資創新機制更加成熟,越來越多極具創新性的金融產品、理財方式和服務模式呈獻給民眾。在這種模式下,具有合法資質的法人作為平臺,開展網絡金融中介服務,借款人和貸款人通過網絡平臺建立直接的借貸關系,這種網絡貸款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借貸模式,傳統借貸大多是熟人之間接待,流通范圍小,網絡借貸極大拓寬了借貸渠道;眾籌,即項目贊助商或者發起人通過網絡金融平臺籌集資本,并將受益按投資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新型融資模式。這種模式建立在項目發起、出資人、眾籌平臺以及協約關系的基礎上。
二、網絡金融帶來的社會治理新問題
網絡金融在我國民眾廣泛深度地參與下,為經濟增長不斷注入動力。然而我們在獲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網絡金融帶來的另一面——網絡金融犯罪。在網絡金融繁榮發展的大時代下,傳統的違法犯罪活動開始披上新的外衣,違法犯罪活動也具備了新的特點。
(一)影響范圍大,危害程度深。2015年底“e租寶”非法集資案浮出水面。“e租寶”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實際吸收資金達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影響。2014年12月份,重慶市南山區人民檢察院經辦了一起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非法集資的案件,此案涉及面廣泛,參與者眾多,共涉及全國的17個省、80多個市,參與人數達78000多名,共吸收投資達4.7億元人民幣。該類非法集資的行騙手段,一般是先注冊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的名義設立網站,并在網站上以公司名義推出各類投資項目。為了快速斂財,通常不會在線下項目和實體業務上踏實投入。2利用這些虛假項目誘惑普通民眾投資,犯罪分子利用后來投資者的投入資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受益,披上層網絡金融的虛假外衣進行層層詐騙。2015年4、5月份,廣東省警方破獲了一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網絡賭博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近2000名,參與者達40余萬名,其中最高單月投注額達4000多億元人民幣,凍結賭資約3.3億元人民幣。在該類網絡賭博案件中,犯罪組織先成立用于網絡賭博活動的公司,公司下設各個職能機構,專門負責攬客、營銷、放貸、結算等業務,充分利用網絡金融的支付手段,在網絡上形成封閉的賭博產業鏈,實行國內國外相結合的賭博犯罪活動。
(二)違法手段更具隱蔽性。近年,傳銷詐騙活動也開始乘著網絡金融的東風,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到處招搖撞騙。2010年9月,湖南省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跨國網絡傳銷案,案涉資金近4億元人民幣。該傳銷犯罪組織將總部設在國內的深圳市,負責統一指揮,把用于傳銷犯罪活動的網絡服務器設在美國,以躲避國內的審查打擊,該犯罪組織的傳銷網絡遍布國內外,國內的十多個省市以及日本、泰國等地均有涉及。
三、對社會治理新問題的思考
目前,我國關于網絡金融活動的配套制度和法律規范依然落后,對網絡金融犯罪活動監管的效果不理想,網絡金融交易過程中的信用體系建設不夠成熟。這就為網絡金融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所以,我們必須對網絡金融的運營和發展加強監管,并著力打造更加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首先,完善相關法律。將新型互聯網金融模式納入監管范圍。3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尚未對網絡金融機構的法律屬性作出具體明確的定位,沒有專門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對網絡金融業務進行有效的規范。因此,作為直接參與網絡金融活動的公司和法人,在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消費者行為準則規范上沒有具體明確的權利和義務,由此造成權責不清,管理混亂。所以,網絡金融行業的法律亟待完善。其次,打造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網絡金融的繁榮依賴于發達的社會信用體系。如果忽視了信用體系的建設,那么信用混亂和信用危機將嚴重阻礙網絡金融的正常發展。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和政策支持,建立一個包括: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網絡,以實現信用信息的共享,使失信行為無處藏身,從而從根本上杜絕網絡金融犯罪的根源。
作者:張蒴 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