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金融危機時代私募基金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和相關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國家對于私募基金的重視和近年發展經濟的需要,使私募基金市場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但還有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私募基金規模較小;私募基金投資的外部環境有待優化;私募基金的身份難以被市場承認;運作機制尚未建立;理念、工具和手段落后;退出方式不通暢。我國應加強對私募股權基礎理論的研究和資本市場主體的培育,提高基金管理人的水平,推動以有限合伙為代表的私人股權基金的發展,完善私募股權退出方式,使私募基金健康發展。
“私募基金”與公共基金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面對社會公眾的募集對象不同;募集資金的方式不同;私募資金投資具有更高的靈活性,信息的披露也有自己的方式。由于我國金融市場關于私募基金的相關制度還不完善,缺乏與之對應的制度和防控手段,容易出現一系列違規行為,從而使投資者產生經濟風險,或者較大的投資風險。因此完善相關制度,使私募基金健康發展極為重要。
一、私募基金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和歐洲由于經濟的發展率先發展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基金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經過數年的發展和經濟的飛躍,已然壯大和被市場所接受。隨著歐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市場趨于飽和,國際投資者和歐美發達國家逐漸關注到了東亞、南亞、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的私募基金發展潛力,開始將投資目光轉移到這些地區。現在,歐洲、美國和其他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的大型投資機構將他們的視線逐漸轉移到中國。我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其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都蘊藏著極大的增長潛力,這無疑是吸引外國投資者的。當前我國市場私募基金的總資本已經達到2萬億元左右,占A股流通市值三分之一以上,大規模的單一基金的數額更是高達2到3億元。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和相關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國家對于私募基金的重視和近年發展經濟的需要,我國的私募基金市場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國私募基金相比起歐美發國家達還有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私募基金規模較小
在我國,私募基金的概念不同于國際金融市場。私募基金類似國際金融市場的對沖基金(HedgeFund),證券投資基金在我國的地位類似于共同基金(MutualFund)。而私募基金卻沒有共同基金可以組合投資隨時贖回的這兩個限制。對沖基金出現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近年來其增長率高達到25%,其發展相當迅速。截止到2015年,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為2萬億美元至2.5萬億美元,這些資產分布在大約5000個基金之中,基金平均金額超過4億美元。在世界范圍內,美國占有著92%的對沖基金市場,歐洲占據7%,只有約1%的數量在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說明美國在世界對沖基金市場占主導地位。我國私募基金的主要來源是國有機構、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因此,我國的私募基金相比較于美國規模是很小的。
(二)外部環境有待優化
雄厚穩定的資金是私募基金發展的前提。不僅國內儲蓄、保險、證券、信托、外匯和其他金融產品積極的搶奪著私募資金市場,外資金融機構和投資銀行更是積極的瞄準著我國市場,外資銀行近年來大舉進入。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全球225家外資銀行在我國設立多達240個貿易代表處,其本外幣資產總額約為796億美元。外資銀行擁有豐富的開發金融產品和拓展市場的經驗。例如,渣打銀行和荷蘭銀行(ABN-AMRO)于2005年5月率先推出了銀行理財產品,此舉是基于典型的交換業務理念,受到了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尤其是歐洲銀行業的重視。相比之下,我國的私募基金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基金經理與資金方的特殊關系,所以要在此基礎上發展現代營銷技術來為客戶開發業務是很難成功的。
(三)私募基金的身份難以被市場承認
在我國,對私募基金的認識不是很全面,僅認識到其對于經濟的不利影響,私募基金身份一直難以被確認。再加上我國對私人及其機構籌集資金有嚴格的限制,使私募基金在證券市場投資的手段主要以短期投資為主。事實上,政府監管金融市場的這種行為對于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很多不利影響,對于培育機構投資者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金融市場有著很強的趨利性,如果市場不開放,私募股權基金就難以正常發展。
(四)運作機制尚未建立
私募基金的操作過程至少包括三個主體:基金投資者,基金經理和企業家。為了規范和治理三方之間的關系,需要制定一套合同條款和管理結構,其中包括:一是私募基金的基金結構,用于規范和治理基金投資人和管理人之間的關系;二是私募基金經理的薪酬機制使其對基金經理起到有效激勵作用;三是私募股權基金和企業者的合同機制,協調基金經理和企業家之間的關系。這三個方面是私募基金運作的核心。但是在我國,金融市場的相關法律制度還有待完善。如果沒有達成一致的法律制度的伙伴關系,可能會使公司在如何融資以及組織資本的決策和激勵約束機制方面形式單一,從而對私募基金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我國以公司制為基本形式的風險投資機構過于單一,是不利于其發展的。
(五)理念、工具和手段落后
風險投資成功的關鍵并不在于其雄厚的資本,而是在非組織結構貨幣方面:收集市場信息和監控目標公司。另外,需要在方面使信息能夠保持與之對稱,能夠準確的判斷市場信息,并且在合同方面,其在開始時期的不完整性也是爭取投資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私募基金并沒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缺乏私募資金的文化,缺乏相關信息以及難以完成對目標公司的監控情況,使很多創新工具的設計和使用面臨著制度理論的約束,不能有效地收集信息和目標公司的監控執行情況。
(六)退出方式不通暢
通過相關信息了解到,在發達國家的IPO市場籌集私募投資基金較為容易,所以發達國家往往都會利用IPO的方式進行私募股權退出。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使投資者大都使用出售股權的方式退出。雖然我國大多數私人股權投資者希望能夠像資本市場發達國家那樣利用IPO方式來實現退出,但事實上此方法在實施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證券交易所能否上市,政府占據著主導作用,政府掌握著證券交易所的主動權。所以境外上市成為了絕大多數公司的選擇,為了使自己獲得較大的自主性,要么將股票賣給戰略投資者,要么選擇公司自己回購股票。
二、對我國私募基金投資的建議
(一)加強對私募股權基礎理論的研究
隨著股權分制改革的進程,股票數量一直呈高速增長模式,股票市場內外結構變得更加風云莫測,千奇百態。過去的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等落后違法的贏利手段已經難以實施,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私募市場秩序。同時,我們更要加深對私募基金的研究與分析,尋找可靠有利的投資機會。加強對私募基金的基礎研究,也是了解市場的前提,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研究是金融理論創新的源泉,也是當前最應該提高和改善的一點,進而更好掌握私募股權的內在規律。
(二)加強資本市場主體的培育
加快法制建設步伐,創造有利于中介機構發展的制度環境,積極培育和促進具備較豐富投資經驗和較高聲譽的本土私人股權投資機構群體的形成,擴大社會閑置資金及企業、分支機構、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富裕個人等對私募股權投資,鞏固政府的監督管理作用,積極推動基金以社會資本的形式參與到私募股權市場,轉變資金利用方式,使閑置資金得到合理運用。
(三)提高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加強其對市場的判斷
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是指憑借專門的知識與經驗,按照科學的投資組合原理進行投資決策,使基金持有人獲取盡可能多收益的機構。所以基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在獲取收益甚至基金行業的發展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事實表明,基金行業投資水準的主要代表是基金經理。我國證券投資行業雖然人才輩出,但仍與經驗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投資的國際化視野方面。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前沿行業,基金管理人就必須有自己獨立的、客觀的判斷,將資本的全球化與我國資產市場價格波動相聯系,進而建立出客觀的估值體系,不人云亦云。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忽略了資本的全球化,只考慮在本國的市場條件下進行投資,就會導致我們很容易失去對A股市場中資產的正確判斷,喪失主動權。
(四)推動以有限合伙為代表的私人股權基金的發展
我國私人股權投資必須依靠有限合伙制度,能極大的推動我國的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和成熟。大力推動有限合伙制,以有限合伙為前提,建立起完善的風險投資管理體系,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和基礎工作。
(五)完善私募股權退出方式重點研究
利用股權回購來完成私募股權的退出方式,雖然IPO退出方式相對來說要比股權回購更加完善和成熟,但并不適合所有企業,要保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盈利就要利用股權回購來完成退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一直呈現出積極發展態勢,同時,國家相對開放部分股權制度,是我們解決制約國內創業投資退出問題道路上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黃禮健.我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必要性和主要問題分析[J].華北金融,2010(2).
[2]蔡曉銘.后危機時代私募新戰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3).
[3]杜廣哲.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展望[J].現代商業,2010(9).
[4]黎琦.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現狀[J].河南科技,2008(8).
[5]黃禮健.我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必要性和主要問題分析[J].華北金融,2010(2).
作者:徐珊;沙雪蓮;饒龍先 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