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危機防范策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各個國家都提升了對金融危機的重視程度,并有針對性的制定了一些防范機制,希望能夠以此防止金融危機的再次產生。本文分析了我國金融危機出現的可能性,并就防范金融危機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金融危機;防范策略;銀行
金融危機也被稱為經濟危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一旦某一地區出現金融危機,其他地區必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結果往往會伴隨著實際經濟的蕭條,大量公司倒閉,工人失業。金融危機的出現往往具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指本是金融市場不能承受金融風險,外因則是指外部的金融威脅,例如國外大量資金的惡意打壓等等。金融危機一旦爆發,會對人們的經濟生活造成很長一段時間的影響。因此,如何結合我國國內的現狀,采取有效策略來防范金融危機的發生對于我國金融市場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金融危機防范策略探討意義
隨著世界各地區聯系的逐漸加強,金融危機的出現將會對國家經濟安全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安全產生巨大的危害。首先,金融危機的出現將會影響到我國國內正常的經濟秩序以及金融體系,造成金融制度運轉混亂,對整個經濟市場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其次,金融危機出現后,市場中商品與貨幣的正常流通也會受到影響,貨幣供應量下降,國民就業出現問題,社會生產水平降低。第三,金融危機的出現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在金融危機產生之后,物價不斷的上漲會導致社會財富再分配,這一過程融入造成社會矛盾的計劃,不利于政治格局的穩定。第四,金融危機的出現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在金融危機下,發展中國家會出現財富外流的情況,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旦出現金融危機,就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護市場的穩定,而在此過程中,我們就不得不接受國外經濟貿易方面的嚴苛條件,從而造成我國經濟實力下降,降低我國國際地位。而這一點也是金融危機對國家利益危害的最大的表現。這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危害要求我們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深入了解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對防范策略進行探討。
二、我國金融危機出現的可能性
就我國當前的經濟市場來看,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放松警惕。當前經濟市場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現象威脅著金融系統的穩定。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一)資產價格不穩定資產價格的頻繁變動是造成我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而這其中主要以信用貸款方式來產生影響。在資產價格上漲過程中,企業抵押品價格增加,從銀行中獲取金融貸款的可能性和額度增加,貸款風險也就隨之增加,出現金融危機的概率加大。而在資產下跌的過程中,資產價值縮減,銀行也會受此影響出現不良資產,增加經營的風險。當然,資產價格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客觀理性的對待這種影響。如果資產價格的變動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那么整個金融系統仍然可以正常運轉。反之,如果資產價格頻繁變動且不再正常范圍之內,那么必然會影響到金融體系基本功能的運行,造成金融危機。
(二)投資比重過高消費、投資和貿易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種主要因素。從相關部門的統計來看,我國投資在經濟發展中占據的比重要遠遠高于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而政府又在經濟投資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這種過度投資的現象很難持續發展下去,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支持。當政府的收入不能維持投資時,只能依靠發放債券的方式來解決,增加了債務的償付能力和違約風險。同時,在投資過程中如果投資規劃不夠合理,投資于回報不成比例,必然會造成經濟失衡的現象,因此金融危機。
(三)政府債務過重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之后,地方政府的債務增長就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近些年來,地方政府的債務比例一直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甚至還有些地方政府由于無力償還出現了違約的情況,影響了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埋下了極大的隱患。除此之外,政府債務的形成過程中將于金融機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而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并不完善,這無形之間就又增加了我國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同時,由于政府部門與普通企業不同,金融機構很難按照一般方法來評估政府的還款能力,不能準確的進行金融決策。政府一旦無力償還欠款,就會采用“借新還舊”的方式,這就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負債膨脹,增加了金融風險。
三、我國在金融危機方面的防范策略
構建完善的金融危機防范體系對于我國經濟有序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我國當前存在的金融危機出現的可能性,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防范金融危機的方式:
(一)建立金融危機預警機制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經濟領域中必然會出現一些不同尋常的現象。如果我們在日常經濟活動中能夠及時發展這些預警,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必然就可以有效減輕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危害。所以,構建出一套金融危機預警機制對于預防金融危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在經濟有序運行的過程中要構建出信息分享和采集機制,通過各項指標來把控金融市場的變化,并以此為金融機構的決策做出重要參考依據。另一方面,要構建起完整的金融風險評估系統。這個評估系統對風險的評估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通過最真實的數據來表明金融風險的水平,以此幫助金融機構選擇最妥善的應對措施。
(二)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管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了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意義,并以此為依據建立了一套政策體系,保證了市場經濟的穩定。該體系雖然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額外資本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卻并沒有明確指出究竟哪些金融機構屬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因此該政策并沒有被實際落實。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行為將會直接影響到其他金融機構。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管理,明確金融機構的考核標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并通過動態差別準備金等手段來減少金融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應對能力。
(三)減少金融危機風險累積金融危機出現的出現是長期金融風險不斷累計而來,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那些不斷增加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一旦這些風險增加到某一臨界值,金融危機很有可能會突然爆發,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應充分重視金融風險的累積特征,將金融行業中存在的問題與外部客觀環境結合在以,認真分析并了解潛在危機的發生和演變過程,并采用有效的應對策略防止危機的不斷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危機累積到臨界值之后,不管外部條件是否符合金融危機出現時的特點,都有可能會出現金融危機,因此,我們必須要準確把握風險的臨界值,對金融危機的出現做出預測,最大限度的防止其全面爆發。
(四)加強金融風險傳染防范金融系統內部的各個行業之間聯系緊密,包括銀行、證券和保險等等。一旦某一個行業發生了金融風險,那么很大程度上其他行業也會被迅速影響,擴大金融風險的范圍。同時,銀行通常在金融行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一旦發生了金融危機,證券和保險行業將會處在十分被動的狀態。因此,我們應加強金融風險的傳染和防范,在某一行業出現了金融風險之后,迅速切斷該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傳染途徑。對于證券和保險行業來說,也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觀測,提升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經濟結構與金融危機的跨國實證研究[J].康海媛,孫焱林,李慧麗.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05).
[2]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J].劉士余.求是.2013(23).
[3]中國上市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溢出效應分析——基于CoVaR技術的分位數估計[J].楊有振,王書華.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07).
[4]牛錫明,季景玉。防范金融風險必須大力提高貸款質量[J].經營與管理,1998,(2):42-44.
[5]楊子健.我國金融風險的表現.成因及治理對策[J].城市金融論壇,1998,(10):26-30.
[6]胡旭培.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影響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0(08):160.
[7]姚麗蓮.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的實施前景——國外應對金融危機在會計準則方面對策的視角[J].中國集體經濟,2009(22):162-163.
[8]美國經濟中的風險究竟在何處[J].丁一凡.金融經濟.2008(19).
[9]中國上市公司如何選擇融資渠道——基于問卷調查的研究[J].李悅,熊德華,張崢,劉力.金融研究.2008(08).
作者:許超賢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