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金融創新現狀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體量大,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高,從事農業的人口基數多,尤其是近幾年來,伴隨中國經濟總體的快速發展,農業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動態,展現出嶄新的增長特點,黨的也進一步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戰略無疑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農村金融作為重要資金的來源應引起我們的日益重視,這會對金融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中國農村現有金融創新形式并從多方提出對未來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創新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近幾年來農村資金流入速度增快、比例也進一步加大,但農村金融領域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農村金融創新主體單一,政策導向占絕大多數,缺乏市場創新驅動力;農村金融產品,結構單一,多以傳統銀行信貸為主,缺乏綜合性組合產品;農村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和機構尚未建立,仍存在諸多貸款難的問題。對此,我們提出針對農村金融創新的幾點建議:加大的財政支持力度:農業作為一項原始產業,具有受自然因素影響劇烈、投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率低的特點,因此以營利性為主要目標的商業金融組織大多不會選擇農業領域作為投資的主要對象,但在我國,農業作為支柱產業的重要性使得我們不能任憑市場決定農業的發展,這顯然是不利于農業的轉型升級和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
因此政府應發揮財政的作用,自上而下的采用多種方式為農業注入資金,支持農業發展??刹扇〗⒅醒虢y籌,地方配合的兩級信用體系,建立諸如土地銀行系統、信用銀行系統和合作社信用系統等多種形式的資金來源系統保證資金從上到下順利流通以支持農業農村經濟。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及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建立由商業、政策和合作金融多個組分互為補充的金融服務體系。在利用商業銀行及私人信貸機構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時,應采取政策彌補其在投資過程中面臨的額外風險,例如對農村金融機構采取免稅。建立一些專門性的信貸機構,分門別類地解決諸如貧困農民、農村中小企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籌資難等難題。此外,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我國農村金融的主要服務機構,它提供的合作金融服務讓農村創造的財富為農民自己所使用,有效避免了由于資金趨利性造成的農村資金的大量外流,起到財務積累的作用,保護了農民的利益。與此對應,建立合理規范的商業金融機構、合作農村金融機構和政策導向型的農村金融機構也至關重要。建立智能的農村信貸管理機制:伴隨近兩年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火熱發展,國內出現利用互聯網絡構筑農村信用體系的試點地區,這種創新的出現使得對借款者的評估成為可能,充分挖掘出借款者信譽的價值,同時也減少了信貸風險,減少了與信貸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雙方困擾。創新貸款擔保模式:相較城市信貸抵押物價值高、不動產占比高且價值易于評估的特點,農村信貸的抵押物多以廠房、大型農具、圈舍和活體畜禽為主,且農村的市場機制和產權交易體系不夠健全,這極大阻礙了農村抵押信貸的發展,為資金的流入增添了新的障礙。一方面,應積極開發以工業用具或機器設備等農村動產為質押物的貸款產品,另一方面,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開發以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產權、林業權、荷塘水面承包權等為質押物的貸款產品;其次,智能化的信貸管理機制,即通過互聯網建立農村大數據信用體系,用信譽去代替實物抵押也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條件。健全農村保險制度:通過健全農業保險制度,將自然災害作為標的物進行投保,加大對農村可能風險的保障力度,從而減少農村風險、保障農民權益,促進投資資金的流入。
發揮新興互聯網金融產品優勢:如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新型金融產品,比如有錢花、人人貸、360借條等,這些新興網貸形式不僅降低了農民網貸門檻,而且成為政府管控的有力工具,政府可利用這些新興的網貸平臺貫徹推行自己的惠農政策,使農村借貸門檻降低以進一步促進農村產業振興,這也正是互聯網與傳統生活緊密聯系的地方(互聯網+),最近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也明確討論了該問題,認為未來的互聯網紅利在鄉村,通過智能手機、4G網絡在農民的普及度越來越高,互聯網金融一定能給農村地區的資金供求雙方帶來極大的福利。創新各品種信貸產品:為滿足不同需求者不同種類的資金需求,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在基礎金融產品上根據需求增加創造新型衍生金融產品。例如近幾年某些地區推出的“安居貸”“致富貸”等。
外國的小組貸等創新形式也對我國有重要借鑒作用,即通過若干借款人自愿綁定在一起,互相監督,分險共擔,一旦其一發生毀約事故,同組借款人的借款也將受到影響,極大降低信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偏遠落后農村地區創設簡易便民服務產品并加強農民使用指導,對于已經實現基本金融機構網點和服務覆蓋的鄉鎮,繼續在金融產品創新的深度、廣度和密度上下功夫,農村金融不應只是局限于信用合作社等銀行類傳統金融機構,也應廣泛引入諸如保險、咨詢、期貨等創新業務。加強金融監管:金融風險傳播范圍廣,影響深遠。鄉村振興業務的發展也要額外注重遵循市場規律,即使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各市場主體也要識別借款人信用條件以及業務發展前景,不能為了放貸而放貸,否則一方面造成資金的浪費,使得資金配置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可能觸發一定的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曹明貴,李玲.國內外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經驗對河南省的啟示[A].現代農業科技,2018
[2]柳立.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效率和水平,金融時報,2019
作者:鹿瑤 單位: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