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實踐教學中的困境與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在高校使用的實訓教材普遍存在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監督的問題。實訓教材的實驗要求中一般都是憑證———賬簿———報表的循環,即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后根據賬簿編制會計報表,而忽略了審核、監督環節。這就會造成學生在觀念上忽視對會計業務的審核工作,這樣的會計人員走上工作崗位是不合格的。另外,在新會計準則下的賬務處理中,需要有更多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現有的會計模擬實驗教材中,很少有會計職業判斷的體現。現有的會計實訓教材大多是采用某企業12月份經濟業務的綜合實訓。直接將原始憑證印制成教材,讓學生從裁剪粘貼到記賬憑證的編制,最后編制會計報表。較少按崗位來編制實訓內容,缺乏一種仿真的實訓環境。學生對這種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沒有興趣,更不善于積極的思考。學生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點、解題過程來應付考試,沒有真正地弄清知識點的含義,也少有能夠做到聯系與貫穿全書內容的能力。
(一)會計教師理論知識過關,會計實踐操作能力較差目前學院會計教師,無論學歷專業、職稱還是教學態度、敬業精神,都是竭盡所能,不斷加強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但他們大多沒有實際工作經歷和機會,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自如的調整、組合教學內容,也不能與企業實際操作結合指導實踐課程。教師的指導和解釋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在模擬實踐教學中,有的僅依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操作。另外,學院沒有相應的制度保障,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教師對于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既沒有內在需求的欲望,也沒有外在環境的壓力,不可避免的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從而嚴重影響實訓教學的效果。“雙師、素質型”教師嚴重不足。
(二)實踐教學考核重結果,輕過程目前的會計實踐教學考核偏重于知識的終結性評價,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的最終結果,而輕視或忽略實踐過程的操作性。通常最后的綜合成績由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組成,期末考試的比例為70%,平時的到課率、實際操作的比例為30%。因此,學生平時表現對成績影響不大,加之老師日常工作如不夠深入細致而導致學生平時成績不合理,這樣導致學生只需在期末沖刺一次考好就行,沒有達到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一)單獨建立實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形式多樣化單獨制定實訓課程的教學計劃和大綱,構建綜合實訓能力整體培養目標體系,通過各實訓教學環節的落實來保證整體目標的實現。實行獨立授課的會計實務實訓教學,便于調動會計實訓人員和學生的實訓積極性。另外還可以積極開展第三課堂活動,學院組織學生參加高校區用友精品課“沙盤模擬”對抗賽,每年組織并參加各類型的會計知識競賽。又如提供學生參加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這種活動的組織意在為學生設計職業生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這與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不謀而合。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需建設會計實驗室,已建成的有廈門“網中網”電子模擬實驗室,各個學科的代課老師都基本掌握本學科的實訓項目。應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一套綜合實訓項目,將會計專業主干課程融入一體,讓學生在操作學習中既節省時間,又能仿真企業實況進行綜合模擬練習。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培養其協同合作的能力和探究知識的精神。建立與會計實踐環節相適應的企業實習基地。充分發揮我院的優勢,調動教師的資源,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支持落實校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在暑期開展多樣的調研報告。應積極探尋長期的畢業實習合作企業,基于會計專業就業面較廣,能提供較多的課外專業性實踐機會。這些實習可以是參觀、考察,也可以是上崗參與會計工作,它有別于畢業實習,在時間上可以較短,讓學生在實習中增強對會計工作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對專業技能進行綜合運用的能力。
(二)選用適合獨立學院的教材建立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當務之急是選用適合獨立學院的配套教材。首先,在基本資料中應設有少量有問題的憑證,通過學生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改變重核算,輕監督的現象。另外,教材應與時俱進,根據新準則的調整適當添加會計前沿知識,注重培養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其次,學院的會計教育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學生在校期間應仿真企業實際進行崗位學習,如出納人員的具體工作范圍、記賬人員的工作流程、辦稅員如何進行納稅申報等。基于此,在選用或編寫教材時應接近實際,按照崗位分工來開展。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有出納員、記賬員和審核員等,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與實訓任務,每隔一定時間進行崗位輪換,使學生能體驗各個崗位的不同職責。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創新實踐教學,必須有一支高水平和穩定的教師隊伍。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基礎和主力,加強對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加大經費投入,鼓勵專職教師到企業掛職、進修、培訓、實習、社會考證等途徑提高其會計實踐水平,有能力的會計教師到企業做兼職會計,是獲取會計實際工作經驗和充實教學水平、實踐教學能力的最佳途徑。學院應逐步形成相應的制度,在學校考核體系中保障教師的利益,才能穩定“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學院從企業聘請一定數量的會計師、高級會計師來校兼職,承擔一些課程的講授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校內會計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聘請具有較深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來我院開展專題報告和講座。加強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形成高素質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四)在實踐教學考核中重視發展過程提高平時測試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實踐課中的表現,并通過課堂討論或者課堂提問,觀察和評價每個學生的反應和進步程度,計入平時成績。考核只是促進學習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因此考核不僅僅只注重測試學生知道了什么,而應該注重測試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對發票的鑒別;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審核等等。通過考核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學習的態度,具有自主學習、持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應該重視“形成過程”的評價,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以會計職業為依據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進行評價。關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關注學生在實踐中是否遵守操作規范,是否有團隊合作意識;關注學生是否在以往的基礎上取得了進步。只有重視了發展性評價,重視了過程,才會獲得最好的結果。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的課題。力爭將實踐教學接近企業實際,努力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作者:徐琪霞趙蕊芬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