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PPP融資模式具有“伙伴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等特點,能夠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基建資金壓力、提升項目建設運營效率,同時也為民間資本提供了廣闊的投資領域。然而由于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具有資金規模巨大、投資及運營周期長、項目參與主體眾多、融資結構復雜等內在特點,導致其項目融資風險突出、融資風險事件影響程度大,使得項目融資風險管理成為項目能夠有效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鍵環節。本文對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優勢及前景、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的必要性進行論述,深入分析項目融資面臨的風險并進行合理劃分,提出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管控措施。
關鍵詞:PPP模式;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管控
一、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概述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一種公共部門與民間資本相互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模式。PPP作為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與運營的模式之一,能夠以市場競爭方式,即政府部門以招標方式選擇資金實力雄厚、運營管理及投資經驗豐富的民間資本,將社會資本引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領域。PPP模式不僅緩解了政府部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資金缺口,還拓寬了社會資本的投資渠道,從而實現了多個項目參與主體的“多贏”局面。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一是有利于項目風險在多個參與主體間的合理分散。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及運營至少包括政府部門、項目公司、承包商、運營公司等多個主體,不同參與主體風險控制、風險化解、風險承擔能力各有千秋,項目融資風險可在不同參與主體間進行合理分配,有效降低項目整體風險;二是可引入資金規模雄厚、項目經驗豐富、經營管理技術先進的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有效緩解政府資金壓力,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提高公共服務及公共產品質量與效率。政府部門通過公開招標等市場競爭手段選擇經營管理技術先進的社會資本作為合作伙伴,從而實現了社會效益和民間資本經濟效益的“雙贏”。憑借以上優勢,加上中央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目前,PPP模式在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管廊項目、棚戶區改造、路橋建設、水利建設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得到初步應用,可以預見隨著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融資平臺的逐漸退出、城鎮化建設的日益深入,PPP融資模式將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
二、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分析
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的有效管控是確保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前提條件,而PPP項目融資風險的識別、類別劃分是風險管控的第一步。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面臨的風險可劃分為六大類:政治風險,即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與行業政策、法律法規等變化對基礎設施建設構成的不利影響;市場風險,主要表現為生產要素價格變化導致施工成本攀升、貨幣與資本市場利率調整導致項目融資成本上升、基礎設施的市場需求變化導致項目收益的不確定性;建設風險,可進一步細分為資金流風險、工期風險、質量風險,資金流風險是指由于資金短缺導致項目建設停滯,工期風險是指因不能如期完工引致的違約金、資金回收延遲等不利事件發生;運營風險,主要指因項目與實際要求不符、經營決策的失誤產生的不利結果;環境風險,是指由于項目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而可能產生的罰款、因保護環境而付出的成本費用;不可抗力風險,即因爆發戰爭、政變、暴亂以及自然災害(地震、洪水、臺風等)給項目的建設、運營及收益造成的不利影響。
三、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管控對策
(一)科學量化項目融資風險明確
項目融資風險量化的基本原則。鑒于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種類繁多且風險事件影響程度大,項目公司選擇的風險評估方法應符合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確保評估方法能夠科學、全面、高效地應用于具體項目;二是堅持評估方法的程序性,評估方法應具有明確的實施程序、實施時間范圍、實施對象,能夠全面覆蓋整個項目周期并深入滲透到項目的各個操作環節,有效識別并分析各類不確定性因素的變動趨勢以及后續影響;三是堅持評估方法的可測度性,評估方法應能夠使用定量分析模型,科學測度各影響因素的影響權重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對于無法定量分析的因素,可通過專家打分法、問卷調查、熵值法、平衡計分卡、BP神經網絡等技術手段進行合理估計;四是堅持評價方法的可塑性,即方法應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協調性。風險評價方法應能夠根據項目實施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通過自身調整以適應應用環境的變動,從而保證風險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根據PPP項目融資風險的種類不同,合理選擇風險量化模型。一是針對政治風險、不可抗力風險、質量風險等難以量化的風險,可運用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如EVIEWS、MAT-LAB對其風險度、風險概率、概率分布進行科學模擬并評估。此外,還可以采取問卷調查、專家打分等簡單易行的方法對風險因素、風險事件、風險程度進行合理量化,從而提升風險評估的全面性、客觀性及可行性。二是針對具有量化數據的風險,可采用敏感性分析、壓力測試、情景模擬、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方法、灰色理論及BP神經網絡、蒙特卡洛模擬法等相對成熟的風險評估模型進行科學測算。
(二)合理設計風險分擔模式以風險控制力、項目整體效益
作為PPP項目融資風險分配的基本原則。PPP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眾多,眾多風險在多個參與主體間的分配是項目風險管控的重要防線。PPP項目融資風險的分配應堅持以下原則:最具風險控制力的一方承擔該類風險;能夠有效提高項目整體效益的一方承擔相應風險;綜合考慮各項目參與主體的風險態度、風險承受能力、基礎設施項目的具體條件等因素,合理分配項目融資風險。按照風險屬性可將項目融資風險劃分為公共部門承擔的風險、非政府參與主體承擔的風險以及多方共同承擔的風險。詳細分析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面臨的各類風險、項目實施各階段的風險因素,通過建立高效協商機制,根據項目融資風險的種類、屬性及特點確定最優的風險分擔方案。一般而言,公共部門在處理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國家政策風險等宏觀風險方面具有一定優勢,而非政府參與主體在處理項目建設風險、運營風險等項目建設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具有相對優勢。基于項目融資風險分配的基本原則、各參與主體風險控制相對優勢,構建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分擔框架。政府等公共部門分擔的風險主要有國家政治風險、不可抗力風險、法律風險、需求風險;項目公司主要承擔市場風險、建設風險、運營風險、完工風險等其熟悉的并能夠有效管控的風險;承包商作為項目的具體施工、設計及物資采購主體,其承擔的風險有建設風險、完工風險、成本控制風險、質量風險等;運營公司作為基礎設施運營階段的經營管理主體,主要負責項目的設備運行及維護保養、基礎設施使用收費、項目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等工作,其承擔的風險主要有運營風險及運營過程中的環保風險。
(三)全面采取風險防控措施
基建企業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應強化全面風險管控工作,運用多種工具及手段實現風險的合理規避或轉移。一是加強基礎設施項目的合同管理。由于PPP項目涉及眾多參與主體,合同能夠對各參與主體的權利、職責、風險承擔等項目核心內容進行明確約定,督促各參與主體切實履行合同,相互協調共同推進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二是做好基礎設施項目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從源頭上實現對各類風險的有效防控。針對市場風險、建設風險、運營風險及完工風險等,非政府參與主體應對項目建設及運營所需資金、項目所需物資市場價格等生產要素成本、項目工期、項目質量等進行事前分析、判斷與預測,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構建應對機制。三是基建企業應綜合考慮企業發展戰略、自身財務狀況、生產工藝及技術、風險態度及風險承載力、基礎設施項目收益等,選擇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PPP項目。此外,鑒于未來基建市場增長有限,基建企業應積極進行企業轉型,避免盲目爭取PPP項目造成財務風險攀升、企業發展失衡。針對不同風險,基礎設施項目參與主體可從以下角度進行有效管控:一是國家政治風險中的宏觀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的應對措施。可對項目進行投保以減少政策變動對項目公司帶來的損失;在合同訂立階段多咨詢相關法律專家,從源頭對風險進行充分識別、分析及預判。二是建設風險中的質量風險、完工風險、資金風險的管控措施。針對質量風險,基建企業應牢固樹立質量達標意識,強化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建立滲透至各操作環節、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完工風險,基建企業應牢固樹立工期意識,強化施工進度的督導,構建施工進度獎懲機制,獎勵提前完工、處罰延遲完工;對于資金風險,基建企業應注重項目前期資金計劃的制定,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并充分利用預算這一強大工具嚴格約束項目資金的投放與使用;三是市場風險的有效防控。針對需求風險,基建企業要提高市場價格判斷、預測與定價能力,確保項目的收益性;針對資金成本風險、生產要素價格變動,基建企業可利用套期保值、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鎖定風險;四是對于環保風險,合同簽訂時應將該部分成本納入項目成本中,施工運營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工作,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相關責任人的績效考核當中。
參考文獻:
[1]李凱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PPP融資模式風險管理研究[J].求索,2016,(01):109-113.
[2]向鵬成,宋賢萍.PPP模式下城市基礎設施融資風險評價[J].工程管理學報,2016,30(01):60-65.
[3]李文啟,崔冉冉.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融資風險研究[J].海南金融,2016,(09):39-42.
[4]李素英,楊娛.PPP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風險研究———以RC縣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6,(33):15-19.
作者:尹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