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信息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階段,計算機網絡已經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人們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是我國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部分,新時期加強信息化建設是必然趨勢。本文首先對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進行簡單概述,然后分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意義,最后提出有效的信息化建設對策,望采納。
關鍵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
21世紀以來,社會各行各業信息化水平都明顯提升,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信息技術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黨和國家提出了2020“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信息化建設綱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也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是提升社會基礎保障能力和人民群眾享受基本權利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基于此,加強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概述
人力資源指的是處于勞動年齡且具有勞動能力人的統稱,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和人才資源充足,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對提升社會整體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保障是政府機制的一種,主要是用于處理勞動者和社會成員間社會風險。在現代化社會發展過程中,勞動保障必不可少,將安全理念置于首要位置,強調公平公正。社會保障包括勞動者權益維護、就業再就業保障、社會建設等具體內容,突出政府主體責任,為社會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與援助,是保證社會長期穩定的重要基礎。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社會各項機制面臨重要的轉型與發展。對于舊有機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建立有效的工作系統,完善工作途徑。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出現,無疑為社會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的關鍵。(1)當前我國主要任務是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是一個系統性較強的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惠及民眾多,對經辦壓力極大。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運用信息化和“互聯網+”手段解決人少事多群眾需求日益提高的矛盾,是時展的需求,也是社會工作需要。(2)通過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能夠實現對相關數據的搜集、處理與分析,且數據信息傳輸速度加快,效率更高,既能保證政府政策更快的傳播給大眾,提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整體效率,又能通過對大數據分析,反向對政策結構和服務質量進行不斷優化。(3)通過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能夠簡化業務經辦流程,有效的提高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工作效率,促進服務質量不斷提升,避免群眾辦事“跑斷腿”,切實為政府機構和群眾降壓減負。(4)通過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手段,進行數據的搜集、整理、分析,還能夠進行相關消息,讓公眾能夠參與到政府工作決策中,對政府部門下達的相關政策及時了解。通過信息化網絡系統,還能夠建立有效的公眾言論通道,幫助政府部門及時了解民眾的真實需求,提升決策的科學性,為政府廉政建設做出貢獻。
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途徑
3.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對相關管理行為和數據信息規范管理,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提供保障。在我國傳統社會保障機制中,由于監管的缺失,包含了諸多的人力因素和道德風險。因此,在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參加社會保障人員條件進行嚴格規定,既要審查信息網上相關信息,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又要確保數據信息的不被侵犯。
3.2加強對相關軟件系統的開發
計算機軟件是實現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現階段,我國信息化技術發展十分迅速,行業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能夠實現絕大多數管理與服務應用。但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一個能夠滿足各方面業務需求,同時能夠提升信息化程度的軟件系統。因此,必須加快有關軟件開發速度,建立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與其他部門、機構縱向與橫向聯系的系統,實現數據和義務的共享、協同,簡化政府服務環節,提高效率。
3.3構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提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需求是當前的重要工作內容。但是,就目前我國的現狀來說,經辦機構網點少,服務內容渠道單一,制約了群眾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借助于信息化建設發展,一方面能夠促進“互聯網+人社”多元化、規模化發展。通過建成較為完善的創新能力體系,形成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銜接有序、規范安全高效的“互聯網+人社”發展格局。形成開放共享的“互聯網+人社”生態環境,社會參與程度大幅提升,服務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另一方面能夠保證政府社會保障條件能被廣大民眾所熟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的公開化、透明化,確保社會保障公共資源能夠發揮更大的效果,為社會人力資源管理、調配提供支持。
3.4保證信息化建設的安全性
網絡環境具有絕對的開放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網絡與每一個參保人員、勞動者都具有直接的關系,與其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注重信息網站安全,通過各種手段維護網站運行安全。一方面,可以引入相關的安全防護機制,對全網系統和數據進行監控、審計,同時做好安全備份工作,避免造成用戶信息泄露、丟失等問題;另一方面,采用不同認證機構,設置不同等級的安全訪問權限和機制,對訪問者身份進行嚴格審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查有所依,切實有效的提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網絡安全。
4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信息化和互聯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做好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加強政策調控、簡化經辦流程,做好信息化資源的合理調配,才是構建現代化諧社會的重要方式。信息化時展過程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的原則,統籌兼顧、放眼全局,自上而下的推動信息化建設,通過互聯網+公共服務等手段,不斷完善相關的信息網絡,強化政府支持,保證信息網絡安全,為民眾提供有效的社會保障服務。
參考文獻
[1]楊增兵.探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價值[J].人力資源管理,2015,12(08):124-126.
[2]季平.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24(08):74-76.
[3]王懷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作用與建設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7(01):99-101.
[4]喬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推進策略分析[J].環球市場,2017,35(13):65-66.
[5]《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
[6]《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
[7]《關于印發“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105號).
作者: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