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普惠金融監管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針對普惠金融業務的監管法規尚處于空白,而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普惠金融服務又快速發展,在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有可能引發市場風險失控或投資者保護缺失,這對金融監管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
2.1信息化能力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銀行信貸業務呈現零售化特征,客戶分布廣,單筆金融服務成本越來越高,收益卻比較低。因此,如何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通過對數據信息的積累和分析,打破普惠金融傳統方式存在的不足,實現金融服務模式的批量化、專業化,降低服務成本,是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必須解決的新難題。此外,隨著新型農民、新生代農民工隊伍的成長,他們對移動金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些都對商業銀行的信息化和移動金融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2創新能力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鼓勵大力發展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其中以小微企業居多。而這些新型小微企業尚處于發展初期,普惠金融需求較大。但由于這些小微企業主要是以專利、技術、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為主,與銀行以有形資產抵質押為基礎的信貸模式不相適應,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因此,銀行必須加快創新,構建與輕資產型小微企業特征相適應的信貸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解決普惠金融供求不匹配的問題。
2.3風險管理能力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發展普惠金融普遍存在風險大的問題。金融產品創新在帶來新的收益增長點、轉移和分散部分金融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同時發展普惠金融面臨的客戶群體數量大、客戶覆蓋范圍廣、偏遠地區客戶多、業務種類多樣等特點決定了普惠金融的風險相對較高。特別是在當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面臨著轉型,普惠金融的風險將進一步顯現。首先很多新主體、新產業、新企業、新技術尚處于成長期,還未發展成熟,風險相對較高,因此外部對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提出了嚴峻的風險考驗。同時,此前央行兩度降息,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逐步縮小,不良貸款呈現增長態勢,因此商業銀行還面臨著自身的內部風險問題。
3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需要解決的新難題
3.1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解決普惠金融“供需不匹配”難題為解決普惠金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問題,考慮新型小微企業的資產特點,在客戶準入、業務流程、擔保形式等關鍵環節區別對待、創新品種,開發更多的適合于小微企業特點的貸款品種,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生命周期的小微企業的具體需求,設計信貸產品。比如,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加快建立以知識產權抵質押為基礎的信貸服務模式,并加強與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的聯動合作,“投貸結合”,共同為新興產業提供金融服務。
3.2強化互聯網金融創新,解決普惠金融“成本高”難題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借助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批量化和專業化運作,金融互聯網化具有網絡覆蓋廣、綜合成本低、信息儲量大的優勢,可以克服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傳統方式中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的問題。對于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而言,在建設好傳統物理網點渠道的同時建設好電子渠道。如建設“三農”直銷銀行,推進涉農電商服務;借助智能手機在農村普及的機遇,大力推廣微信、手機銀行、微博銀行等,發展涉農移動金融服務。
3.3實施專業化風險管理,解決普惠金融“風險大”難題當前我國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持續反彈,小微企業風險防控形勢更加嚴峻。銀行應從產品創新的源頭做好風險管理;加強制度規范,減少操作風險;做好產品的后續評估工作,防范市場風險。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降低信息不對稱,構建更適應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特點的風險識別和控制機制。
4新常態下發展普惠金融的幾點建議
4.1加強普惠金融經營與監管創新第一,堅持穩健運營,走商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普惠并不等同于做慈善,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殊企業,商業銀行只有盈利,普惠金融業務才能維持下去,因此要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把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和商業化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并全面做好風險的識別、管理與控制,實現穩健經營。第二,進一步完善差異化金融監管體系。探索建立差異化的監管體系,適度提升對小微企業、“三農”領域、低收入群體、社會弱勢群體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在不良考評指標上適度體現差異化監管。
4.2強化普惠金融的政策保障機制第一,建立相應的政策激勵機制,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如對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給予一定稅收優惠、財政貼息和差別稅率,或執行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制度,充分運用財稅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工具,鼓勵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第二,進一步改善普惠金融的風險補償環境。比如推進基層經濟合作擔保組織建設,提升普惠金融的擔保能力;探索建立普惠風險補償基金,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提升普惠金融的風險補償能力;完善土地資產的抵押、拍賣評估和交易平臺建設,提升土地融資功能和押品變現能力。
4.3優化普惠金融的生態體系第一,建立完備的銀行征信體系。要圍繞城鄉居民、小微企業、“三農”領域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加大金融知識教育普及力度,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第二,推進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要創新信用模式和擴大貸款抵質押擔保物范圍,構建起小額信用貸款、抵押擔保貸款、擔保機構保證貸款“三位一體”的普惠信貸產品體系,實現小微企業擔保體系建設的專業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貸款擔保損失補償機制與保險體系,分散風險,有效解決普惠金融“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主動轉型,我國商業銀行應積極適應這種變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做實、做好普惠金融。
作者:劉曉敏 單位: 河北大學 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