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高原特色智慧農業發展的初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云南省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能源優勢、政策優勢,發展智慧農業是符合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向高階段發展的客觀需求,以云南的咖啡、茶葉、煙草、花卉為切入點進行初步探索,旨在為推動智慧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智慧農業;咖啡;茶葉;煙草;花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農業產量穩步增加,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導致土地資源浪費、生態環境惡化、農耕文化流失、農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大力發展以運用智能設備、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主要手段的智慧農業,實現農業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發展智慧農業勢在必行,本文在介紹國內外智慧農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對云南省高原特色智慧農業的發展進行初步探索,旨在為推動智慧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依據。
1智慧農業基本概述
智慧農業是智能農業專家系統的簡稱,一般是指利用物聯網技術、“5S”技術、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實現“三農”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態化、集約化,從空間、組織、管理整合現有農業基礎設施、通信設備和信息化設施,使農業和諧發展實現“高效、聰明、智慧、精細”和可持續生態發展,是將科學技術融合在農業發展領域中的具體實踐和應用[1~3]。
2國內外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
2.1國內發展現狀
中國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部制定了“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2013年啟動了全國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4]。上海作為信息化的先行者,率先發展智慧農業。2016年,光明集團在米業公司推進糧食作物“產加銷”物聯網示范工程,實現了糧食生產與流通、加工、銷售等環節數據的互通與共享,實現了農機、農資和農業用水等生產要素的高效合理使用,極大提高了糧食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另外,運用智慧農業的手段,以條碼、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建立追溯系統,對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進行監控,促進農產品安全水平不斷提高[5]。全國其他省、市地區,在政府、科研機構及農業生產企業等的共同推動下,積極探索發展智慧農業,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甘肅、河南、遼寧、陜西等省利用大棚溫控技術實現蔬菜反季節生產;北京、天津、新疆、河南等省(市、區)應用農業用水智能灌溉,提升效益,加大節水力度;北京、甘肅蘭州等地實現以“生產基地+配送中心+商超直銷”的生產經營模式,分別對生產基地、運輸中心等加以監控,積極推行產品溯源建設,促進農業節本、安全、增效[6]。目前,浙江省已先后建成農業物聯網、生態循環、應急預警等10大欄目,歸集數據227.03萬組,整理了近40年的產業統計等數據,形成“大農業”數據中心。在構建互聯共享的“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基礎上,最終實現科學指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政府決策監管和社會公眾服務。
2.2國外發展現狀
目前,發達國家如以色列、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設施農業已具備了技術成套、設施設備完善、生產比較規范、產量穩定、質量保證性強等特點,形成了設施制造、環境調節、生產資材為一體的產業體系,使得農業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實現了周年生產、均衡上市。同時,世界各國的智慧農業也各有側重點和區域優勢,例如:美國的智慧農業融合了發達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提高了農業運作效率,增加了農戶收入;加拿大的智慧農業融合了農業物聯網技術,以谷種、蔬菜、精肉、乳制品等精良產品聞名于世;丹麥的智慧農業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與政府管理水平,80%的丹麥農戶可以通過農業咨詢服務中心與專家實時面對面,獲得生產需要的農業信息與技術服務;以色列的智慧農業普遍應用了現代農業物聯網技術,將最新的灌溉及育種技術融合在技術體系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日本的智慧農業以信息技術為特征,解決了日本勞動力少的問題,實現了農業產業轉型升級[7]。
3云南省高原特色智慧農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對比國內外智慧農業的發展情況不難發現,中國在智慧農業的發展方面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面對國家深入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云南省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區位優勢,為云南省發展高原特色智慧農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3.1云南省高原特色智慧農業發展的機遇
2015年1月,考察云南省工作時指出,云南要“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要立足多樣性資源這個獨特基礎,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云南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區域布局,推進農業結構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和業態”。可以預見,未來云南省將迎來“互聯網+現代農業”大發展的重大機遇[8]。
3.2初探云南省高原特色智慧農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3.2.1咖啡和茶葉———可追溯體系建設咖啡和茶葉作為云南省的特色農業產業,擁有悠久的歷史,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目前,云南省茶葉種植面積已超過35萬hm2,占全國茶葉總面積的19%以上,居全國第1,2017年上半年春茶產量14.9萬t、同比增長5%。2016年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超過12萬hm2,2016-2017年生產季,云南省咖啡產量達到15萬t左右,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中國的98%以上。但存在種植粗放、濫用農藥、精深加工不足的弊病,在缺乏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的情況下難實現“優質優價”。以茶葉和咖啡為例,可以考慮從種植管理方面,將茶葉的種植總面積、總產量、產業分布、市場行情、經營主體等整體發展狀況和茶葉(咖啡)的口感、品質等進行分析和定位,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同時為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還可以將生產、運輸、經營準確地進行標識、記錄、傳遞和對接,實現對茶葉和咖啡產業的監管和溯源。
3.2.2煙草———現代農業物聯網技術煙草產業是云南省最大的支柱產業。烤煙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1,約占全國總量的30%。進入“十三五”期間,隨著控煙履約的深入推進,煙草行業發展形勢嚴峻,尤其是現有烤煙設備以煤炭為主要能源,廢氣排放量大,不利于環保及節能減排,不符合國家能源政策的發展方向。因此在煙草行業發展智慧農業應以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為主線,同時推進節能降耗與資源綜合利用。以煙草烘烤環節為主向耕種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拓展:一是運用溫室控制、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裝備等物聯網技術系統,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提高煙草品質;二是利用智能滴灌技術,研發適合云南煙草種植的節水灌溉設備,實現現代農業所提倡的節水、節肥、省力、高效;三是運用農田環境遠程監控系統的試點,實現對農業生長環境的智能控制。
3.2.3花卉———產業互聯網技術“云花”作為云南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成為云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形象代表。2016年云南省花卉種植面積8.83萬hm2,總產值463.7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7.6%和16.1%。作為新興優勢產業,由于花卉需要較高的物流冷鏈技術,“花卉產業聯盟”是必然趨勢,因此云南省未來花卉市場拓展和產業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種苗生產商、盆花生產商、鮮切花生產商、專業的銷售公司、冷鏈運輸公司通過互聯網實現傳統花卉市場的轉型升級,打造集種植、交易、會展、物流、科技、服務于一體的產業發展平臺,不斷提高云南省花卉的市場競爭力,打造現代化的“花卉王國”。總之,云南省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能源優勢、政策優勢,特色農業從零星分散經營到規模發展,再到特色產業初步形成,正不斷升級。云南省發展智慧農業是符合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向高階段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傳統農業向科學化、現代化、智能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吳鋒,李星.以3S為核心的農業氣候區劃點源信息系統建設探討[J].甘肅農業,2006(3):86.
[2]李建龍,剛成誠,干曉宇,等.利用“3S”技術估測張家港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力[J].江蘇農業科學,2010(6):512-516.
[3]季艷,張英慧.遙感對地觀測技術[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2,23(6):14-16,19.
[4]王海宏,周衛紅,李建龍,等.我國智慧農業研究的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7):279-282.
[5]孫雷.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J].上海農村經濟,2017(5):4-7.
[6]彭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2,17(2):94-98.
[7]楊大蓉.中國智慧農業產業發展策略[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4):1-2.
[8]吳韜.云南發展智慧農業機遇挑戰展望[J].創造,2017,2(268):56-57.
作者:張慧1;陳勛2 單位:1.昆明市西山區種子站,2.云南昆船電子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