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因材施教,注重形象化教學
在教學中,語言也要講究藝術性,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語言的清晰度、美感、創造性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直接相關。簡潔、形象、生動、準確的語言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節省教學時間;富有魅力、學生愛聽的語言能吸引學生認真聽課,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遇到比較抽象、難理解、跨度大的知識點,或是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關的內容,要化繁為簡,化抽象為一般。例如,在分析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機理時,要根據之前化學中學到的原子結構理論和核外電子的運動來分析。這些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觀知識,如果化學學不好,理解起來就有一定難度。鑒于這一點,可以以一個直觀的比喻讓學生觀察:把學生比作是半導體中的電子,帶負電;把座位比作是半導體中的空穴,帶正電;學生坐在作位上就是電子和空穴的復合,不顯電性;學生站起來就表示半導體中的電子和空穴分離,此時電子帶負電,空穴帶正電。因為半導體中有兩種載流子,而導體中只有一種載流子,所以半導體的導電機理和導體的導電機理有所區別。
在分析半導體中電子和空穴的運動方向時,讓學生甲走動,走到誰的位子上誰就站起來。假設走到乙處,乙就站起來讓甲坐下,乙再去其他地方找位子。如此繼續下去,不但站著的學生的位置在不斷的變化,而且空缺著的位子也在不斷變化。由此得出結論:半導體中的電子和空穴均可移動,且電子和空穴的移動方向相反。教學中采用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學生容易接受,教師教起來也倍感輕松。又如,在講授基本“與”和“或”邏輯門電路的時候,可以利用鑰匙和鎖的關系作比較?!芭c”的原理就如一把普通鑰匙,只有和其相對應的鎖才可以打開,即鑰匙和鎖都是正好配套的時候,鎖才能開,否則鎖不能開。體現了“與”的“有0出0,全1出1”的功能;“或”則好比一把萬能鑰匙,用它可以隨意打開任何鎖,即“有1出1,全0出0”的關系。這樣講解,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教學效果也較好。
二、實際操作,注重實踐式教學
高職學生一般程度參差不齊,且理論基礎水平較弱,面對復雜且枯燥的理論推導以及難記的公式,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熱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提供動手機會,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通過實踐來掌握理論,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例如,在學極管的單向導電性時,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一個電源,若干導線,一個二極管,一個小燈泡,一個電阻。先把電阻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兩端對調后,讓學生觀察燈泡是否發光?然后去掉電阻,把二極管接入電路中,二極管的兩個電極對調后,再讓學生觀察燈泡是否發光?這個實驗做完后,學生就能牢牢記住二極管的重要特性———單向導電性。
再如,在教學中,安排一個收音機實習,其中包含變壓、整流濾波、穩壓電路、功率放大電路等,并在電路中設置一些測試點。通過實驗可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學習萬用表的使用(包含元器件好壞的判別、歐姆檔、交直流電壓或電流檔),全波整流電路輸出電壓理論值與實際值是否相符,穩壓電路電壓在電源波動或負載電流改變時是否保持穩定,觀察電路的靜、動態電流隨負載改變的情況,用示波器演示信號的放大過程等。教師在整個實驗過程主要是教學生安裝調試并幫學生解決出現的問題,講解安全等注意事項。同時,在各個環節上把關,小到每個焊點、引線顏色配置,大到整機裝配,一絲不茍做到規范,使學生一開始就養成較好習慣并練就較扎實的基本功,為以后學生輕松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而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又可拿來作為例子,避免其他學生犯同樣錯誤。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學生不但可以得到感性認識,實習成功后,自信心也大大增加,而且也可緩解實驗條件差的矛盾。同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
綜上所述,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只有在不斷改革中才能逐步完善,才能不斷適應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為國家培養更多適應時展需求的棟梁之才。
作者:冷芳單位:大連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