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技推廣的困難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科技示范點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堅持把推廣項目與示范園區、基地建設結合起來,通過抓點示范,培育強村大戶,展示新技術、新成果,輻射帶動周邊生產。先后建成了楊家槽蘋果標準園、馬家塬葡萄示范園、金星村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等10多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引進特優農作物新品種逾40個,推廣先進栽培技術16項。
1廣大農民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隊伍。堅持把科普宣傳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作為科技興區的基礎工作來抓,以“科技之春”宣傳月、“科技三下鄉”、“科技進村入戶”各類科普活動為載體,豐富培訓內容,請專家與農民面對面授課,現場答疑解惑[4]。組織農業專家和技術干部,深入田間,指導關鍵技術落實,先后培養科技示范戶逾1000戶。
2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金臺區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調研中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1對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項新的技術要得到推廣和應用,必須要得到基層部門和農民的認可。有些部門存在抓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勞心費神、占用時間多、投入大、見效慢,不如抓工業、商業見效快、成績顯著等思想。部分干部認為農民只要能有事干、不上訪鬧事就夠了,對組織農民參加科學技術培訓重視程度不夠,宣傳教育不到位,影響了培訓工作的開展。
2.2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不適應農村新形勢、新任務需要
農業科技人員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專業技術人員總數偏少,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僅占總數的8%。加之基層農技人員長期得不到進修、培訓學習的機會,知識難以更新,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效果欠佳。
2.3農民自身認識存在誤區
部分農民小農意識思想嚴重,缺乏學習科技、運用科技的熱情和積極性。有些農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沒有更高層次的追求,總希望通過2~3d的技能培訓,就能掌握一門技術,甚至在專家、教授實地培訓時,只要求講“如何增加產量和少投入”或直接要求其傳授“秘訣”,對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術和管理知識缺乏興趣。
2.4技術培訓方式比較簡單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在缺乏農業調研的情況下,如果一廂情愿地推廣農民難以接受的技術,往往是得不償失的徒勞工作。而且忽視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重要性,舉辦單一內容的培訓班,也滿足不了群眾的需求。由于培訓大多是在白天農民勞動時間進行,群眾想聽有時也顧不上,即使來聽課,也因培訓內容與自己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不相符,針對性差,達不到預期效果。
2.5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
近年來,政府雖然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方面的投入,但遠遠不能滿足重點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和基礎試驗研究的需求。每年安排給農業科技服務部門的事業經費,扣除職工工資及其他非業務性支出外,用于科技服務的資金非常少,同時經費缺乏還造成了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和服務手段的落后,難以做到服務的及時有效。
3對策
3.1加強對農技推廣工作的組織領導
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事關農業和農村長遠發展,事關廣大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做好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應做到:一是健全農村科技推廣工作機構,并將此項工作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明確目標任務,統一安排部署[5]。配齊配強鄉(鎮)農技推廣專職工作人員,切實解決好有人辦事的問題。二是按照農業試驗、示范、推廣三步走的要求,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經費的投入,解決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問題。支持科技人員開展形式多樣試驗研究,充實農業技術儲備。鼓勵社會力量投入農業科技推廣事業,為科技推廣設施建設提供捐贈和資助,逐步形成多渠道投入的機制。三是建立督促檢查和激勵機制。加強對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督促檢查,認真總結成功經驗,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對實績突出、貢獻較大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要給予表彰獎勵,確保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3.2加大深入基層調研宣傳工作力度
農民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和態度決定推廣工作的成敗,要將深入基層聽取民聲、民意作為農業科技服務部門的重點工作,加大深入基層調研工作力度,并積極為上級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要緊緊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的發展目標和中心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使推廣內容體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適應產業發展特點、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應把農村勞動力和農村青少年作為重點工作對象,在摸清底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對象的實際,采取辦短訓班、辦農函大、辦職業教育、典型示范指導等多種形式,分期分批開展科技培訓。通過長期抓培訓,幫助農民提高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能力,提高發展生產、保護環境、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提高反對愚昧迷信、破除陳規陋習、抵御邪教的能力,在廣大農村真正形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
3.3整合農業技術推廣資源
農業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協調各方力量,全方位對農民特別是產業大戶實行分期全員培訓。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邀請省市有關部門專家和技術人員到鄉鎮、村組開設講座,把農民迫切需要的實用新技術送到他們手中,運用到各個生產環節。要采取多協商、多協調、多協作、多求援,主動與有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方法,深入開展科技示范鄉鎮、示范村、示范園等創建活動,擴大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要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協會的作用,規范運作模式,組織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農村經營服務體系的變革。要加快“鄉村在線”工程建設,搭建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多形式、寬領域地向農村干部群眾普及科技知識,傳遞科技信息??稍O立咨詢信箱和聯系電話,方便廣大農民群眾學習和查詢,及時提供有效可行的技術信息咨詢服務。
3.4進一步調動農民學習科學技術的積極性通過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設立專門欄目,用發生在農民群眾身邊的鮮活事例來激發其學用科技的興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6]。堅持抓點示范,推行標準化生產,逐步擴大農業科技示范點和基地規模,發揮其在主導產業的導向功能,通過效益對比算賬的方式,教育引導農民使用先進農業技術,提高投入產出比。鼓勵各類農村實用人才領辦、創辦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指導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形成使用一批人才、帶動一方群眾、搞活一方經濟、促進一方和諧的良好格局。
3.5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管理堅持以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業績為依據的職稱、職務晉升制度,發揮制度的約束激勵作用。鼓勵、支持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合辦農業科技企業,逐步推行技術承包,加快科技向生產領域的轉化應用步伐。同時應高度重視解決農業科技隊伍的結構性矛盾,在用好、用足現有科技人員,充分發揮其潛能的基礎上,采取培養、聘用、引進、整合等措施,認真解決農業科技隊伍中高級人才稀少、青黃不接,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化建設需求的矛盾。建立科技人員培訓機制,制定分類培訓規劃,不斷更新科技人員知識結構。積極挖掘農業科技推廣鄉土人才,鼓勵支持他們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將科技知識傳授給農民,把科技成果推廣給農民,把科技信息提供給農民,真正使農民成為科技推廣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作者:李會蘭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