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污染對乳制品質控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乳制品質量的區域格局
近年來,乳制品質量總體保持了較為穩定態勢,但在不同地區乳制品質量差異化現象還廣為存在,并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具體來看:在乳脂方面,2012年全國乳制品的乳脂平均含量為3.7g/ml,遠高于國家標準水平3.1g/ml。其中,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乳制品乳脂含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乳制品乳脂含量介于國標水平和平均水平之間。乳脂含量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呈現逐漸升高的態勢。在乳蛋白方面,全國乳制品的蛋白平均含量為3.25g/ml,高于2.9g/ml國家標準水平。其中,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乳制品乳蛋白含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乳制品乳蛋白含量介于國標水平和平均水平之間。寧夏地區乳制品中蛋白含量最高,廣西地區乳制品中蛋白含量最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所產乳制品中蛋白含量處于較低水平。在體細胞方面,全國生鮮乳的體細胞含量平均為50.455萬個/ml,低于100萬個/ml國家標準水平。其中,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生鮮乳體細胞含量低于國家平均水平,有10個省、區、市生鮮乳體細胞含量高于國家平均水平。云南、福建兩省的生鮮乳體細胞含量較高(體細胞含量大于等于73.578萬個/ml),廣西、浙江、陜西次高(體細胞含量在62.017萬個/ml到73.587萬/ml個之間)。以福建為中心的東南地區、以云南為中心的西南地區,以及以陜西為中心的中部地區的原料乳質量偏低。
2環境因素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
反映大氣環境的主要指標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一般性指標,另一種是污染性指標。一般性指標包括大氣的濕度、溫度、降水量等,污染性指標包括SO2、NO2、可吸入顆粒物、工業廢氣排放量等。根據乳制品行業相關標準,環境性污染指標的變動對原料乳(生鮮乳)的質量將產生長期持續的負面影響,即隨著污染性指標的提高,乳制品質量會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甚至導致不合格產品的大批出現。為了進一步分析環境污染因素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關系,下面運用空間統計分析軟件,對空氣、水質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污染因素進行空間統計分析,進而全面揭示環境污染因素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程度。
2.1空氣污染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分析
空氣污染對乳制品符合性質量的影響在全國范圍內呈現出局部高度風險,同時,中度和低度風險呈現較強的區域關聯性特點。特別是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指標PM10、SO2等指標,在全國地理分布上呈現了典型的風險聚集特征,具體分析如下。由于可吸入顆粒物指標PM10相對SO2、NO2的單位體積空氣內的分子量較大,其隨空氣擴散的能力與SO2和NO2相比呈現擴散速度慢、擴散范圍有限特點,因此,雙變量空間自回歸所產生的Morian’sI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下面通過對其進行貝葉斯調整后的數值進行空間自回歸,具體結果如圖1所示。計算得到的單位可吸入顆粒物的乳制品合格率的Moran’sI系數為-0.0782,說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GDP的單位可吸入顆粒物的乳制品合格率在空間上存在負相關性。具體檢驗空間自相關顯著性時,運用蒙特卡羅模擬的方法來檢驗Moran’sI系數的顯著水平。對應的P值為0.0010,說明在99.9%置信度下單位可吸入顆粒物的乳制品合格率的空間自相關性是顯著的。
如圖1所示:乳制品質量與可吸入顆粒物的顯著性水平圖和聚類圖。由顯著性水平圖可以看出,可吸入顆粒物對乳制品質量影響的顯著性水平在中部、東部區域較高,紅色區域為可吸入顆粒物含量減少對乳制品質量合格率有較大改善的省份,深藍色表示這種影響較低的省份。從圖中可以看出:影響較大的省份集中在山西,寧夏等地區。
如圖1所示,從長期來看,空氣中SO2和NO2的含量與乳制品質量水平在空間上均呈現負相關關系。在86.1%置信度下SO2與乳制品質量,以及在97.5%置信度下NO2與乳制品質量的空間負相關關系顯著,其置信度均達到較高水平。這是由于乳制品作為高暴露、易污染、不易長期保存的食品,在其原料采購環節,生產加工環節、包裝儲運環節,以及銷售環節,與空氣接觸的概率較大,由此帶來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也就越甚。同時,空氣中SO2和NO2的含量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是一種長期性的作用過程。通過顯著性圖和聚類圖分析,空氣中SO2含量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在北部地區(內蒙古、河北、寧夏、甘肅),以及東部地區(廣東、福建和湖南)較為顯著,且空間聚集特征較為明顯。而空氣中NO2含量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在中、東部地區(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和浙江)較為顯著,且表現出了較強的空間聚集特性。
2.2水污染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分析
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對本地區和相鄰地區的乳制品質量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其中,來自生活廢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來自工業廢水的氨氮排放量,對我國局部地區和省份的乳制品質量造成了較大威脅。這種聚集性的影響主要涉及我國中部、東部以及南部的部分省份,區域特征一致性較為明顯,具體分析如下。
2.2.1化學需氧量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水中化學需氧量主要來自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排放,排放的廢水會攜帶污染物進入地表水當中,進而通過食物鏈負極作用,以及作業環境擴散等方式傳遞并影響到乳制品采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諸多環節和過程當中。因此,乳制品的符合性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水環境中化學需氧量指標的影響(如圖2所示)。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廢水中排放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與乳制品質量在空間上呈現負相關關系。在62.6%的置信度下,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與乳制品質量的莫蘭指數為-0.0362,而生活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與乳制品質量的莫蘭指數為-0.0524。反映出生活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指標對乳制品質量的惡化性影響相對較大。同時,這種負向影響關系所用的周期也較長,需要通過至少兩個滯后過程才能將作用效果轉化到乳制品的符合性質量上面來。工業和生活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對乳制品質量長期影響的顯著性水平在西部(西藏、新疆)、東南部(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地區較為明顯,且兩指標對乳制品符合性質量影響的顯著性區域基本相同。因此,要嚴格控制和監測以上省份的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排放中化學需氧量指標,對乳制品生產企業形成有效的預警和保障。
2.2.2氨氮排放量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工業和生活廢水中的氨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制品的蛋白活性,提高加工原料的酸度值,進而導致乳制品質量不達標。因此,在乳制品生產加工的相關原料、產品、工藝、管理國家標準中,對氨氮污染源的規避有明確規定。今年來水中氨氮排放量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的具體情況(如圖3所示)。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廢水中氨氮排放量與乳制品質量在空間上呈現負相關關系。在85.8%的置信度下,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與乳制品質量的莫蘭指數為-0.0707,而在46.9%的置信度下,生活廢水中氨氮排放量與乳制品質量的莫蘭指數為-0.0268。反映出工業廢水中的氨氮排放量對乳制品質量的惡化性影響相對生活廢水較大。同時,這種負面影響需要通過至少一個滯后過程才能將作用效果轉化到乳制品的符合性質量上來。工業和生活廢水中的氨氮排放量對乳制品質量長期影響的顯著性水平在西部(西藏、新疆)、東南部(遼寧、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地區較為明顯,且兩指標對乳制品符合性質量影響的顯著性區域基本相同。
3政策與建議
3.1從合理布局產業鏈入手保障乳制品質量國家層面要鼓勵大型乳制品生產企業,在我國奶源較好的北部、東北部建立生產基地。國家要扶持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奶源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要通過建立一定規模和聚集度的乳制品養殖基地群,提升和改進原料乳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增強和擴大當地產業的成本優勢。同時,進一步加強山東、河北和內蒙古為中心的北部和中部省份,乳制品生產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通過產業集中,進而改善區域內的質量競爭環境,促使乳制品生產企業積極尋求“質優價廉”的發展道路。并通過建立區域性的乳制品產業園區的方式,為更多企業技術研發與升級改造提供扶持的財稅政策和技術服務,大幅降低監管的綜合成本。
3.2嚴格控制乳制品生產聚集區的環境質量在乳制品生產聚集區域,乳制品特別是原料乳質量受到空氣和水污染因素的影響特別明顯。同時,在北方地區,乳制品質量往往受空氣質量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對北京、河北、山西等地乳制品企業集中地區,要進行空氣質量的定點監測,以確保乳制品符合性質量高位穩定運行。而在上海、江蘇、浙江等長江中下游地區,乳制品質量受水質污染因素影響較為明顯,因此,要在綜合管控乳制品企業集中地區的水資源分布的同時,積極防范由于水污染事件給乳制品質量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通過企業、質量監管部門和環境監管部門的合作,共同建立水環境安全屏障,為乳制品質量的穩步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3積極開展對乳制品流出流入地的“雙向監管”我國乳制品的產銷存在較強的區域特點,即通過北部、東中部向南部地區銷售,其中北部是我國奶源的主要產地,占有我國乳制品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同時,乳制品質量受到區域環境因素影響也較為明顯,因此,為了更好地保障和監管乳品質量,為民眾提供良好的乳制品消費環境,要對以內蒙古為中心的北方主要奶源流出地的乳制品質量進行動態監管,摸清不合格乳制品的批次和流向,并及時對相關地區提出有針對性的預警。對東部和南部的乳制品質量違法記錄企業進行實時重點監測,并對多次違法行為給予更為嚴厲的法律制裁。
3.4建立和完善跨省的區域水環境與乳品質量間的預警體系乳制品質量在相鄰區域內,受到功效格局作用、大氣循環作用、水循環作用,以及質量違法“示范”作用的影響,跨區域層面的乳制品質量集中特征十分明顯。因此,政府要在傳統的質檢體系內,在原有區域性國家級檢測機構基礎上,設立具有明顯區域劃分的區域乳品質量協調監測和管控機構。并通過乳制品質量數據的及時監測與反饋,構建分區域、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乳制品質量數據監測中心。通過對影響乳制品質量的關鍵環境因素的快速搜集與分析,進而為及時發現跨區域的乳制品質量風險源,鎖定質量風險擴散的區域路徑,進而達到跨區域的乳制品質量預警,為民眾營造安全和諧的乳制品消費環境,提供全面的信息資源,引導企業向著高品質生產不斷改進。
3.5制定和完善乳制品企業立項建設過程中的相關環境要求地方質監局要聯合地方政府,在乳制品生產企業規劃立項方面,針對環境因素對乳制品質量的影響程度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制定相應的評估程序和評價標準。對乳制品受環境影響較為明顯的指標,在相關程序和標準文件中加以明確。對違反規定設立的乳制品生產加工企業要給予嚴厲的懲處,并追究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進而通過制度約束的方式,將乳制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在其形成初期。
作者:朱可嘉單位: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