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江西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摘要:本文在分析廣東省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抓緊完成各信用主體相關政策的制訂、完善嚴重失信行為記錄以及做好信用管理數據信息的收集與共享等意見和建議,為進一步完善廣東科技計劃信用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現狀;對策
1開展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1.1政策要求:推行信用管理是大勢所趨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要求探索建立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及科研人員的信用評價制度。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法依規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1.2現實需求:增強警示性形成震懾
加強科技計劃活動相關責任主體的科研信用管理,盡快出臺針對性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規范,對科技計劃活動中的失信行為實行科研信用記錄和懲戒制度,能夠增強對相關主體的警示作用并形成震懾,同時是做好全省科研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2廣東省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現狀
2.1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加強制度保障
2014年9月廣東省科技廳出臺《關于科技計劃信用的管理辦法(試行)》,標志著廣東正式全面啟動科技計劃信用體系建設。2015年底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初步建立了專家信用管理系統,并得到了廣大專家、科研部門和單位的廣泛認可。
2.2實施科技業務管理“陽光再造”,實現涵蓋科技業務全流程的“痕跡”管理
從2014年開始,深入調研借鑒國內外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的先進經驗,針對科技管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全面實施省級科技業務管理陽光再造行動,并相應調整優化省科技廳內設機構及業務分工,全面推動廣東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廣東已經初步建立了科技業務管理陽光政務平臺并投入使用,陽光政務平臺可完成科技項目全流程的審核審批,科技咨詢專家的信息管理,科研信用體系管理,數據分析輔助決策等功能。
2.3建立科研信用數據庫,積極推動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數據庫,所有在庫專家須接受信用管理才可參與科技咨詢活動,對專家參與的科技計劃活動名稱、時間、次數、是否存在失信行為等信息進行記錄,實現全程留痕管理,有助于科技咨詢活動質量的提升。
3廣東省科技計劃信用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3.1信用信息的采集與評價、各信用主體信用管理實施細則、信用體系尚不健全
信用信息的采集與評價是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的核心環節,科技計劃中出現的科研不端行為的舉報和調查工作尚未完全明確,一旦相關行為主體觸發了信用行為后,信用信息的收集途徑、舉證方式存在一定困難,需要人工對佐證材料進行審核并將信用變動錄入系統。
3.2信用行為等級的確認和信用值調整規定不夠完善
基于項目管理過程的指南制定、項目申報受理、項目評審、實施管理、結題驗收、績效評價、監督管理等各個環節,與信用有關的行為將給予記錄,并以此為據對各信用主體的信用值進行調整。系統自動觸發記錄的信用行為,需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而人工錄入的信用行為不是系統的標準化行為,因此需要制定人工錄入信用行為的審批細則。
3.3信用信息的數據共享和應用處于起步階段
通過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產生的失信記錄信息作為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申報和參與科技咨詢活動的參考,范圍僅限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影響力還不夠。缺乏信用信息數據的共享平臺,暫時還未能在全省范圍內實現科技計劃信用數據的共享和應用。
4對策與建議
4.1抓緊完成嚴重失信等相關規定的制訂,做好制度出臺后落地工作
抓緊完成針對項目承擔單位、承擔人員、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科技咨詢專家、中介機構等科技計劃活動參與主體嚴重失信與懲戒相關政策制度的擬定工作,加大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形成警示和震懾。
4.2針對各個信用主體盡快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
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科技咨詢專家信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基礎上,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和不端行為處理制度,激勵科研誠信行為,重點防范和懲戒科研活動中的各種編造、作假、剽竊、騙取濫用科技資金、利益勾結、違約失信和其他違背公認準則、社會公共道德的行為,全面推進科技計劃項目的信用管理工作。
4.3做好信用管理數據信息的收集與共享
依托科技業務陽光政務平臺,實現科技計劃信用信息的自動采集、傳遞、記錄和共享,建立高效、全面的科技計劃信用數據庫。在平臺設置信息系統接口,分階段、分權限的實現全省范圍的科技計劃信用信息交換與共享。
作者:孫晶;高燕;陳志聰 單位: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