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障礙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江西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提要]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整體不高,其中資金障礙是首要原因。本文分析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分析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所獲資金支持狀況,然后重點分析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存在資金障礙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資金障礙
我國“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把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作為我國科技發展的主攻方向。高校是科技成果誕生的搖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更應是政府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國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卻不盡如人意,據《2015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記載,全國各類高校撥入科技經費總額為1,244億元,全年專利授權數共82,369項,合同形式轉讓數為2,257件,轉化率不足3%,出售和轉讓收入僅占總撥入科技經費的2.5%。另據歷年的科技成果統計年度報告顯示,資金、技術、市場、管理、政策問題是導致高校科技成果不能順利轉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資金問題是首要原因,占比超過50%。鑒于此,深入分析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所獲資金支持現狀及存在資金障礙的原因,無論是對江蘇省政府還是其他省市制定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金融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
據教育部科學技術司《2014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顯示,江蘇省高校專利申請數為23,473項,專利授權數14,022項,專利出售數(合同數)僅為429項,可見專利出售數與專利授權數之比僅為3%,這表明江蘇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是非常低的。江蘇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見表1。從表1可知,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在江蘇省獲得的科技經費最多,相差不大,但實際科技成果轉讓情況卻差異最大。南京大學在2014年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數僅有17項,東南大學卻高達485項,幾乎達到了南京大學的29倍。在江蘇省的眾多高校中,東南大學歷年的科技成果轉讓績效一直最好,據最新的2016年高校技術轉移合同金額顯示,東南大學排名全國第一位,達到2.2億元(中國江蘇網)。在表1中,“當年實際技術轉讓收入與撥入科技經費的比值”這一指標可反映高校科技成果轉讓的效率,但這個比值普遍不高,最高的東南大學為10.87%,南京大學為0.4%,蘇州大學僅為0.12%,這表明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轉讓的效率整體偏低。
二、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所獲資金支持現狀
大學科技園是高校科技成果自主轉化的重要基地。截至2016年底,江蘇省共籌建和認定33個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其中國家大學科技園15家,數量為全國第一。南京市擁有大學科技園17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含籌建)8家。近年來,江蘇省對大學科技園及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經費撥入較大。江蘇省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江蘇省自2004年設立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以來,規模不斷增大,2004年3億元,2005年5億元,2006年8億元,2007年后保持在10億元以上,成為省財政預算內安排最大的科技專項資金。這項專項資金的申報對象是江蘇省內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可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參與項目申報。在江蘇高校中,東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成績顯著,曾參與近160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省資助經費超過13億元,位列全國高校第一(江蘇教育網)。
(二)地方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江蘇省設立地方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補償相應貸款風險。貸款項目首次申報額度不超過300萬元,續貸金額不超過500萬元,貸款利率不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基準利率,期限不超過1年。蘇南地區相關市、縣(區)風險補償資金承擔50%的貸款本金損失風險,蘇中和蘇北地區相關市、縣(區)風險補償資金承擔40%的貸款本金損失風險,剩余貸款本金損失風險由省風險補償資金與合作金融機構承擔。
(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農業科技發展綱要》,加速農業、林業、水利等科技成果(以下簡稱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江蘇省專門設立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轉化資金的來源為財政撥款,由省科技廳、財政廳共同管理,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申報國家的農業科技研究重大項目。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活動,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給予稅收、貸款的優惠或者研發經費的補助。
(四)科技成果轉化稅收優惠及股權激勵。江蘇省選擇部分省級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區,試行企業產權制度、股權激勵、稅收政策等改革。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形式給予個人獎勵,獲獎人在取得股份、出資比例時,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取得按股份、出資比例分紅或轉讓股權、出資比例所得時,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獎勵和報酬的支出,計入單位當年工資總額,不受單位當年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在影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眾多因素中,經費的作用最大。2014年江蘇省高校總撥入科技經費133.9億元,但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并不多,這是導致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整體不高的首要障礙。
三、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存在資金障礙的原因
(一)專項資金申請的主體是企業而非高校。江蘇省歷年都設有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規模較大,但申請對象是江蘇省內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參與項目申報。通過查詢近幾年江蘇省科技成果專項資金的立項名單,可以發現申報單位基本都是各種公司,高校幾乎沒有。這就表明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幾乎都是流入了企業,高校獲得這項資金支持的很少。即使有少數高校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參與申請,其獲得的資金遠遠少于企業獲得的。這就導致高校大量的科技成果因缺乏專項資金支持而不能實現轉化。
(二)中試階段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一般包括研究開發、中試、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等階段。其中,研究開發階段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成環節,中試階段是對科技成果的實際檢驗運用,這是高校科技成果能否轉化成生產力的關鍵環節。但科技成果在中試階段存在較大的技術風險,企業根本不愿在此階段進行投入。而高校一般把研究重點放在基礎研究上面,對處于中試階段的項目缺乏必要經費的投入。據研究,中試階段的經費投入應該是研究開發階段的10倍,才能保證科技成果能順利進入下面的商品化階段。但實際情況是高校和企業都不愿在中試階段投入大量資金,這就導致很多高校科技成果束之高閣,不能有效轉化。
(三)高校的獎勵和股權激勵政策不能落到實處。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江蘇省部分高校已出臺了一些獎勵和股利激勵政策。如,東南大學專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東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科技成果發明人可以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獲得收益,收益比例從原來的20%提高到60%。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也顯示出東南大學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視。但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個人和團隊的收益最高為40%,這就導致學校的獎勵很難落到實處。
(四)高校現有考核評價體系重論文、輕轉化。高校一貫重縱向課題、重學術論文、輕橫向課題、輕轉化應用。很多高校領導認為“做基礎研究才是做學問,搞技術應用是二流學問,含金量不高。”在職稱評定和年終績效考核中,以、申請課題、出版專著和成果獲獎作為主要評價指標,而科技成果轉化指標所占權重較小或尚未納入考評。高校管理層和教師投入大量資金在基礎研究上,發表了很多脫離實踐的SCI或CSSCI論文,缺乏應用價值和商業價值。而側重科技成果轉化的一些應用型項目卻缺乏資金,很少有人問津。
四、解決建議
(一)允許高校獨立申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加大中試階段資金投入。江蘇現有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申報對象是企業,高校只是作為輔助參與申報。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高校在前期的研究開發和中試階段發揮著主導作用,但在后期的商品化和產業化階段則把主角讓位給企業。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一項科技成果要想順利實現轉化,其在研究開發、中試、成果商品化三階段資金投入比例一般為1∶10∶100。如果高校僅作為企業的輔助來申報專項資金,勢必造成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試階段投入資金不足,從而影響到后期的進一步商品化。鑒于此,應允許高校和企業一樣,獨立申請或者作為主要申請主體申報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并鼓勵高校加大對處于中試階段科技成果的資金投入。
(二)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來源,建立多渠道資金支持體系。現有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來源以政府財政資助為主,渠道單一,不能滿足高校大量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需求。鑒于此,應發揮政府科技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天使基金、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等民間資本直接投資給高校或入股科技型企業。尤其要積極引導風險資本、金融信貸、企業資本等參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與風險資本的作用,解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的資金瓶頸難題,逐步建立由政府資助、金融信貸、風險投資、企業資本以及高校技術轉讓收益等構成的多渠道資金支持體系。
(三)改革高校職稱考核評價體系,落實獎勵及股權激勵政策。要提高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必須改革現有的高校職稱考核評價體系。逐步打破單純依靠學術論文、縱向課題及成果獲獎的評價體系,把橫向項目經費、技術轉讓收入等列入職稱及績效考核的評價指標。鼓勵教師投入資金和精力與企業合作,進行技術轉讓,“技術大牛”不拼SCI論文也能評教授!同時,在高校內部設立專門技術轉移機構,制定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獎勵、收益分配等辦法,并在校內公開宣傳,建立知識產權轉化利益分配機制,積極落實相應獎勵及股權激勵政策。主要
參考文獻:
[1]李薇.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區域創新機制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12.9.
[2]趙喜倉,安榮花.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9.
[3]陸松福.促進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與制度創新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30.
[4]黃菁.我國地方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2014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作者:吳鳳菊 單位:南京大學金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