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數據在圖書出版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科學日新月異的今天,大數據成為時代變革中的主要標志。其善于定位自身發展方向,且作為新時代主流技術之一,大數據與出版業的銜接板塊如今產生大量信息處理矛盾,而出版社在大數據洪流之下,則呈現出顛覆式進步,并在借鑒國外大數據輔助圖書出版行業基礎上,對國內未來出版戰略重新進行規劃和調整。文章為進一步發揮大數據自身現有優勢,圍繞國內圖書出版行業實際情況對其現階段所采用出版運營模式進行全面解讀,并站在行業高度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出版社未來數字化、信息化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數據;圖書出版;應用
1.應用案例
1.1大數據與圖書出版的有效融合
自2009年起,新一代大數據以其較強的融合性成為該行業領域的關鍵載體,并且影響范圍已擴大至圖書出版行業。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部分傳統出版行業由于缺乏對新鮮事物的全面認識陷入迷茫。而在短時間內最先適應年輕技術的企業為谷歌,順應“大數據”趨勢,谷歌將“詞頻統計器”建立在GoogleBooks(全球圖書)龐大數據庫之上,形成一種新的應用系統,全球1500冊藏書內的詞匯被納入其中,網絡用戶可在網頁最多輸入5個不同的詞語,就可以通過GoogleBooksNgramViewer(全球書籍詞頻統計器)顯示的圖表觀察這些詞匯在不同年代數據里的出現頻率。與小數據時代不同,大數據時代打破了傳統以少量數據信息便可收獲一系列信息資源的固化思維模式,其強調對數據本身的觀察與研究。
1.2大數據應用于圖書出版領域的弊端
隨著電子圖書的全面普及,在某種程度上給傳統圖書出版社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沖擊,及時采取壓低價格等相關手段,仍無法抵御互聯網的“吞噬”。大數據的形成與發展,不僅滿足廣大讀者的豐富的閱讀需求,且為讀者帶來新穎化和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從歷史角度來看,在人類文明演變過程中出版業擔任重大使命,而隨著思想潮流的不斷變遷,傳統出版行業面臨來自不同方面的擠壓與挑戰,例如,數字出版、在線閱讀、知識分享等在線娛樂方式。為改變這一現狀,國內一批電商企業圍繞大數據出版進行了一系列嘗試。但國內當當網CEO表示:“出版社互聯網+和圖書大數據相結合,未來出版社的價值可能為零。”并列舉多項應用弊端,具體如下:一是面對大量出版社及網絡運營商的質疑,當當網CEO表示未來利用互聯網平臺將作者和編輯直接假借,出版社的價值將會為零。例如今日頭條,作者寫完不需要編輯預審來決定內容的走向,而是直接讓讀者發表評論,篩出推薦給讀者的書。經過當當讀書APP大數據的統計,每天產生評論4500萬條。二是讀者在網上購買圖書后,可在其他網絡社區與其他感興趣讀者分享,雖然實現圖書版權的共享,但版權保護防線同時被打破。
1.3大數據背景下的圖書出版行業
未來對于數字出版產業而言,數字化在其平穩運行中起到關鍵作用,且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字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全球范圍內的數據都有實現共享的可能,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水平。近年來,當當網、亞馬遜、京東、新華在線、淘寶等線上圖書銷售規模呈現明顯增長趨勢,在做大整體市場規模的同時,對線下書店的分流作用明顯。因此,需加快實現圖書出版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效融合,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分析所獲取的共享數據及單獨讀取數據等。
2.在圖書出版社中大數據應用需注意事項
2.1適當采用大數據進行圖書策劃
大數據技術在圖書出版策劃中的應用,在條件上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由于當前社會背景下,數據挖掘可為選題策劃提供的有益價值相對較少,這一弊端在部分專業極強的圖書領域表現尤為凸顯,并且差距不斷被拉開。其中一部分圖書出版社,受自身人員配置及資金等限制,將大數據處理技術應用于“小數據”的處理任務中,以取得良好的圖書策劃效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數據技術在我國圖書出版社中的應用,并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標準,大數據下所產生的數據信息在數量上存在局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國內圖書出版領域內部缺乏系統完善的大數據治理模式,各出版仍然掌握整個出版行業內的數據獲取、互換、反復利用以及存儲等工作。不同出版社在人力資源配置、數據投入以及重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種行業內的鴻溝成為阻礙圖書出版領域數據一體化的主要屏障。國家相關單位針對我國當前圖書出版行業現狀,對大數據在行業內具體實施標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制定,早在2013年便提出出版業數據交換國家標準——《中國出版物在線信息交換圖書產品信息格式規范》(CNONIX),以全面實現出版行業內大數據采集、分析、儲存及應用等任務的不斷升級。盡管該標準的全面實施為圖書出版業大數據整體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仍未在真正意義上建立數據服務平臺、數據分析及數據應用等相關產品及相關服務的標準。基于數據買賣和合作的數據挖掘外包服務等亂象重重,尚處于試水階段,難以在短時間之內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及應用。
2.2重點營銷圖書選題策劃建議
采用外包服務當前階段,大數據方法在出版社選題策劃中的應用尚存在技術方面的限制。作為出版選題策劃中大數據方法數據的主要來源,內容、讀者以及平臺三者的絕大部分數據仍掌握在各分社之間,并未有出版社真正掌控。隨著數字出版社塊度發展,其強大優勢日漸凸顯,在其發展背后很大一部分產值來自于傳統出版內容的快速數據化。但由于大數據在專業性方面的要求較高,且面臨龐大的工作量,出版社在當前人力資源條件下,難以按照相關標準完成相關任務,因此便出現頻繁的外包現象。與此同時,在對網絡媒體以及新媒體中被抓取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時,往往在技術方面存在較高要求,出版者在自身所培養專業人才以及服務外包兩者中進行選擇時,普遍偏向于服務外包。銷售商掌握著絕大多數讀者的閱讀渠道,而各大社交網絡平臺以及閱讀平臺,則被廣大新媒體公司所掌握,出版者能夠掌握的數據基礎較少,無法形成大數據挖掘所需的大數據庫。盡管其中一部分圖書出版社將大數據方法有效融入具體的選題策劃中,但在實際數據挖掘過程中仍以外包為主。因此,一種以數據買賣及合作的數據挖掘外包服務便由此產生,對于出版單位而言應進一步優化對其應用水平及效率。
2.3把圖書正能量導向作用
放在選題策劃之前在部分專業化圖書出版社中存在,大數據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失真現象,單從技術性角度來看,圖書出版專業領域內整體數字化水平仍處于較低階段。但是與其他產品及服務不同,圖書商品在實踐中有著明顯的特殊性,應將圖書商品社會價值的超前性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即圖書社會價值對讀者需求向真善美的引領性質。例如,被列入“高冷”行列的科技類圖書,通過數十年的實踐應用,極有可能引領人們走向另外一條成功道路;人文類圖書更是如此,文學類著作往往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對于圖書而言,對其內容質量的判定并不能一味地尋求與作者共同喜好,更多的是了解掌握廣大作者實際閱讀需求,并引導讀者積極向上、適應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策劃出版相應的圖書。此外,大數據在圖書出版中的具體應用,應做好與圖書相關的閱讀內容,所謂大數據在其中僅為理論性引導方法,應盡可能地避免淪為大數據技術的“奴隸”。
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為圖書出版行業帶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新視野、新方法以及新工具的出現,意味著我國數字化圖書出版社的構建應把握大數據驅動下的研究特點與研究規律,掌握最新技術,緊跟信息化時代潮流,不斷推進現代圖書出版領域理論以及研究方法的創新。因此,在運用大數據思維理念和有形無形的研究方法來回答和解決國內出版業發展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還應立足先進科學技術前沿,熟練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深度融合,并針對當前大數據在圖書出版應用研究中的關鍵問題,提出中國學者的原創性理論貢獻,為數字化圖書出版社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志謙,唐曉麗,王曉祖.大數據時代下歷史類圖書市場走向分析及策劃建議[J].中國編輯,2015,16(2):272-273.
[2]苗晉誠,文曉利.大數據背景下圖書出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傳播與版權,2014,1(9):356-358.
[3]徐劍.大數據時代圖書選題信息的采集模式研究[D].安徽大學,2015.
[4]雷鳴,張鈺婷,張大嶺,等.大數據在學術圖書按需出版中的運用[J].出版發行研究,2015,8(11):281-282.
作者:范春龍 單位: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