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版權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發展迅速,二維碼所鏈接的數字資源版權問題也日益突出。本文總結了產生數字資源版權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1)出版單位和用戶版權保護意識淡薄;(2)出版單位版權保護技術和能力不足;(3)缺乏針對性標準規范和法律法規。同時指出可采取以下四種措施加以解決:(1)強化數字資源版權保護意識;(2)出版單位自建平臺存放二維碼鏈接資源并與作者簽署協議;(3)實行一書一碼保護機制;(4)加快建立二維碼融合出版物行業標準規范并健全法律保護制度。
關鍵詞: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圖書;版權問題
二維碼融合出版物是指封面、封底或正文中含有二維碼,且二維碼鏈接的內容是出版物內容延伸的出版物。二維碼鏈接的內容呈現形式可以是視頻、音頻、flash、文字、圖片等,作用是拓展圖書內容,豐富內容呈現形式。如果出版物中設置的二維碼僅僅是作為宣傳用途就不能稱之為二維碼融合出版物[1]。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的發展為傳統出版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思路。在圖書中添加二維碼,打破了載體和篇幅的限制,實現靜態文字與視聽結合的多元化閱讀,給讀者帶來全方位的閱讀體驗,真正實現了紙質圖書與互聯網媒體的融合[2]。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開放共享日漸普及,侵權問題也日益突出,由此給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的版權保護帶來新挑戰,影響到出版業的正常發展。本文作者通過調研書店、走訪出版社、組織編輯作者座談會以及發放問卷等多種形式對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的版權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期待能引起編輯、作者、出版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共同促進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健康有序發展。
1.二維碼融合出版物涉及的版權問題
二維碼融合出版物涉及的版權問題在這里特指二維碼融合出版物中二維碼所鏈接的數字資源版權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部分出版單位受財力物力的影響,為降低成本或省事,不親自制作二維碼背后鏈接的資源,但是為了融入二維碼浪潮就直接選用網上已有電子資源作為二維碼掃描后鏈接的內容。例如有的二維碼直接鏈接到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等;有的未經授權直接下載網上的音視頻資源作為二維碼鏈接的內容,采取以上方式制作出版的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就存在侵權風險。第二種情況是,圖書作者在授權圖書版權的時候,僅僅授權的是紙質圖書版權,不包括鏈接的電子資源版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版機構直接將書中二維碼鏈接的電子資源進行傳播,就會侵犯作者圖書資源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第三種情況是,二維碼融合出版物所鏈接的電子資源存放在缺乏保護措施或保護措施不到位的網絡平臺,電子資源就很容易被下載、復制或傳播,造成電子資源被侵權。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出版機構或作者投入大量資金制作的獨有內容資源就會公開化,而出版機構對這種侵權行為很難控制,如此一來會直接損害作者、出版機構以及相關互聯網平臺的利益。
2.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產生版權問題的原因
2.1版權保護意識淡薄
版權保護意識淡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出版單位人員版權保護意識不足。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的開發制作需耗費出版社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資源,如搭建二維碼平臺系統、安排傳統編輯和數字編輯共同負責圖書選題開發、設置專門場所進行音視頻錄制。部分出版單位既想涉足融合出版領域又不想增加成本開銷,只是為了單純順應二維碼融合出版物趨勢,于是隨意鏈接網上資源或者使用未經授權的電子資源來發展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另一方面是用戶未形成尊重版權的意識,將鏈接觀看到的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各種音視頻資源隨意復制給他人或傳播到互聯網平臺,使得出版單位遭受侵權和經濟損失。
2.2版權保護技術和能力不足
雖然部分出版社已經意識到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存在被侵權風險,但由于二維碼鏈接的電子資源存放平臺數字加密技術不成熟,缺乏有效身份識別和傳輸保護核心技術,使得電子資源處于不受保護的環境下;其次,在出版發行系統平臺的前期設計和后期維護中,也缺乏可靠的安全運營維護技術,使二維碼鏈接的電子資源遭受侵害;再次,由于鏈接的資源采用網絡傳輸形式,各種資源的傳輸通道和傳播技術比較類似,且在域名設置和賬號設置上的技術均較為簡單,這就再次給二維碼所鏈接的內容資源復制傳播提供了可能[3]。因此出版單位在自身缺乏版權保護相關配套技術以及物力財力資源不足情況下,導致目前沒有合適的途徑對自主開發的鏈接資源進行合適的版權保護。
2.3缺乏針對性制度規范和法律法規
目前,各出版單位基于自身需求在二維碼融合出版物中設置了各式各樣的二維碼。部分出版社在社內以內部文件形式規范二維碼放置標準,但就整個出版行業而言,沒有統一的二維碼融合出版物行業標準和規章管理制度。無論是二維碼的尺寸、顏色、位置等外觀方面,還是掃描后鏈接的資源格式、大小、質量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在二維碼融合出版物選題策劃出版過程中,出版單位缺乏嚴密的論證分析、三審三校制度和版權管理制度,對于數字資源的來源缺乏嚴格審查把關,導致制作出版的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存在侵權風險。另外,我國的數字版權保護相關法律體系還不完善,雖然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中有關于數字出版侵權問題的內容,但在解決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版權保護方面還有所欠缺,不能針對性的處理該類侵權行為[4]。
3.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版權問題解決思路
解決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版權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公眾、出版行業及相關部門共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1強化數字資源版權保護意識
數字資源版權保護意識的加強是雙向的,對于出版單位來說既要增強不侵犯他人的數字資源版權意識,又要強化規范管理使自己的資源不被他人侵權。在制作二維碼融合出版物過程中,各編輯人員要把數字資源與紙質內容同等看待,增強數字資源的審稿及其版權審查把關意識。此外,在制作二維碼鏈接資源過程中要有加密意識,設置不可轉載功能。對于用戶來說要形成尊重版權的意識,既要做到不隨意將手中的二維碼資源轉給他人使用或轉載到其他平臺,還要做到不隨便下載不正當途徑獲取的電子鏈接資源。
3.2出版單位自建平臺存放二維碼鏈接資源并與作者簽署協議
二維碼融合出版物中引起版權糾紛最多的是鏈接的電子資源,出版單位自主建立二維碼平臺并投入資金制作鏈接內容,既保證了二維碼所鏈接的各類資源具有原創性,與圖書內容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保證了融合出版物數字資源可控。一旦發現有侵權的數字資源,出版單位可立即刪除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這有利于降低版權侵權風險。此外,如果鏈接的素材是作者提供的,還需與作者簽署協議,保證鏈接內容的版權問題得到解決,兼顧實體圖書和鏈接數字資源的版權問題。數字資源的版權所有人涉及情況較為復雜,如大眾圖書邀請知名配音專家錄制音頻內容,版權合同就要明確音頻腳本版權所屬人員、音頻錄制演員的聲音資源版權等等。融合出版時代,確保知識版權所屬至關重要,二維碼出版物的鏈接資源現階段大多數是不收費的,但是未來可能具有向增值服務方向發展的趨勢,提前簽署協議防范此類糾紛十分必要[5]。
3.3實行一書一碼保護機制
大多數二維碼融合出版物通過使用移動設備直接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鏈接資源,這也由此使鏈接的電子資源可隨意傳播。在每本書的二維碼中設置加密措施,以實現一本書一個碼特征,為該書提供個性化的身份標記,讓圖書自帶防偽及反盜版功能,以此防止鏈接資源的隨意復制傳播。例如在各類教輔圖書中,將重難點以及解題思路等方法資源設置于二維碼中,讀者首次掃描二維碼時,通過手機號碼的唯一性和鏈接資源的特定性會收到驗證碼,之后掃碼獲取資源都是基于第一次掃碼來實現,如果換成其他手機則掃碼無效[6]。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購買圖書的人才能獲取二維碼鏈接背后的電子資源,這有利于真正實現保護出版單位產權,維護出版社的合法權益。
3.4加快建立二維碼融合出版物行業標準規范并健全法律保護制度
目前,二維碼在出版物中的外觀形態和鏈接資源規范管理等方面還未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二維碼融合出版物標準體系的建立,能夠優化工作流程,規范管理標準,有效避免版權風險。因此政府、出版社和有關部門應建立包括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在內的二維碼融合出版物標準規范。基礎標準主要是二維碼本身的尺寸、排版設計、位置等要求;技術標準包括二維碼鏈接資源的制作規范、加密要求等;管理標準涵蓋從選題論證開始的一系列出版審核要求,如三審三校、版權管理、后期維護等方面。此外,相關部門還應盡快就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的版權保護制定全面而系統的法律,明確二維碼融合出版物概念,以便出版單位、作者以及其他相關者有法可依,在有效促進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發展前提下更好地維護各方權益。另外,政府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對數字出版侵權案件的執法力度,充分發揮刑事打擊的強大威力,提高審判效率,依法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7]。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其發展前景不可低估。在未來發展中,加快版權保護相關建設從而實現二維碼融合出版物的最大價值,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基于二維碼關聯的融合出版物標準研究》項目,2018.3
[2]劉燕麗.傳統出版業中二維碼技術的多維思考[J].編輯之友,2013(4):20-22.
[3]熊楚.數字出版版權保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傳播與版權,2018(2):186-187.
[4]張桂梅.試論數字出版版權保護現狀及其對策[J].才智,2016(27).
[5]楊海平.二維碼融合出版物將愈發受重視[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8-7-2(5).
[6]柳晨.論二維碼在紙質圖書出版中的應用[J].出版廣角,2016(1):64-65.
[7]黃先蓉,李晶晶.淺析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策略[J].科技與出版,2012(12):79-82.
[8]蔡晨露.對二維碼在教輔圖書中使用的深度思考[J].科技與出版,2017(8):79-82.
[9]楊勇飛.二維碼:傳統出版的互聯鑰匙[J].出版與印刷,2014(3):12-14.
[10]柯積榮.供給側背景下教育出版創新研究與實踐[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王禎禎1;柯積榮2;開軍武3 單位:1.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研究院;2.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3.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