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技發展與策略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據有關資料顯示,基層農技站90%的專技人員只懂種糧技術,缺乏經濟作物知識和生產技術,不能適應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的需求。㈣服務強度弱化隨著“三權”下放到鄉鎮,鄉鎮機構的農技人員被鄉鎮行政事務所分散,業務時間不能保證,人員很難到位開展推廣工作。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如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經費投入不足、條件建設薄弱,推廣能力落后于農業生產和農民需要。
㈤推廣方式陳舊雖然農業科技推廣出現了信息化、網絡化的趨勢,但目前推廣方式還是比較原始的現場會、試驗、示范、輔導以及黑板報、小冊子、傳單等方式,信息傳遞慢、缺乏時效性、針對性,內容單一、陳舊,其內容和覆蓋面都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㈥創新成果供給不足農業科技總體水平還不高,跟蹤式、模仿式、低水平重復式推廣課題較多,重大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成果多年少見。寧縣50%以上的生豬、蛋雞、肉雞、奶牛良種,90%以上的蔬菜、花卉品種依賴引進。
二、寧縣全面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對策建議
在新形勢下,要破解農業難題、突破約束、消除瓶頸,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潛力在科技、強勁動力在科技。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這對寧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實現寧縣農業發展目標任務艱巨,農業科技進步至關重要,務必強力推進,取得成效。
㈠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立足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按照增產増收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基本要求,努力在良種培育、節本降耗、節水灌溉、農機裝備、疫病防控、加工儲運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著眼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科技興農,良種先行。要攻克種業難題,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著眼農業轉型升級,組織實施小雜糧、肉牛、肉絨羊、蘋果等農畜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發項目,特別要改良種牛、種羊引進繁殖難題,催生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抓緊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做到關鍵技術要組裝、各種措施要協調。
㈡積極爭取投入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爭取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向農業領域傾斜支持,提高公益性科研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水平,積極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基金。要積極爭取省市財力支持,為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提供資金保障。針對寧縣農技推廣設施老化、設備落后、裝備薄弱等技術瓶頸,農牧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業務部門支持,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爭取設備,不斷改善科研硬件和推廣條件。
㈢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科技入戶”和農業信息工程,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業科技服務網絡體系和農業信息傳播體系,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普及、推廣及應用,建立農業信息服務網絡60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必須堅持試驗、示范、推廣原則,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脫毒種薯應用、牛羊品種改良、測土配方施肥、灌區農田節水、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和標準化養殖、日光溫室配套、保護性耕作、蘋果套袋和果園標準化管理、秸稈青貯氨化“十大農業實用技術”,每年引進推廣肉牛、果品、瓜菜等良種20個以上,積極發展育種技術,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科技對農業增效、農民増收的貢獻率。
㈣加強推廣示范平臺建設積極打造寧縣肉羊、優質蘋果、優質牧草、九龍金棗、綠色瓜菜等優勢品牌。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發展農業產、學、研聯盟,加強農業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實施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科技富民強縣行動、科普惠農興村行動。鼓勵科技推廣工作者下鄉、進村、進場、入戶、進田間、上地塊,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指導、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術培訓,鼓勵農業科技特派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程跟蹤服務。
加快建設九龍川、城北河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使其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源、人才源、產業孵化源。
作者:劉大新單位:中共寧縣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