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工程批判性思維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現狀
1我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缺失據報道,某大學在碩士研究生招生中,復試考生的面試題目包括“學生在導師的教導下在研究過程中是否應該聽話”,“賭博是否應該在中國推廣”等,這類批判性思維的考題沒有標準答案,在這樣一些沒有正確答案的思辨問題中,一個人的能力和潛質能夠得到很好的考察。相對而言,目前考試題目普遍采用是非分明的題目,總是用標準答案來劃定分數,往往容易造成學生盲目崇拜教師、課本以及標準答案。如果學生總是被各種標準規范所束縛,思維容易受到禁錮,這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無從考察。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大部分學生缺乏質疑精神、批判性意識、獨立思考等能力,而這些都是批判性思維所必備的品質。
2大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的原因對認知對象的質疑精神、批判性意識、反思性、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所匱乏的,而這些都是批判性思維能力所必需的,也是知識經濟時代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的素質,造成這種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普遍強調傳授知識、培養技術的能力,忽視大學生獨立思考并作出客觀判斷能力的培養。
批判是創造的重要源泉,生物工程專業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真正體現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現代教育理論主張交互主體性,強調尋找“不同的聲音”,而不是權威的聲音,要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地交換意見,鼓勵學生多元和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老師的灌輸和學生的死記硬背。因此,生物工程專業學生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真正成為獨立的學習者。第二,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批判性思維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自己、對知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通過批判性思維教育,使學生對各種問題進行反思、質疑和分析,形成全面、深刻的見解,這將對他們產生積極影響。另外,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缺乏批判精神必然阻礙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第三,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滿足知識爆炸和終身學習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和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對生物工程專業學生而言,形成獲取知識的積極態度和能力比單純獲取某些知識更為重要。學校必須努力從“知識導向”轉變到“能力導向”,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從而使他們有效應對知識經濟的挑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生物工程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路徑與方法
1教學過程中樹立批判性思維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首要任務是改革教學理念。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了批判性思維教學理念,才能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過去很多老師認為傳授知識就是教師通過課堂講解讓學生記住知識,這種教學理念是不可行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謂教學,其實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結合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其首要措施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而不是機械地灌輸知識。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批判性思維所要求的。在批判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批判性思維教學態度,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輸出方,當學生說不或說錯時,教師不再是批評打擊、挖苦諷刺,而是以平等的方式與學生答疑解惑,打破“教師萬能”、“唯我獨尊”及“發號施令”的觀念,真正與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的伙伴。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討論、提問等形式,讓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構想,通過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獲得新知識,使學生不斷成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具有寬闊的心胸,學會包容他人,不斷修正、完善或否定自己的觀點。當然,這絕不是那種“怎么樣都行”的心態,而是在寬容的基礎上進行審視,開展有效的懷疑和批判,不斷地超越自我。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富有勇氣,鍥而不舍,大膽地標新立異,勇敢地開拓。只有經過艱難探索和長期不懈地奮斗,才能有新突破、新創造、新發明。
2結合課程本身特點,改變教學方法總體來說,我國的大學教育表現的是一種“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成為被動的傾聽者、接受者,不敢質疑教師的觀點,更不敢挑戰權威。這樣的學生,只會拘泥前人,迷信權威,不敢越雷池一步,注定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缺乏創新。教學中多用發現式、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研究性等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介紹下發現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的基本步驟如下:確定“發現的目標”,即問題;設計問題情境,提出“假設”;尋求答案,開展探索;獲得答案,進行驗證;“發現”科學結論。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引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被動傾聽者,而是知識的主動追尋者。發現式學習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批判精神,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其次,在開展批判性思維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準備的教學案例,將要講授的內容隱蔽地“拋”給學生,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尋找答案。
在啟發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教師將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化,依靠學生自己得到正確的答案。在教學活動中,還可開展小組活動的方式,充分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小組活動將教學變成互動式教學,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多邊互動,這能有效地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聰明才智,激發高度的求異思維。學生們在這種多邊互動的交流信息、探討問題、分享成果的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也逐步培養起來。此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創造鍛煉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體驗科學研究過程、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并提高思維與表達能力。
總之,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為了求解“錢學森之問”及諾貝爾獎的“中國之痛”,挖掘、呵護、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偏才”與“怪才”,是大學教育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作者:來麗麗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