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他克莫司在大鼠體內短鏈脂肪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獸類學報》2018年第1期
【摘要】目的探討使用他克莫司(FK506)的大鼠體內短鏈脂肪酸(SCFA)的變化及其對血糖水平的影響。方法將10只SD大鼠分為FK506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只。FK506組給予每日皮下注射FK506(3mg/kg)+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續(xù)4周;對照組給予皮下注射等量的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續(xù)4周。給藥期間每周測量2組大鼠體質量。給藥結束后,檢測兩組大鼠的血糖水平、血液和糞便中的SCFA含量。結果與對照組比較,第2、3、4周FK506組大鼠的相對體質量均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1)。與對照組比較,F(xiàn)K506組大鼠在給予葡萄糖后0、30、60min時血糖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0.05)。與對照組比較,F(xiàn)K506組大鼠糞便中乙酸、丙酸、異丁酸、丁酸、異戊酸和戊酸含量均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0.05)。結論FK506可導致大鼠血糖水平升高,這種升血糖的作用可能由大鼠糞便SCFA含量降低引起。
【關鍵詞】大鼠;他克莫司;血糖;短鏈脂肪酸;體質量;移植術后糖尿病;腸道菌群
移植術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diabetesmellitus,PTDM)是實體器官移植術后的重要并發(fā)癥,腎移植術后1年內PTDM的發(fā)生率約為30%~50%,可明顯影響移植物的存活[1]。除肥胖、家族遺傳史等因素外,腎移植術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也是導致PTDM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4]。Karlsson等[5]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有差異,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的厚壁菌門菌明顯減少。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腸道菌群可通過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SCFA)來影響血糖代謝[6-8]。目前,關于腎移植受體術后服用他克莫司(FK506)與受體體內SCFA變化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分析注射FK506大鼠的體內SCFA和血糖的變化,旨在探討FK506對SCFA和血糖代謝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
健康雄性SD大鼠10只,周齡6~7周,體質量200~250g,購自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購入后飼養(yǎng)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實驗動物中心,環(huán)境符合清潔級標準,用標準大鼠飼料喂養(yǎng),自由飲水。動物實驗取得四川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主要試劑和儀器
FK506購自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10%葡萄糖注射液購自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乙醚購自成都國藥集團西南醫(yī)藥有限公司,電子秤、血糖檢測儀購自長沙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氣相色譜–質譜法聯(lián)用儀(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購自美國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
1.3實驗分組與干預方法
將10只大鼠分為FK506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只。FK506組:FK506(3mg/kg)+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每日皮下注射,持續(xù)4周。對照組:等量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皮下注射,持續(xù)4周。
1.4檢測指標
1.4.1體質量及血糖水平監(jiān)測
給藥期間每周測量2組大鼠體質量(相對體質量=該周體質量/給藥前體質量)。2組大鼠給藥4周結束后禁食過夜,第2日早上再次給藥,2h后腹腔注射1mg/kg的葡萄糖溶液,分別在0、30、60、90、120min尾靜脈采血,血糖檢測儀檢測樣本中的血糖水平。
1.4.2SCFA含量檢測
血液樣品(100μL)加入1mL乙醚萃取15min,低溫離心分離(22000×g,10min,4℃),取乙醚相進樣分析。糞便樣品(1g)加入3mL鹽酸水溶液,均質機上均質5min,然后離心分離取上清液,加入1mL乙醚萃取15min,低溫離心分離(22000×g,10min,4℃),取乙醚相進樣分析,使用GC-MS儀進行定量測定SCFA。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大鼠相對體質量和血糖的比較
兩組大鼠給藥期間的相對體質量變化見圖1。對照組大鼠第2、3、4周的相對體質量明顯高于第1周(均為P<0.01),而FK506組大鼠第3、4周的相對體質量明顯低于第1周(P<0.01~0.05)。與對照組比較,第2、3、4周FK506組大鼠的相對體質量均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兩組大鼠給藥4周后血糖水平變化見圖2。注射葡萄糖后0、30、60min時,F(xiàn)K506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0.05),注射葡萄糖后90、120min時,兩組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
2.2兩組大鼠體內SCFA含量的比較
兩組大鼠血液樣本中SCFA變化見圖3。與對照組比較,F(xiàn)K506組大鼠血液中丁酸、異戊酸和戊酸含量略有升高,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對照組大鼠血液中未檢測出甲酸、乙酸、丙酸和異丁酸(即在檢測臨界值下),F(xiàn)K506組大鼠血液樣本中未檢測出甲酸,僅有1只大鼠血液中檢測出乙酸、丙酸和異丁酸。兩組大鼠糞便樣本中SCFA變化見圖4。與對照組比較,F(xiàn)K506組大鼠糞便中乙酸、丙酸、異丁酸、丁酸、異戊酸和戊酸含量均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0.05)。對照組和FK506組大鼠糞便中未檢出甲酸。以上結果表明,F(xiàn)K506給藥后大鼠糞便中SCFA含量明顯降低。
3討論
腎移植受體術后長期聯(lián)合使用鈣神經蛋白抑制劑(CNI)+嗎替麥考酚酯(MMF)+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是PTDM的主要危險因素,CNI中的FK506較環(huán)孢素(CsA)更易導致PTDM發(fā)生[2,9-10]。Gnatta等[3]發(fā)現(xiàn)服用FK506的腎移植受體的PTDM發(fā)生率為24.6%,而服用CsA的腎移植受體則為17.2%。腸道中的SCFA主要由遠端結腸細菌發(fā)酵粗纖維食物產生,通過結腸上皮細胞表面表達的單羧酸轉運蛋白Ⅰ和鈉耦合單羧酸轉運蛋白Ⅰ轉運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直接影響外周組織的代謝和功能[11-12]。SCFA中90%~95%為乙酸、丙酸和丁酸,可參與糖代謝并預防胰島素抵抗,其中乙酸是膽固醇合成的底物,可通過中樞下丘腦機制抑制食欲,丙酸是蛋白質、糖、脂肪合成的前體,丁酸是結腸上皮的主要能量來源[13-15]。Fernandes等[16]對正常對照和高胰島素血癥的受試者靜脈注射乙酸,發(fā)現(xiàn)乙酸可使體內游離脂肪酸下降,且游離脂肪酸的下降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水平呈負相關,表明乙酸可減少脂類分解并改善胰島素抵抗。Perry等[17]發(fā)現(xiàn)乙酸可通過激活副交感神經,從而促進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的分泌。SCFA對于血糖的調節(jié)具有明確的作用,但FK506對移植受體血糖水平的影響是否與SCFA有關仍不清楚。當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產生胰島素抵抗時,機體糖利用率下降,而脂肪、蛋白利用率升高,可致體質量下降[18]。本研究報道了大鼠注射FK506后體質量、血糖水平以及體內SCFA含量的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大鼠服用FK506后,與對照組比較,F(xiàn)K506組大鼠的相對體質量顯著降低,血糖水平顯著升高,糞便中的SCFA顯著降低,提示FK506導致血糖水平的升高可能由糞便SCFA含量降低引起。而FK506組和對照組大鼠血液中SCFA含量則無顯著差異,可能與FK506主要影響腸道菌群相關。本研究仍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糞便SCFA大部分由腸道菌群分解產生,研究未對大鼠各類腸道菌群進行觀察;其次,大鼠飲食及腸道菌群與人類的差異,以及臨床腎移植受體同時服用其他免疫抑制劑的偏倚,導致此研究結果不能直接轉化至臨床,仍需進一步的實驗加以驗證。綜上所述,F(xiàn)K506可導致大鼠血糖水平升高,這種升血糖的作用可能由大鼠糞便SCFA含量降低引起。
作者:黃中力;蔣亞梅;宋涂潤;王顯丁;范鈺;劉金鵬;王志靈;王莉;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