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玉米雌穗發育異常現象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代農業雜志》2014年第七期
1.栽培管理不當
(1)播期早晚。玉米雌穗異常和播期不構成相關,但播種過早或過晚,在穗分化階段若遇到嚴重逆境,如高溫干旱、陰雨寡照等,就會大量出現。
(2)播種質量差。播種粗放,播后出苗不齊,又不間苗,出現部分小晚苗,與大苗之間的差異隨植株生長而逐漸加大。再加上種植密度過高,小晚苗營養不足,生長緩慢,至玉米生長中后期就變成了小弱株,雌穗的分化發育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授粉結實,形成空稈。
(3)種植密度過大。當前玉米主導品種如鄭單958、浚單20等,適宜種植密度在每畝4000株左右,而2012年有好多地塊種植密度過高,有的每畝超過4500株。這樣不僅造成群體偏大,通風透光不好,光照不足,葉片光合作用減弱,還使得植株對光照、肥水的競爭加劇,群體生長發育不平衡,出現養分導流葉片的情況,雌穗難以獲得充足的礦質營養,分化發育受阻或停止,空稈率增高。
(4)施肥不合理。玉米從拔節到開花期間是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授粉結實的關鍵時期,穗期需肥占整個生育期需肥總量的85%。然而實際的施肥情況卻是:氮、磷、鉀肥配比不當,有機肥與微肥(硼、鋅)缺乏及“一炮轟”式的施肥。到了玉米開花、灌漿期,肥料養分供應不足或不協調,影響到有機質的合成與運輸,植株生長不良。雌穗瘦小,苞葉過長,吐絲延遲甚至不能吐絲;雄穗小花過早開放,花粉量減少,導致雌穗受精率降低,出現空稈或穗缺粒現象。
(5)忽視病蟲防治。玉米常見的病蟲害有:苗枯病、葉斑病、粗縮病、蚜蟲、玉米螟、粘蟲等。因輕視防治,這些病蟲就對玉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或破壞玉米莖稈、心葉,阻礙養分傳輸,延緩植株生長;或使雄穗小花干癟,雌穗花絲受損;或使葉鞘、葉片和苞葉受害,功能葉早衰,雄穗花粉量不足,雌穗吐絲不暢。病蟲為害,影響到雌、雄穗分化發育,使雌穗授粉結實不良,以致雌穗異常。
2.不利氣候因素
(1)高溫干旱。玉米抽雄前20天為需水臨界期,時間在7月中旬,植株正處于營養和生殖生長并進的階段,要求適宜的氣溫25~28℃,田間持水量70%~80%。此期旬降水僅5.7毫米,較常年偏少47.2毫米;日平均氣溫27.5℃,較常年偏高0.5℃,其中有5d最高氣溫高于32℃,出現了高溫干旱天氣,致使土壤水分供應不足,嚴重地制約了玉米雌穗生殖器官分化形成和生長,抽穗困難,易形成無穗空稈。同時干旱還使得雄穗分枝少,花粉發育不良,給后期的揚花散粉造成了不利影響。
(2)陰雨寡照。8月上旬玉米有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也是玉米抽雄吐絲的關鍵時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養分。鄒平縣卻出現了連續6天的陰雨寡照天氣,日照時數僅39.5小時,較常年偏少30小時,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光合產物嚴重不足,莖稈葉片中儲存的有機物減少,形成了有庫缺源的狀態。此時植株基本處于有機養分消耗期,雄穗就利用頂端生長優勢,將養分吸收到頂端,提前抽出開花;雌穗因營養不足而生長受到抑制,苞葉老化加重,吐絲受阻或不吐絲,這樣就加大了部分品種的雌雄間差。有的品種雄穗抽出6~10天后,雌穗才陸續吐絲,此時雄穗散粉已處于末期或停止,出現了花期不遇的不良后果。再就是陰雨寡照天氣還使雄穗花粉活力降低,壽命縮短,雌穗無法完成正常的受精過程,異常現象增多。
3.品種異質性
在同樣的氣候因素、栽培管理等條件下,有的品種(鄭單958、浚單20)出現雌穗異常,有的品種(先玉335)就不出現或很少出現,這說明玉米在雌雄分化的生物學特性上,品種間存在異質性。然而品種和種子概念是不同的,異質性的出現,雖與品種的種類有關,但它不屬于種子質量范疇。
4.結論
從對以上影響玉米雌穗異常發生因子的綜合分析中可以看出,其發生與種子質量無關,主要是栽培管理不當和不利的氣候因素導致的。前者直接或間接影響玉米體內營養物質積累、轉化和分配,使玉米雄穗抽雄開花過早,雌穗分化發育延緩或停止,形成雌穗異常;后者又使雌穗異常增多,發生程度加重。兩者共同造成了2012年鄒平縣玉米雌穗異常的大面積重度發生。
作者:孟凡平單位:山東省鄒平縣九戶鎮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