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術創新的大學職能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教育經濟社區平臺構建
大學服務社會首先要服務于經濟,大學應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充足的技術與人才保障。大學的教學、科研在立足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上,在經濟需求基礎上有必要適度下移。美國教學設計專家喬納森認為:教育存在的唯一的合法的理由即是問題解決。在眾多問題解決中,經濟問題關系到國家的核心利益,教育為經濟服務是大學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大學都有自己的場域(功能輻射區),為了擴大大學的場域,大學必須利用種種可能資本和策略去延伸自己的邊界。在大學職能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有必要開辟銜接空間,這個空間至少具備以下四個功能:常規技術保障功能、核心技術創新功能、知識傳遞與制造功能、人才培育與儲備功能。這樣的空間需同時兼備教育、經濟、社會多項職能,其中經濟需求是主線,故將其界定為“教育經濟社區”。該社區應充分發揮大學場域的特點:超越地理位置限制的大學功能的輻射區域及潛在影響。大學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應是“人才+技術”“服務+保障”雙重功能,因此,教育經濟社區作為大學與經濟銜接的平臺,其構成體系包括:教育超市、實驗園區、人才孵化基地、技術園、知識園、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等,核心部分是科技園區。
教育超市,顧名思義,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育供給制,實現的是教育產品的社會化。以企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它發揮的是大學的教學功能,大學應立足公共需求進行課程體系創新。但教育超市滿足的一般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期利益,因此有必要將大學職能發揮引向長遠的社會需求,實驗園區實現科研項目與企業項目的對接,推動大學開展有經濟效益的科研項目。人才孵化基地實現專業人才的分類管理與儲備,著眼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它可以和大學的科研院所相互結合。技術園和知識園是技術創新與知識創新的理論場。大學可利用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直接參與經濟生產,服務地方經濟??萍紙@區可為經濟發展提供核心動力,是技術園與知識園的實踐場所,著力為打造民族品牌提供軟件支持。
教育經濟社區作為連接大學與經濟的平臺,它以發揮大學的職能為出發點,關切點在于經濟發展的科技要素。科技優勢無疑是大學存在的基礎,此科技優勢如何服務于經濟發展的切實要求,大學要做很多工作。現今,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開始轉型,能耗高、勞動密集型產業正逐漸被淘汰,知識型經濟正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大學的存在與發展必須應對這種轉變。開放式辦學,立體式教育,高校人才借助相應平臺積極為經濟建設服務。
二、結語
經濟快速發展中的大學必然要以某種新的面貌擔當起社會責任,將教育經濟社區作為大學與經濟關聯的紐帶,其目的是為有效發揮大學的職能提供平臺。眾所周知,沒有技術核心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筆者據此認為:沒有高等教育支持的經濟很難實現科學發展,大學的科研優勢是形成中國民族品牌的重要支撐力量。
作者:張志剛單位: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