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高素質生命科學類人才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科期間的專業課程是學生第一次較系統地面對專業知識,本科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對學生的將來產生重要影響。要想培養高素質生命科學類人才,就必須加強本科教學改革。首先,從事本科教學的教師必須改變以傳授知識為目的傳統教學理念,樹立以培養高素質生命科學類人才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銳意教學改革,在傳統的傳授知識的本科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科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好的本科教學在傳授專業理論基礎知識、介紹本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使學生對常用技術手段的原理有深刻理解之外,還要使學生了解理論和研究的聯系,啟發學生的科研思維,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為學生成為高素質生命科學類人才奠定好的基礎。
1從事本科教學教師的處境和面臨的挑戰
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重視科研多過教學。在晉升職稱時,科研經費和發表科研文章所占的分量遠遠比教學要重得多;在考核教師時,科研的考核是看教師申請經費的多少和發表文章的數量及質量,這些都直接與教師的年終收入掛鉤;而對教學的考核是看教師完成了多少教學課時,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并沒有嚴格的考核方法,雖然部分高校已有專門的網站供學生給教師的教學評分,但大多數高校并未將學生的評分結果與教師的自身利益直接聯系起來。
絕大多數從事本科教學的教師也同時承擔科研工作,需要申請科研項目、管理實驗室、培養研究生。教師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就可以多發文章,多發文章就有更多機會成功申請到科研項目,申請到科研項目又可以做更多科研發更多文章,這樣就有利于教師升職稱并提高年終收入;可是教師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就可以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做出貢獻,可這些在教師晉升職稱中不是決定性因素,年終收入也只與教學課時數有關,教得好壞都一樣;而且,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教師投入科研工作的精力就少了,這樣教師的科研項目和發表文章都可能會受到影響,而這又會影響教師的職稱晉升和年終收入。可見,僅從教師自身利益來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是一個良性循環,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上則得不償失。因此,在現行的高校辦學模式和教師評價體系下,特別是在教師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高校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科研工作而忽視教學工作的現象并不少見,這無疑影響了本科教學在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可見,用什么樣的信念和態度對待教學,用什么樣的理念和方法從事教學,如何在本科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科學類人才的素質,是從事本科教學的教師所面臨的挑戰。
2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提高從事本科教學工作教師的素質
本科教學質量關鍵取決于從事本科教學工作教師的素質。中小學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模式,高校究竟應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高校究竟應有什么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這樣的問題,或許作為獨立個體的每位教師沒有能力決定。但不容置疑的是,任何時候,在教學這一方領地,只要真心付出,只要真心為學生著想,每位教師都有大量功課可以做,這是作為獨立個體的每位教師可以決定的。每位教師心里應該明白:站在講臺上的教師是教學最終成敗的關鍵,如果教學質量不高,主要原因只能是在教師身上,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教師推卸責任的借口。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有時甚至可以影響學生人生道路的選擇。雖然每位從事本科教學的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但是,本科教學在本科大學四年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接觸時間最多的就是從事本科教學的教師。因此,每一位從事本科教學的教師的人格、對專業熱愛的程度、教學風格、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都對本科生的素質有重要的影響。每一位從事本科教學的教師都應該理解自己肩上的責任,在現行的大學模式下,正確選擇如何分配投入到科研和教學兩方面的精力,自覺地淡化利益驅動,強化責任心,勇于奉獻,在各方面做學生的好榜樣。只有在樹立正確的信念后,教師才會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生,對待教學,才愿意花精力提高自身水平和本科教學質量,才可能在教學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科學類人才的素質。
雖然同時承擔本科教學和科研任務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只要教師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教學,“弊”也可以轉變為“利”。事實上,承擔科研任務使教師有機會直接了解研究生特別是碩士研究生初到實驗室時的所有弱點,從而使教師更了解在本科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從哪些方面來加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同時,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更容易在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與科研工作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科研思維;而且,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直接接觸學科發展前沿,更易于在教學工作中把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時介紹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更新。可見,從事科研工作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在本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
每一名高校教師都肩負著一份教書和育人的責任。教師有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心,才能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使命感和責任心可以產生巨大的動力,無疑會對培養高素質生命科學類人才起推動作用。筆者在每年的第一節課會用幾分鐘對學生說,“有著高等教育背景的你們,將來有一天要走入社會,有一部分還會出國。你們的為人和你們的水平,與我們國家的未來密切相關,也與世界如何評價中國密切相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我如何對待教學,如何對待你們,給你們做個表率,也希望你們明白,你們如何走腳下的每一步,決定了你們將來能走多遠,祝同學們走好腳下的每一步”。這樣,促使學生把自己與國家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同時,說出這樣的話,既是要求學生,更是要求自己,教師身體力行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每一名高校教師都應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成熟的人格。本科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學校和家長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人格培養有所忽視。每位從事本科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把與學生接觸的每一個機會都利用起來,對學生好或不好的表現及時表明態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筆者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個例子:在一次學生報告后的討論環節中,報告人張博同學這樣回答同學的提問:“對不起,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現在還不知道,不過,我想……”,他的態度與其他同學在回答不出問題時所表現出的尷尬態度完全不同。筆者在做總結時有意識地提到這件事:“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懂得所有的知識,包括老師在內,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不斷地學習。
不知并不羞恥。剛才張博同學面對他不知答案的問題,沒有慌張,而是在自然地告知大家他不知道答案后,他還能夠平靜地分析該問題,這樣的態度很好,這是科學家應有的態度”。這件事使學生們認識到承認自己不知并不難堪,討論學術問題時不存在面子問題,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事實上,這之后班上問問題的同學更多了,同學之間討論問題的氛圍也更融洽。從事本科教學工作的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每位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生命科學的發展十分迅速,新的研究結果層出不窮,教材內容往往滯后于科研發展,無法與科研發展保持同步。因此,從事本科教學工作的教師應有意識地關注與教學內容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不應圖省事而一味地按教材照本宣科,應把與已教材內容不一致的最新進展及時介紹給學生。這樣做教師要付出更多地精力,但這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生物學的最新進展,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并對科研產生興趣,更重要的,這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批判思維能力。
從事本科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改革教學理念,改變以往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知識、有良好科研潛能和優秀人格的創造型人才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并銳意改革教學方法,以“啟發式”教學取代“填鴨式”教學,通過提問和討論把同學們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參與,在教學過程中,用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和對專業的興趣,給學生展示其能力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的每個環節注重對學生潛能的激發和挖掘,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本科教學遠遠不只是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要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教師除了對書本知識融會貫通外,還要花大量的心思思考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術思維能力和發現未知領域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在遇到問題時如何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和實驗手段以及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細節;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為人師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并有意培養學生堅持探索的意志、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優秀的人格。只有這樣,本科教學才能給學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為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做出貢獻。
作者:劉青珍單位: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