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相互饋贈禮物禮儀原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們相互饋贈禮物,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內容。中國人一向崇尚禮尚往來。《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饋贈,是與其他一系列禮儀活動一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有一點是肯定的,即在禮的內涵中,除了有表示尊敬的態度、言語、動作、儀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含義,就是禮物。隨著社會生活的進化和演變,物能傳達情感的觀念被廣大人民所接受和認同,從而使饋贈在內容和形式上,逐漸融會在五彩繽紛的社會交往中,并成為人們聯絡和溝通感情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有一點需要注意,我們要把饋贈禮物、正常交往中的送禮與收買賄賂、腐蝕拉攏區別開。
在現代人際交往中,禮物是人們往來的有效媒介之一,它像橋梁和紐帶一樣直接明顯地傳遞著情感和信息,深沉地寄托著人們的情意,無言地表達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愛。
一、饋贈原則
饋贈作為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人們普遍肯定。得體的饋贈,恰似無聲的使者,給交際活動錦上添花,給人們之間的感情和友誼注入新的活力。
認真研究和把握饋贈的基本原則,是饋贈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條件。
(一)輕重原則——禮輕情意重
禮品有貴賤厚薄之分,有善惡雅俗之別。
禮品的貴賤厚薄,往往是衡量交往人的誠意和情感濃烈程度的重要標志。然而禮品的貴賤與其價值并不總成正比。因為禮物是言情寄意表禮的,是人們情感的寄托物,人情無價而物有價,有價的物只能寓情于其身,而無法等同于情。
也就是說,就禮品的價值含量而言,禮品既有其物質的價值含量,也有其精神的價值含量。“千里送鵝毛”的故事,在我國婦孺皆知,被標榜為禮輕情意重的楷模和學習典范。“折柳相送”也常為文人津津樂道。我們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提倡“禮輕情意重”。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妨既要注意禮輕情意重,又要入鄉隨俗地擇定不同輕重的禮物。
(二)時機原則
就饋贈的時機而言,及時適宜是最重要的。中國人很講究“雨中送傘”、“雪中送炭”,即要注重送禮的時效性,因為只有在最需要時得到的才是最珍貴的,才是最難忘的。
我國是一個節日較多的國家,在傳統節日相互贈送相應的禮品,會使雙方感情更為融洽。另外,在對方的某些紀念日,以禮品相送也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要注意把握好饋贈的時機,包括時間的選擇和機會的擇定。一般說來,時間貴在及時,超前滯后都達不到饋贈的目的;機會貴在事由和情感及其他需要的程度。“門可羅雀”時和“門庭若市”時,人們對饋贈的感受會有天壤之別。所以,對于處境困難者的饋贈,其所表達的情感就更顯真摯和高尚。
(三)效用性原則
同一切物品一樣,當禮以物的形式出現時,禮物本身也就具有了價值和實用價值。就禮品本身的實用價值而言,人們經濟狀況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追求不同,對于禮品的實用性要求也就不同。
一般說來,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人們精神追求的不同,在物質生活較為貧寒時,人們多傾向選擇實用性的禮品,如食品、水果、衣料、現金等;在生活水平較高時,人們則傾向于選擇藝術欣賞價值較高、趣味性較強和具有思想性紀念性的物品為禮品。
因此,應視受禮者的物質生活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禮品。
(四)投好避忌的原則
由于民族、生活習慣、生活經歷、宗教信仰以及性格、愛好的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禮品的態度是不同的,或喜愛或忌諱或厭惡等等,因此我們要把握住投其所好、避其禁忌的原則。
尤其強調要避其禁忌。饋贈前一定要了解受禮者的喜好,尤其是禁忌。例如,中國人普遍有“好事成雙”的說法,因而凡是大賀大喜之事,所送之禮,均好雙忌單,但廣東人則忌諱“4”這個偶數,因為在廣東話中,“4”聽起來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如,白色雖有純潔無理之意,但中國人比較忌諱,因為在中國,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貧窮之色;同樣,黑色也被視為不吉利,是兇災之色、哀喪之色;而紅色,則是喜慶、祥和、歡慶的象征,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另外,我國人民還常常講究給老人不能送“鐘”,給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為“送鐘”與“送終”,“梨”與“離”諧音,是不吉利的。這類禁忌,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去遵循,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贈禮禮儀
要使交往對象愉快地接受饋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即便是你在饋贈原則指導之下選擇了禮品,如果不講究贈禮的藝術和禮儀,也很難使饋贈成為社會交往的手段,甚至會適得其反。那么,饋贈時應注意哪些藝術和禮儀呢?
注意禮品的包裝
精美的包裝不僅使禮品的外觀更具藝術性和高雅的情調,并顯現出贈禮人的文化和藝術品位,而且還可以使禮品產生和保持一種神秘感,既有利于交往,又能引起受禮人的興趣和探究心理及好奇心理,從而令雙方愉快。好的禮品若沒有講究包裝,不僅會使禮品遜色,使其內在價值大打折扣,使人產生“人參變蘿卜”的缺憾感,而且還易使受禮人輕視禮品的內在價值,而無謂地折損了由禮品所寄托的情誼。
注意贈禮的場合
贈禮場合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那些出于酬謝、應酬或有特殊目的的饋贈,更應注意贈禮場合的選擇:通常情況下,當眾只給一群人中的某一個人贈禮是不合適的,因為那會使受禮人有受賄和受愚弄之感,而且會使沒有受禮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輕視之感。
給關系密切的人送禮也不宜在公開場合進行,只有禮輕情重的特殊禮物才適宜在大庭廣眾面前贈送。
最好當著受禮人的面贈禮。贈禮是為鞏固和維持雙方的關系,贈禮也必須是有針對對象的。因此贈禮時應當著受禮人的面,以便于觀察受禮人對禮品的感受,還可有意識地向受禮人傳遞你選擇禮品時獨具匠心的考慮,從而激發受禮人對你一片真情的感激和喜悅之情。
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擇郵寄贈送、或托人贈送。
注意贈禮時的態度、動作和言語表達
只有那種平和友善的態度,和落落大方的動作并伴有禮節性的語言表達,才是令贈受禮雙方所能共同接受的。那種做賊式的悄悄將禮品置于桌下或房中某個角落的做法,不僅達不到饋贈的目的,甚至會適得其反。
注意贈禮的具體時間
一般說來,應在相見或道別時贈禮。
三、受禮禮儀
受禮者應在贊美和夸獎聲中收下禮品,并表示感謝。一般應贊美禮品的精致、優雅或實用,夸獎贈禮者的周到和細致,并伴有感謝之辭(按中國傳統習慣,是伴有謙恭態度的感謝之辭)。
雙手接過禮品。視具體情況或拆看或只看外包裝,還可伴有請贈禮人介紹禮品功能、特性、使用方法等的邀請,以示對禮品的喜愛。
只要不是賄賂性禮品,一般最好不要拒收,那會很駁贈禮人面子的。可以找機會回禮就是了。
四、禮品的選擇
因人因事因地施禮,是社交禮儀的規范之一,對于禮品的選擇,也應符合這一規范要求。
(一)禮品選擇要則
禮品的選擇,要針對不同的受禮對象區別對待。一般說來:
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
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
對戀人、愛人、情人,以紀念性為佳。
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
對老人,以有利于身體健康為佳。
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
對外賓,以特色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