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經濟帶城鎮化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存在的突出問題
1.1城鎮化水平總體滯后2012年,經濟帶的城鎮化水平比山西省平均水平低2.4個百分點,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低3.7個百分點.臨汾市的城鎮化水平也比較低,2012年臨汾市的城鎮化水平比山西省平均水平低7.2個百分點,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低8.5個百分點.2001年~2012年,侯馬-曲沃、襄汾縣和洪洞縣的城鎮化水平均低于山西省和全國的城鎮化水平(圖4).
1.2城鎮化嚴重滯后于工業化為了研究經濟帶各縣(市、區)城鎮化與工業化的關系,選取IU比的0.5和NU比的1.2國際標準法來度量.這里,IU比是指勞動力工業化率(即工業勞動力占勞動力的比重)與城鎮化率(即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的比值,NU比是指勞動力非農化率(即非農產業勞動力占勞動力的比重)與城鎮化率的比值.當城鎮化、工業化和非農化發展較為協調時,IU比大致為0.5,NU比大致為1.2.如果IU比明顯小于0.5,且NU比明顯小于1.2,則說明相對于工業化和非農化的發展程度而言,城鎮化超前.相反,如果IU比明顯大于0.5,且NU比明顯大于1.2,則說明相對于工業化和非農化的發展而言,城鎮化發展滯后[2].2012年經濟帶各縣(市、區)以及臨汾市IU比均大于0.5,NU比均大于1.2(表2),相對于工業化和非農化的程度而言,經濟帶和臨汾市均表現為城鎮化水平滯后.其中,襄汾縣、洪洞縣的城鎮化水平和工業化水平嚴重不協調,侯馬-曲沃、霍州市和臨汾市的城鎮化水平和工業化水平較不協調。
1.3城鎮化質量不高在借鑒有關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3],按照反映科學性、使用過程實用性、分析結果可比性以及數據的可得性等原則,選取了16個評價指標(表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臨汾市、山西省和全國的城鎮化質量進行了綜合評價.主成分綜合得分越高,說明按照該評價指標體系,城鎮化質量越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運用軟件Spss17.0計算2012年臨汾市、山西省和全國的城鎮化質量.從主成分綜合得分的結果來看,臨汾市得分遠低于山西省和全國的得分(表4),說明臨汾市城鎮化質量不高.
1.4以霍州為代表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乏力2011年11月,霍州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該市曾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截止2010年底,霍州累計完成煤炭生產2.3億噸,省外銷售1.7億噸,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煤炭長期大量開采的同時,引發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水位下降、地質災害、人員失業等一系列問題[4].以霍州為代表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乏力,也對以煤炭資源或其他礦產資源為主的經濟帶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1.5土地資源供給趨緊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伴隨著人口和產業的集聚、城市建成區面積的擴大和耕地面積的減少.2006年~2012年,臨汾市城市化水平由35.8%提高到44.1%,堯都區建成區面積由37.4km2擴大到54.0km2,耕地面積則由4945.3km2減少到4944.7km2,意味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是以減少耕地0.08km2為代價的.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也會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而臨汾市和經濟帶各縣(市、區)的土地指標相當有限(表5),因此發展建設和用地供給矛盾日益突出。
2.1總體思路
推進“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城鎮化的健康快速發展,必須立足實際,依托基礎,發揮特色,抓住機遇,科學發展.堅持城鎮化和工業化良性互動,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生態文明與城鎮化建設有機融合,把加快城鎮化作為帶動“四化”(“四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全面加強城鎮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開放、城鄉統籌、經濟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加快“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2.2重點任務
2.2.1提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按照晉南中心城市以及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城市目標定位,推進行政區劃的改革與調整,促進中心城市進一步發展壯大,加快推進堯都、洪洞、襄汾同城化建設步伐,精心構建一城三區的大臨汾發展框架,全力打造臨汾都市區,積極培育臨汾都市圈,承接東部輻射區.規劃建設城際交通輕軌,加快濱河東路快速通道建設和霍侯一級公路,洪洞至襄汾段按城市街道改造.力爭使洪洞、襄汾縣城與堯都區統一建設.圍繞堯都、洪洞、襄汾“一城三區”格局,加快推進城鎮化,促進一城三區在全市率先崛起,成為推動全市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的龍頭,強化中心城市的作用,著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5].
2.2.2提高城鎮化質量新型城鎮化不再以城鎮人口或非農業人口比例作為單一的評價標準,不再片面追求土地城鎮化,而是在不斷提高城鎮化數量指標的同時,更加注重城鎮化發展質量的提升.依據世界城鎮化規律,城鎮化率超過50%,城鎮化速度將逐漸放慢,外延式增長將逐漸停止[6],取而代之的是以內涵式、質量型的城鎮化方式為主.相對于其他地區,堯都區和霍州市的城鎮化速度趨緩,未來要以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轉型,提高城鎮化質量為核心,走與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2.2.3加快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經濟帶應以滿足生活生產需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為目標,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城鎮框架,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7].強化城鎮道路交通網絡建設,建立完善的城鎮水、電、氣、熱供應系統,建設優美、舒適、和諧的城鎮生態環境系統,統籌建設城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城鎮信息網絡建設.
2.2.4推進侯馬-曲沃的同城化發展隨著山西國際陸港綜合保稅區的建設,侯馬與曲沃的區位優勢日益凸現,逐步成為山西走向中西部的黃金通道.但是由于曲沃縣是個典型的農業縣,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大,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大型骨干企業數量少,基礎設施落后,工業園區發展滯后.而侯馬主要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總部經濟、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為主,城市功能較為完備,綜合保稅區和開發區發展已具規模,有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但因受空間限制,第一、第二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產業規模較小.而兩地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可以通過資源、產業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及合作來解決.所以,加快推進兩地同城化發展已迫在眉睫.
2.2.5著力培育霍州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接續產業以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主導產業園區化、經濟模式循環化為產業引導原則,率先發展旅游及文化產業,繼續改造和提升電力等傳統產業,培育做強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大力扶持發展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工促農做優現代農業,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霍州經濟發展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全面轉變[8].
2.2.6推進轉移農業人口市民化“人”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和核心.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重點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城鎮發展要有多元的產業支撐、完善的公共服務保障和合理的戶籍制度安排,幫助農民工實現“職業上從農業到非農業、地域上從農村到城鎮、身份上從農民到市民”的轉換.
2.2.7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要制定實施好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各項政策統籌協調,研究提出符合實際的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意見.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建設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間規劃體系,推進規劃體制改革,加快規劃立法工作.城市規劃要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變為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
3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對策
城鎮化是區域發展的活力與動力[9].推進新型城鎮化既要激發城鎮化的內在動力,又要利用城鎮化的外部環境,還要創造加快城鎮化發展的良好條件,不斷推動城鎮化發展取得新的突破.
3.1實現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破解城鎮發展瓶頸城鎮是人口和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地,經濟帶各縣(市、區)的土地指標相當有限,面臨著發展建設和用地供給的矛盾.土地集約化利用是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城鎮發展需要占用土地.新型城鎮化土地集約利用要求城鎮發展應當堅持內涵與外延結合、以內涵發展為主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存量土地利用潛力,合理安排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所必須的建設用地,實現城鎮土地的最佳配置[10].
3.2強化產業支撐,進一步增強城鎮發展動力要把促進產業發展和集聚與加快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強化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堅持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同步推進[9].加快推進經濟帶各縣(市、區)發展轉型,實現增長方式從粗放向集約轉型,產業結構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
3.3利用資源優勢,推進特色城鎮化發展把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以增加供應、提升品質、提高效益為重點,走品牌化、特色化、產業化的道路.以實現特色農產品集中化開發、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聯營化銷售為理念,以專業合作社、專業公司和農民經濟組織為載體,經濟帶各縣(市、區)要按照“小區域、小產品—分頭做強”的思路,積極推進農村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和設施化生產.同時推動民營經濟、鄉鎮企業由傳統的服務業和低層次的加工業向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拓展.加快提升縣域經濟,為農村城鎮化提供保障、動力和后續拉力,推進特色城鎮化發展.
3.4加快城鄉統籌,促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侯馬市作為全省唯一的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城鄉一體化統籌建設進展順利,應繼續利用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引領經濟帶各縣(市、區)發展.圍繞建設臨汾都市圈、侯馬都市圈,大力推進臨汾、侯馬兩個中心城市,霍州、洪洞、襄汾、曲沃4個大縣城,霍州大張、洪洞趙城、曲沃高顯等19個重點鎮和廣大新農村建設[11],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
3.5展現特色文化,大力融合城鎮現代文明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鎮化的發展要以先進的文化理念為引領,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經濟帶要注重文化的傳承建設與展現,使城市具有獨特的文化品位、鮮明的文化特色、健全的文化功能和宜人的文化氛圍.經濟帶要加強文化開發深度,同時又要注重文物古跡的修繕、恢復.以臨汾市為中心,構筑區域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以汾河沿線為主軸,構建綠色休閑游憩帶;以“堯文化”為源、以“晉國文化”、“尋根文化”為流,建設三個文化區,進一步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充分提取自身歷史文化因素,打造不同的主題文化,深入開展各項活動,提高居民素質,凝聚人心,提升城鄉建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
3.6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城鎮發展活力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提高到了決定性的高度,因此,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也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市場機制多方融資,深化城鎮投資融資體制改革,動員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實現城鎮建設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市場機制管理城鎮,本著“誰投資,誰受益,誰擔風險”的原則,合理確定有關各方的權益和應承擔的義務,打破政府壟斷城鎮建設和管理,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的舊模式,對城鎮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推行市場化、產業化運作方式,變政府對公用行業的直接行為為間接的監管,集中精力加強對公用事業的數量、質量、價格和服務的宏觀監管.市場機制破解難題,充分研究國家宏觀政策及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改革,以經營城鎮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鎮化建設用地難、融資難等問題.經濟帶各縣(市、區)應以項目為龍頭,實施捆綁式開發,促進城鎮帶建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提高城鎮發展水平,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歷史任務,也是一項需要不斷深入研究探索的重大課題.經濟帶各縣(市、區)必須抓住機遇,為推進城鎮化更好更快發展,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強大動力.
作者:張晉晉閆程莉單位:中共晉城市委黨校山西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