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環境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空氣污染原因分析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肇慶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肇慶市全境處于北緯22°47''~24°24''和東經111°21''~112°52''之間。肇慶東鄰穗、深、港、澳等經濟發達地區,是經濟發達地區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地貌地勢西北高,東部和南部較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平原較少,形成山地、盆地、丘陵、沖積平原等形態相間分布的山區地貌,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懷集、東北部的廣寧和西部的封開與德慶等縣。河谷平原分布在東南部的四會、高要、鼎湖、端州等市(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中低山丘陵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總面積的19%。水文方面,西江和北江為本市兩大水系,西江自西向東在三水區與北江匯合流入珠江。區內水質良好。肇慶市是南亞熱帶地區的物種寶庫,有不少馳名于世的珍貴種類,是廣東省主要林區之一。自然植被基本上屬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和封開縣的黑石頂自然保護區。肇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1月份平均氣溫約12℃,7月份平均氣溫約28.7℃。懷集縣北部山區冬季可見霜凍。年平均降雨量約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發量1300毫米以上。無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陰雨,夏秋受臺風外圍影響,晚秋有寒露風侵襲。年內主要氣候特點:春季溫暖多雨,為低溫陰雨偏輕年景,有輕度的倒春寒現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龍舟水”與熱帶氣旋降水明顯;強對流天氣頻發,大風天氣較多,局部地方出現龍卷風。6月,西江、綏江流域連降暴雨,導致綏江水位超警戒;7~8月3個臺風,致災較嚴重;7、8月高溫酷熱,最高氣溫直逼歷史極值(39.1℃);9、10月秋涼,氣溫刷新低;秋冬少雨,氣溫較高,“立冬”溫暖如春;11月,出現晚秋罕見雷雨大風、冰雹天氣;“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區低溫霜凍明顯;城區歷史極端最低溫0℃。年內,暴雨、洪澇、高溫、強對流、寒害等氣象災害在全市各地均有發生。經分析,肇慶市中心城區端州區的空氣質量受多因素影響。端州區四面環山,呈盆地形狀,主導風以偏東風為主,東邊又都是發達的珠三角工業城市群,還有本市的永安陶瓷基地、金利陶瓷基地、白土鎮的陶瓷企業等,端州正處于下風向,上述地區所產生的污染物隨空氣遷移過程中受盆地地形影響從而積聚,像個布袋,差的空氣進來就難出去了,這是其一。其二,目前機動車道路移動源占端州區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4%,占端州區PM2.5排放量的26.4%,且機動車尾氣排放量連年增長。其三,工地施工和道路揚塵源占端州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排放量的80.4%,占PM2.5排放量的59.8%。肇慶空氣污染問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煤炭和生物質燃燒、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工地揚塵等本地排放問題,同時受地形和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省內三路通道往肇慶輸送的外來污染也是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肇慶的污染問題與珠三角地區有共性,但肇慶的塵類污染問題相對更加突出。
二、空氣污染改善措施
環境因素與人為因素的作用下聯合發生的這些污染后果。因此是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下面一一介紹。
(一)、促使企業進行工藝改造,加大環保投資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那些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企業。依據環保法規及行政的、經濟的調控手段,堅決實行關、停、轉.對污染大戶要強制執行環保處理措施.促使其達到國家規定級別的排放標準。工業企業也應站在保護人類生命之氣的高度積極進行工藝改造,加大環保投資力度,對廢氣的排放進行綜合利用,杜絕或減少滴、冒、跑、漏,能進行蜜蜂生產的要進行蜜蜂生產。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害程度。
(二)、合理城市工業布局即使達到國家規定的廢氣排放標準的工業企業,其氣體排放物仍對大氣有一定的污染。所以.在舊城改建和新城規劃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包括主導風向和地理環境。在工業企業選址時,從大氣影晌方面考慮.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根據城市的主導風向,廠址應選在下風向;二、廠址應選在空氣流暢,利于廢氣擴散和稀釋的地方;三、與居住區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的大小,根據衛生部潁發-的防護級別標準執行。[1]如氮肥生產企業屬于一級防護企業,應與居住區有1000米距離.這之間應種植衛生防護林帶。
(三)、加強城區綠景建設,增強環境自凈能力。充分利用好國家園林城市復查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契機,精心規劃建設好北嶺山、羚羊山、龜頂山的綠化、美化工程。抓好城區裸露地面的軟、硬化覆蓋,特別要增加具有硯都特色的城區林地覆蓋率。使城區真正成為“森林之都•美麗肇慶”的中心景點。為推動“森林之都•美麗肇慶”的建設,對新一輪綠化肇慶大行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行了科學規劃和合理安排。總體工作思路為圍繞建設“森林之都•美麗肇慶”總目標,突出“進入肇慶、走進森林”主題,構建森林生態、綠色惠民產業、森林文化三大體系,實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四大工程,打造二園二路等十大特色項目。至今年4月底,新增的1401畝生態景觀林已基本種植完畢,后期管護工作將陸續有序開展,以保證樹苗成活率,更好地發揮林木凈化空氣的功能。通過科學規劃,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增綠活動,以點帶面延伸和擴大中心城區休閑綠地范圍和面積,實現城市擁抱森林、森林融進市民生活的目標,并達到加強城區綠景建設,增強環境自凈能力的效果,打造“森林之都•美麗肇慶”。
(四)、做好基礎性工作。1、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嚴格環境準入條件,實施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工藝,以現代科技手段促進污染減排。2、控制機動車污染。禁止排氣超標車輛上路行駛,對排氣不合格的車輛不準通過年檢或發放牌照。嚴格落實“黃標車”限行措施和淘汰方案。對機動車的總存量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對其限量有科學的研判及應對措施。3、抓好建筑工地及其運輸車輛管理。4、提高街道保潔水平。5、抓好餐飲油煙污染治理。6、盡量減少市區紅綠燈設置,繁忙時,可通過交警指揮疏導。[2]加快成因分析、源解釋等工作。為改善我市空氣質量,增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對肇慶市大氣重污染形成機制與來源解析進行系統性綜合研究,對PM10尤其是PM2.5的成因、化學組分特征、變化規律與來源解析等進行全面分析,對重點污染物排放源進行識別。需要在前階段開展《肇慶市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對策研究項目》的基礎上,對我市重污染成因與空氣質量達標規劃開展研究,制定空氣質量達標規劃方案,明確治理目標和控制措施,切實改善肇慶市空氣質量。
作者:王文波 單位:廣東省肇慶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