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環境下紙塑造型的策略及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傳統的做思分離的教與學的弊端,筆者以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導綱要”為依據,借助網絡資源,增速紙塑造型動手實踐的創造力,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潛能,做中學思,優化全腦學習,形成創造性思維,滋潤學生基礎性、綜合性終身受益的關鍵能力。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然而,在紙塑造型手工制作實踐中,教師觀念滯后、學生做思分離、學校硬件不足、應試之風盛行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有效架設網絡資源與紙塑造型動手實踐學習之間的橋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為重要。
一、網絡環境下紙塑造型活動的創新策略
1.“我的制作我做主”———在自主選擇中激發紙塑興趣
由于學生認知經驗、綜合學力和社會閱歷的局限,教師更應注重激發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動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研究的熱情。四年級的紙塑研究主題《天空紙城》,就是通過網絡投票產生的。先將學生的預選問題公布于網絡平臺,學生及家長通過網絡投票產生最有創意的紙塑主題以供大家共同研究。讓孩子研究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在研究中體驗“我的制作我做主”的感覺。這保證了學生在后續的活動中能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研究中去,也激發了他們創造的熱情。
2.“我的老師超給力”———在方法指導中規范研究過程
實踐方法和實踐規范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在引導過程中,指導學生問題解決的方法,建立基本操作的規范。六年級的《紙橋不倒之謎》,從指導網絡搜集資料的方法,到教授使用“問卷星”進行調查問卷、再到帶領大家利用QQ群交流互動……學生學會了傾聽、合作、追問、記錄,還學會了反思、歸納和思考……大家的設計圖有理有據,大家的紙橋成品令人驚嘆。通過方法指導,帶領學生有方向有策略地利用網絡進行紙塑造型活動,引領學生實踐經歷,幫助其提煉和掌握研究方法,使其在方法指導中規范、科學地研究,大膽創新,享受紙塑的快樂。
3.“我的微信很強大”———在探究過程中開辟網絡特色
在紙塑活動中,我們更重視“過程和方法”。學生利用網絡手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在優質互動中見證成長。在《小小動物園》的紙塑活動中,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在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生成新的智慧。學生有的把折疊過程拍成微視頻,在微信群里供大家借鑒,也有的遇到了疑難,在微信群里尋求幫助,還有的在群里尋找靈感,尋求創新……微信給紙塑造型活動課注入了強大的力量。學生在交流中思維得到碰撞,大家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素養在交流中不斷豐富和拓展。這就是創新力!
4.“我的成果齊分享”———在多樣展示中體驗成長快樂
在成果的展示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踐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成長。在《我的燈籠高高掛》的成果匯報中,學生的手抄報、電子小報、微視頻展示、實物成果等真是讓人應接不暇。最終的冠軍也是由網絡投票產生的。無論結果如何,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的盡心、精心、童趣。無論是失敗的教訓還是成功的體驗,都可產生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功效。學生通過準備、交流、展示,在分享成果的過程中,學會了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勇敢地展示自我。正所謂“有體驗,即有收獲”!
二、網絡環境下紙塑造型活動的理性思考
1.明確目標,核心素養快提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OECD)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德洛爾報告)把“為人之道”和“為事之道”統稱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被稱為基礎教育的四大價值支柱。在紙塑造型的過程中,教師將紙塑與網絡有機融合,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生活情境,利用網絡平臺,嘗試分解疑難要素,分工合作,進行平等對話。學校應該因地制宜地為學生“量身打造”喜聞樂見又切實可行的校本活動,從而使學生得益。
2.聚焦學生,關鍵能力重培養
《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將關鍵能力歸納為更是與我國學生的“學習、交往、創新、實踐”四方面。學生在制作紙塑時,有機運用網絡資源來解決問題,有構思、有操作、有表達、有互動、有反思……大家全身心地參與活動,因此,其問題意識、合作意識、創新能力、操作能力等活力因子,也得到了激活有利于培育學生終身受益的核心素養。“紙塑”+“網絡”的活動方式,更生活化、新穎化、激勵化,更能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3.攜手合作,師生家長同成長
合作學習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是以異質小組為基礎的形式,以小組集體成績為評價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在紙塑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教師“依標施教”,個性化的解讀課標,“根據具體條件和需要”展開教學,學生通過合作,由表及里、分析比較、排查問題、展開研究、實施制作。家長在“網絡”方面予以設備和技術支持。教師、學生和家長攜手營造輕松、和諧的探究氛圍,學生的合作興趣、知識能力一定會上一個新臺階。
4.結緣網絡,紙塑造型展新貌
綜合性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特征之一。這種綜合性強調各學科相互融合,是課程內容更加切合學生實際,更貼合學生綜合性發展的需要。學生基于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體驗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學習形態,是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學習。大家用網絡查找資料、用視頻分享經驗,用QQ摸索方法、用網站投票點評……真是處處有亮點,處處是學問。陶行知先生曾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巧用“網絡”,在紙塑中使學生的創造力大幅度提高。愿孩子能永遠熱愛生活,并學會健康而愉悅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Z].2014:3.
[2]王紅,吳穎民.放慢知識的腳步,回到核心基礎[J].北京:人民教育,2015(7):18-21.
[3]吳筱泉.要素與內涵[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120-125.
[4]周仁康.走向智慧的校本課程開發[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2:88.
作者: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