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規劃應用型人才培育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環保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1,2]。目前,我國環保產業人才嚴重不足,尤其缺乏能在生產領域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環保應用型人才。這使得環境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變得更加迫切。因此,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必須跳出原有的框架,尋求一種全新的模式,以適應對應用型環保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這既是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要求,也利于更加合理地調整高等教育的結構。
1.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安康學院學院根據培養應用型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目標的要求,精細設計,整合實驗課程,以夠用、管用、會用為原則,精簡課程門數,突出核心課程,實現實驗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3,4],構建了全新的“平臺+模塊”實驗課程體系,確保實現培養應用型環境保護專門人才的目標。該體系的實驗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專業實驗基礎平臺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實驗課程中涉及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第二階段是實驗技術模塊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基礎實驗課程中的分析測試技術;第三階段是結合學生的興趣、就業取向而開設的個性化就業方向模塊課程、應用分析模塊。新模式實驗課程體系的行課計劃如表1所示。
2.改革實驗教學體系
實驗教學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教學必須通過實驗過程才能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化。在實踐性教學改革過程中,將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題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進行深層次的、系統的、交叉的和獨立的改革和重組,將實驗實踐教學與生產第一線結合,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力爭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2.1優化實驗內容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專業實驗課的內容僅僅局限于課本,培養出的學生將不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5]。因此,在專業實驗教學中,要不斷捕捉最新科技成果和社會的需求,并將其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這樣學生才能夠及時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和趨勢,掌握新技術和新方法。如在環境監測實驗課程內開設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測定、室內空氣中總有機揮發物(TVOC)的測定、空氣中苯并(a)芘的測定等實驗;在環境化學實驗課程內開設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評價、水中重金屬的污染評價、廢水中有機污染綜合指標評價與分析、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轉化等實驗。當前的環境專業實驗大多為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內容較少,無法達到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因此,調整了各課程的實驗內容,并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開設用活性炭對不同金屬離子的吸附能力的比較、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廢水中的鉻、活性污泥法處理生活污水、安康學院西校區空氣質量評價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這樣能夠使學生把握課題研究領域前沿,并盡可能地利用新手段和新方法解決實驗問題,同時可以節省實驗經費,充分利用科研經費。
2.2改進實驗教學方法
實驗是學生對理論知識最重要的直觀感受途徑,實驗室是以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學習的重要場所[6]。傳統的實驗教學屬于保姆式教學方式,學生對教師依賴程度高,缺乏獨立性,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訓練不足[7]。因此,需要對部分難度不大的實驗的授課模式進行改革,以加強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8]。安康學院農學與生命科學院實驗教學主要采用開放式和自主式結合的方式。在實驗課開始之前,教師先和學生一起預習實驗內容,一同探討實驗中的有關事項,教師只需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自行進行操作,教師再針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錯誤,最后再完整地重新操作整個實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容易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實驗課除了開設必要的實驗外,還購買一些實驗操作的視頻資料供學生觀看學習。這種類型的教學方式與實際的實驗結合,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2.3加強實驗室管理
學生一般只有在實驗課時才有機會操作儀器設備,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隨著學校學生課外活動以及學生科研項目資助活動的開展,環境監測實驗室、環境微生物實驗室、環境生態學實驗室、環境化學實驗室在正常行課外都實行開放式管理,以增加學生操作儀器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3.強化實踐環節
環境規劃與管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顯得特別重要,因而不可忽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環境專業的實踐教學包括實驗、課程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四部分[9]。在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方面,需要積極探索開放實踐教學途徑,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企業生產實際不脫節。
3.1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讓學生通過參加環境保護方面的實際工作,檢驗自己所學專業知識,了解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需要的聯系與區別,體驗自己所學知識的局限性和實際工作所需知識的多樣性,從而提高其學習專業知識的自覺性和學習的主動性,為其將來參加工作、選擇就業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安康學院將生產實習的時間延長為一個學期,這樣,學生就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到生產第一線,提煉知識、拓展視野、鍛煉能力。這充分體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并重的思想,強化了學生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為其畢業論文(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3.2畢業論文(設計)
由于安康學院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目前仍是專科專業,不涉及畢業論文內容,但是隨著該專業升本,畢業論文(設計)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大學學習的最后一站,也是檢驗他們大學學習成果的標尺[10]。安康學院農學與生命科學院按學校規定將畢業論文時間定于第8學期,論文完成時間一般為6周。但學生此時面臨著找工作和理論課程學習的雙重壓力,畢業論文質量難以保證。為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自2006年后,調整了畢業論文的時間,在第6學期就啟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在第7學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及其相關準備工作,并在第8學期停課6周讓學生全力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確保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圓滿完成。在選題時將畢業論文與大部分教師的科研課題直接聯系,這樣使學生的選題既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又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并有一定的創新性。今后,學院還計劃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與學生的畢業實習緊密結合起來,與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聯合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讓學生研究實際生產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11]。
4結語
根據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加強實踐性教學體系建設非常必要[12]。通過近幾年來的建設、調整和改革,安康學院農學與生命科學院基本構筑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實踐教學模式,但仍需進一步改革、完善.如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還存在不足,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應作相應的調整,使之與時俱進,符合時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