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概況
金鑫住宅小區位于呼和浩特市如意開發區,南臨四緯路,北側為市內交通主干線東二環路,整個小區總用地面積60807m2,容積率為1.58,建筑密度17.0%,其中1~11號樓為高層住宅,12~17號樓為多層住宅,在高層住宅的中央圍合區是一塊25000m2的中央綠地,其余均為宅間綠地。
2設計理念
居住環境是人聚居生活活動的基本場所,是由“人與自然”與“人與人”的活動體系有機組合形成。具有滿足人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質功能和滿足人心理意向、文化行為和人格行為所需的精神功能。分析居住環境對設計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設計師只有通過對小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整體規劃布局的特點以及小區建筑風格等等一系列情況的分析,才能創造出符合居民行為活動需求的合理且極具特色的空間氛圍。由上述分析,本小區設計理念為:①在小區環境設計中,以不同類型的空間和氛圍來定義場所,布局運用現代手法進行空間處理,強調互相間組合關系,形成完整的結構。②從居民的功能使用出發,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③將生態概念引入小區,通過對植物材料的質感、色彩以及生態習性的合理利用,把“綠色的旋律”這一設計主題在景觀中得到最大的體現。
3設計構思
音樂經常被我們稱之為人類靈魂深處的吶喊,而本居住小區整體方案的構思就是由音樂中五線譜的高音符演化而來,運用流暢的曲線線條巧妙的將小區的中央綠地與宅間綠地有機的連接起來,使之在具有藝術觀賞性的同時也構成了合理的交通網絡,讓小區的環境景觀與居民的現代生活和諧的統一在一起。在設計中注重人的感覺與生活化的情趣,強調空間的設計與視線的組織,始終貫徹“大眾參與”的思想:綠草地上有汀步,池底有卵石,小朋友既可以在水池邊玩耍,也可以涉水嬉戲;濃蔭下的鋪裝廣場適于人們坐憩交談,注重營造輕松和諧的生活氛圍,讓居民在放松的心情下,體味休閑文化。
4詳細規劃設計詳細規劃設計包括景觀功能分區、道路交通、景觀設施、照明設施、豎向設計、植物配植等內容。
4.1景觀功能分區
整個小區分為中央綠地、入口空間綠地、西側較大的宅間綠地和東側較小宅間綠地四大部分,分別介紹如下:
4.1.1中央綠地
中央綠地依據平面的線條劃分及實用性大致分為中心活動區、兒童游樂區、安靜休息區及閑庭信步區四個區域。中心活動區:是中央綠地的主景,景觀采用臺地式造型設計,整體地勢高于周邊綠地,由富于現代感的大面積特色鋪裝、雕塑噴泉等所組成,為小區的居民提供一個景觀環境優雅、方便、舒適的集體活動空間。兒童游樂區:以玻璃馬賽克鑲嵌的水幕墻涌泉為主景,添加各種兒童游戲活動所需的器械,為兒童創造一個玩耍游樂的美好天地。安靜休息區和閑庭信步區,分別分布在主景區相對的兩側,為居民活動休息提供方便。景區通過植物對空間進行合理的組織,使其成為獨立安靜區域,以散置的天然景石鑲嵌河岸及造型輕巧的木制廊架為主基調,營造出純凈自然的景觀效果。
4.1.2入口空間
小區入口空間的外環境,由一組富有現代藝術氣息的中心水景綠地組成。水景墻采用鏤空處理,跌泉里水流疊級而下,置身于此,視線不會形成對小區內部的通視,而是無可避免地被水景墻上鏤空水幕中若隱若現的小區內部牢牢吸引,使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腳步,在這仿若從電影中搬下來的布景中緩緩穿游,細細品味。入口空間的周圍是生態坡地區,幾組姿態優美的自然坡地圍合著涼亭、景墻、置石等園林小品。在西面將地下車庫的入口置于綠蔭之中,讓喧鬧的現代機械藏身于自然之中,為小區更添一份安靜祥和。整個入口廣場尺度宜人,收放自如,規整而不呆板,開放中兼有含蓄,第一眼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不僅增加了小區入口的美觀也增強了它的標識性。在中心軸線上的是基座抬高的靈璧石,氣勢巍峨而又不乏靈秀,沿著廣場緩坡向上,小區主景觀中央綠地軸線盡收眼簾。
4.1.3西側宅間綠地
本區域的設計試圖通過一系列的空間組合,將“感覺園”的主題作深入的嘗試和體驗,給人以輕松、情趣、驚奇、感悟等不同感受。考慮靠近住宅的綠地更多服務于行動能力有限的老人和兒童,因此設計多為小尺度空間,使老人和兒童在行走距離較近的情況下,仍能享受到舒適的環境。眾所周知,人有5種生理感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在感覺園里,這5種感覺被劃分為2個區域,讓人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而最終形成第六感覺直覺。嗅覺、視覺區:該區為老年人活動區,以豐富的植物,按照春、夏、秋、冬排列組合,互相滲透,各個季節不同的香味植物及色彩變化給人不同的嗅覺、視覺感受。春園為橢圓形的休息空地,周邊布置丁香、榆葉梅、連翹等春花植物,芳香植物為丁香等,并以入口花壇作為視覺焦點。夏園在弧形的道邊間種珍珠梅、紅瑞木、小葉女貞,構成夏之景觀,秋園是一個矩陣樹池的廣場,是嗅覺、視覺區景觀軸線大道即是視覺區的主要部分。近20m長的矩陣樹池,形成人的視線的聚焦。中心的樹池植物配置是國槐,將人的視線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增強了人的視覺感覺,產生了較為強烈的空間縱深感和延續性,周邊植物有火炬樹等秋景植物,冬園也不寂寞,有油松、紅皮云杉等植物,人們徜徉在這四個園中,連續起伏的地坪,層次鮮明的灌木叢,無論是立體的層次,還是平面的布局都給人以視覺上的不同感受,既對比強烈,又有植物芳香四溢,令人陶醉,從而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觸覺、聽覺區:該區為兒童活動區,孩子早期的感知體驗都應該源于生活。而聽覺、觸覺的刺激在孩子一日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所以在居住區設計觸覺、聽覺區有意識地加強這些方面的練習。通過觸摸植物的枝、葉質地(草質、紙質、革質、蠟質等)和形狀(鋸齒狀等)而使人產生不同的觸覺感受,這就是觸覺區。同時,敲打樂器位于該區景觀軸線大道,在敲打各種樂器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產生質地對比的體驗,由此產生好奇心,得到知識和樂趣;鳥聲、樹葉聲、風聲交織在一起,則又構成了一曲曲美妙而動聽的自然交響樂。味覺區:味覺令人引起食欲,民以食為天。味覺和食欲僅是一種意念,即人們面對結果的植物會產生某種聯想。如看到蘋果、杜梨、棗樹杏等果實,會使人聯想到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具有精神療法之效用。當人們體驗了嗅覺、觸覺、視覺、聽覺和味覺的感受后,帶著回味與遐想,再回到居住區的中心區,坐在水景廣場上時,或許會產生第六感覺直覺,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個中滋味細細品來妙不可言,然其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這樣最終讓人獲得精神上的無上享受。
4.1.4東側宅間綠地
本區域由四塊綠地所組成,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一方面要在整體風格上與中央綠地協調統一,另一方面要滿足周邊居民休息娛樂的功能要求,使其具有觀賞性同時實現其使用價值。設計時,硬質鋪裝與綠地交界的邊緣采用將中央綠地道路曲線直接或間接延續,形成平滑的線條,在平面上形成一個整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細節。運用園林中的各種造景手法,將此區域的四塊綠地進行深化設計。北面的綠地是其中最大的一塊,在此區域設計一圓形鋪裝小廣場為居民提供就近活動區域,設一半圓廊架,一方面增加景觀效果,另一方面可為居民提供休息設施,廣場一側設有專為兒童活動圓形沙池,將其下沉30cm,方便管理。沙池中一旱景溪流蜿蜒曲折而過,增添趣味性。其余綠地設特色景墻花架,供居民觀賞游息所用,汀步布置于樓間,居民活動行走提供方便。
4.2道路交通
小區內道路的規劃根據總體的布局,在中央綠地,集中綠地和互相間的聯結地帶根據需要,設置必要的道路,并結合居住區考慮無障礙通行。目前私人擁有的汽車數量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居住區內機動車行駛與停放已成一個問題。“人車分流”是解決問題的理想方法,我們采取車在周邊走,人在中間行的分流方式,所以在小區的入口附近利用地形設置集中的訪客停車場,采用自然式布置,在提供60個標準停車位的同時,將停車場隱匿于綠樹和花叢之中。結合現有的地下停車場,把大量車流消化在園區入口附近,不僅可以充分滿足小區的需要,更可以為居民營造一個安全寧靜的休憩空間。在道路廣場鋪裝與材料選擇上,依據不同的景觀分區,道路廣場鋪裝采用五種貼面材料:花崗巖火燒板、斧剁板、碎花崗石、卵石子、仿青石砼鋪裝和廣場轉。道路廣場的鋪裝圖案及色彩變化是環境綠化的硬質景觀,與樹木華彩所形成的軟質景觀相輔相成。
4.3景觀設施
居住區內的景觀設施和建筑小品的尺度是按照人的尺度進行建造,它們所強調的不是氣派的恢宏,而是溶入環境,與人和諧共處。建筑材料多選用本地材料,飾面材料與建筑外墻面所用材料相呼應,并適量的運用原木以加強環境的郊野氣氛。
4.4照明設施
小區內主要道路單側設置庭院燈;集中綠化帶、小廣場、小游園等場所采用草坪燈、地燈相結合形式;水景下設置水下彩燈;大樹及雕塑下設投光燈。
4.5豎向設計
居住區在設計時注重利用微地形設計來營造一種高程變化豐富的景觀,這同時為居民欣賞景觀提供了不同的觀賞點,豐富了空間形態,活躍了空間氣氛并改善小氣候。
4.6植物配置
小區所在地呼和浩特市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在樹種選擇鄉土樹種為特色,引進少量適應當地氣候的植物品種。考慮到植物具有豐富的變化,因此在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選取充分的考慮突出其季相特色景觀。春天連翹、紫丁香、榆葉梅、山桃等競相開放。夏季樹木蒼翠欲滴,花團錦簇,紅王子錦帶、東北山梅花、芍藥、牡丹、大花萱草、豐花月季正值花期。秋季五角楓、白蠟、桃葉衛茅、火炬樹等秋色葉樹種,渲染出色彩斑斕的秋景。冬季落葉喬木蒼勁的枝丫,展現著天然的雕塑美。云杉、側柏、檜柏、鋪地柏等植物仍然碧綠,金銀忍冬、天目瓊花等滿樹紅果,為冬季的庭院增添了一抹亮麗。小區內喬、灌、花、籬、地被、草相映成景,栽植形式多采用叢植、群植等手法,形成復層生態群落。不同宅間綠地栽植重點不同,特色各異,植物群落間的變化,由背景植物品種來統一,栽植手法的統一也使得小區內盡管植物品種豐富,但在視覺感受上依然和諧統一。植物群落與草地間的界面呈現自由曲線形式,典雅而生動。
5結束語
現代小區景觀設計的目的在于為小區內所有居民提供共同休閑、欣賞、使用的公共區域,我們在設計中全方位考慮設計空間與自然空間的融合,不僅僅關注于平面的構圖及功能分區,還注重于全方位的立體層次分布,運用堆土成坡、鋪地落差、抬高的水景和植物配置等等手段進行高差的創造和空間轉換。平面構成線條流暢,從容大度,空間分布錯落有致,變化豐富,再加上滿園的植物隨季節變幻造成的景觀變遷,使整個景觀設計真正成為一個四維空間作品,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平視鳥瞰,都能令人獲得愉悅的立體視覺效果。小區的建成,增加了該地區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為今后居住區的建設做出了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