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環境風險系統分析與指標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闡述區域環境風險評價的定義及內涵,對區域環境風險進行系統解析,從風險源強度、環境風險受體脆弱性和環境風險控制機制三大方面展開論述,并進一步給出區域環境風險控制區劃分指標體系,希望通過此次研究分析可以對相關工作人員今后解決此類區域環境風險問題時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區域;環境風險;系統解析;指標
區域環境風險是指在區域開發活動過程中,在人為活動及自然因素的影響下引發的,區域空間尺度上,有可能會對人體健康、自然環境質量等造成嚴重危害的不確定性突發事件。環境風險評價是區域環境風險相對大小的排序過程,是區域環境風險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客觀地揭示區域內及區域之間環境風險分布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并根據區域環境風險分布的規律,按照區域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的結構、功能及特點劃分等級,確定環境風險管理的優先管理順序,實現環境風險分區分級分類分期管理,為區域內經濟社會活動提供規避環境風險的決策依據。
1環境風險系統解析
區域環境風險系統由環境風險源強度、環境風險受體脆弱性和環境風險控制機制等三大部分構成。當環境風險源釋放的環境風險因子失去控制后,經環境介質傳播后作用于人類社會經濟系統、自然生態系統等環境風險受體,即可對其產生損害。在區域環境風險系統中,雖然人類活動占主導地位,但不能擺脫自然環境的制約。因此,區域環境風險問題的本質特征是由人類活動的社會屬性、經濟屬性以及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構成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所決定的,而區域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由復合系統及其所包含的空間層次和結構層次在區域上的分異決定。只有從環境風險系統觀點出發,才能真正揭示區域環境風險問題的本質,才能反映區域環境風險問題的復雜性、綜合性和動態性。
1.1環境風險強度
環境風險源是環境風險事故發生的源頭和先決條件。區域發展所涉及的重大風險源包括:使用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危險物質的企業以及危險物質集中倉儲倉庫、危險物質運輸等;突發環境風險有火災、泄漏毒害、污染物治理設施的事故排放等。
1.2環境風險受體脆弱性
作為環境風險的承受者,是指在環境風險事故中可能受來自環境風險源不利影響的對象體,大體可分為居民受體、環境敏感受體兩大類,具體包括在受環境風險源影響范圍內工作和居住生活的人、受保護物種,以及敏感環境要素,如水體、土壤和大氣等。
1.3環境風險控制機制
環境風險控制機制是指人們對環境風險源控制設施的建設、維護及管理,使之良好運作,防止危險物質通過環境介質傳輸并對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的作用過程。在危險物質釋放之前,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受體之間的相互轉換決定于某種系統的狀態。當環境風險控制機制失效后,環境風險源釋放的危險物質作用于環境風險受體并使之受害。危險物質,如有毒有害物質、易燃易爆等物質通過火災、爆炸、泄漏等方式釋放到大氣、水和土壤等環境介質中,并通過這些環境介質對人群健康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重金屬泄漏后會進入土壤環境,影響農作物生長,造成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從而對人群健康造成影響。
2區域環境風險控制指標體系
不同地區環境風險程度取決于人口分布、環境風險源強度以及應對環境風險的能力大小。因此,須在區域環境風險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環境風險區劃指標體系,劃定環境風險控制分區。在典型突發性污染事故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環境風險系統基本特征及其已有研究,借鑒自然災害系統研究成果,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相對完備性、相對獨立性及針對性為原則選取典型指標,形成以環境風險源、環境風險控制和環境風險受體易損性等作為區域環境風險區劃指標體系框架。其中,環境風險源的危險性取決于危險因子的狀態;環境風險控制反映出源頭控制和過程控制的情況,環境風險受體的易損性決定于受體的暴露程度、恢復力的大小。區劃指標體系構建后,對各指標進行分級。除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地等國家法律、法規要求保護的特殊區域外,將其他所有區域的各個指標分為三級,采用專家打分法,分別賦值。根據環境風險源、環境風險控制機制和環境風險受體敏感性等指標的量化結果,計算各行政區綜合風險值。依據綜合風險值大小,將劃分為紅線控制區(高風險區)、黃線控制區(中風險區)及綠線控制區(低風險區)。
3結語
目前,區域環境風險評價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各有關部門的廣泛認識,并在近幾年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分析,環境保護部也已于2018年1月印發了《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推薦方法》來規范和指導區域環境風險評估工作。但是從區域環境風險定量表征方法方面做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建議今后應進一步加強此類方法研究,不斷深化區域環境風險發生機理和時空格局的關聯性研究,為此類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扎實的理論研究基礎,為區域環境風險防范工作發揮更大的更有意義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麗.區域環境風險綜合評價研究進展[J].環境與發展,2018,4(1):27-29.
[2]胡二邦,環境風險評價實用技術、方法和案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3]薛鵬麗,曾維華.上海市環境污染事故風險受體脆弱性評價[J].環境科學學報,2011,31(11):2556-2561.
[4]王玉秀,常艷君.區域環境風險綜合評價方法[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1999(3):34-39.
作者:周晶 賈亞娟 郭小桐 單位:包頭市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