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西部地方高師院校環境教育的現狀
1.長期以來我們的環境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政府為主導的環境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以運動化和宣傳化為主,沒有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和經?;南到y,還不夠深入和持久。加之我國開展環境教育較晚,因而目前相當多的教育決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環境教育,對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無法擔當環境教育過程中的傳播者和宣傳者。據統計,目前我國高校中僅有10%的院校在非環境專業中開設了環境課程,而占普通高校招生人數99.5%以上的非環境類學生則沒有得到環境教育相關素養的培訓。有的高校雖然開設了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但僅僅是簡單的環境保護知識傳授,離真正的環境教育相去甚遠。
2.專業環境教育人才培養不充分,無法適應基礎教育中環境教育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們基礎教育中的環境教育人才培養,主要依靠高師院校地理專業的培養,以及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相關專業教學中進行知識滲透。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環境教育是一個綜合性、跨學科的學科,要培養符合基礎教育以及環境教育要求的師資,就需要教育者既懂得從事環境保護方面的基礎知識、相關的技能和方法,還要懂得教育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方法。但西部許多高師院校由于認識不到位、資金保障不足、教學規劃陳舊、教改遲緩以及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在環境教育人才培養上,幾乎全部都來自于理、工、農、醫各類,使得環境教育人才培養因缺乏社會科學理論以及人文知識的支撐,出現了偏科現象,適應不了基礎教育中環境教育的要求。
3.西部高師院校學生的環境意識薄弱,保護環境的自覺主動性有待提高。高師院校的學生承擔著培養未來經濟社會事業接班人的重任,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甚至有可能成為未來西部建設的領導者,因此,對他們的環境教育和環境意識的培養決定著未來環境教育好壞以及西部環境建設的成敗。但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中的環境教育發展很不全面,在進入大學之前許多學生很難獲得完備的環境知識和正確的環保意識,甚至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進入大學后由于缺乏系統、科學、深入的環境教育訓練,導致許多學生在環境問題上出現知行難以統一的局面,這就使得開展環境教育的工作難重重。雖然經過長期的宣傳教育,學生們對基本環境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對破壞環境行為有了較為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但在缺乏外界監督的情形下,個人甚至集體的環境保護行為有許多不如意之處。比如,廢舊電池的隨意丟棄、“白色污染”嚴重、長流水長明電現象、盲目攀比與盲目消費等破壞環境的行為比比皆是。雖然在大學生中出現了一些環保組織,組織了一些環?;顒樱伯a生了一定影響,但都參與人數不多、活動形式老套,多局限在考察、咨詢、探險等游玩層次上,學生缺乏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還有一些學生對環境保護的價值了解還有所欠缺,認為這些與升學或就業無法直接掛鉤,對個人來說沒有意義,因此,西部高師院校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主動性有待提高。
二、西部地方高師院校加強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1.越來越嚴重的西部環境問題呼喚西部地方高師院校開展環境教育。眾所周知,西部環境問題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發生的西南百年不遇的大旱,汶川和玉樹發生的地震等自然災害,無不給西部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損失,使西部人民賴以發展的環境基礎遭到破壞,嚴重影響著西部人民的生活質量,威脅著西部經濟秩序穩定發展,干擾著西部社會的發展進步。雖然國家在保護環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西部環境惡化的勢頭依然無法遏制。造成西部環境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問題是人們對環境缺乏保護意識。人是環境的主體,人的素質決定西部環境的走向和質量,要想提高西部地區人們的環境意識,最根本的途徑就在于做好人的教育;而要做好教育工作,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抓好西部地區的教育師資培養工作。因此,作為培養西部基礎教育師資的主要承擔者——西部地方高師院校,需開展好環境教育。
2.西部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西部地方高師院校開展環境教育??沙掷m發展就是“不斷提高人群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滿足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人群需求又不損害別的地區或國家人群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沙掷m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而西部可持續發展總體能力偏低,其主要原因是西部環境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教育必須發揮關鍵性作用。教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和手段”。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人的發展,人的發展關鍵在教育,因為教育的本質是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和再創造,其功能就在于不斷更新人的觀念、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類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在這些學校中開展專門的環境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必然保證,因此,作為西部教育發展的主要實施者,西部地方高師院校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3.高等院校的教育使命召喚西部地方高師院校開展環境教育。高校擔負著積淀與傳承人類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務,承擔著培養合格國家建設人才的任務,肩負著創造思想、文化和學術以及服務社會的任務,因此有義務在環境治理中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西部地方高師院校作為西部環境教育的主要載體,承擔著為西部地區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人才的任務,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培養和造就未來西部環境保護意識的傳播者、環境治理的決策者、參與者和實踐者,這將能大力有效地推動西部環境保護與改善工作。西部環境保護與改善工作,不是短期行為,需要培養一代代環境保護意識強的人才,將其傳承下去。作為基礎教育的環境教育,要想能落到實處并做到持續發展,必須在師范教育中大力加強環境教育。西部地方高師院校培養的師范生肩負著西部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任,所以,激發師范生的環境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觀、提高環境素質、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對改善和提高西部基礎教育中的環境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三、西部地方高師院校加強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1.西部地方高師院校開展環境教育對西部地區落實科學發展觀有著重要的作用??茖W發展觀,是黨在新時期提出的重要思想,這一思想是關于在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如何更好更快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對于西部地區來說,落實科學發展觀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保護好西部環境,在統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達到資源永續利用和環境有效保護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治理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國家必須重視人的發展,而重視人的發展就必須做好教育的發展,只有通過教育來改變人們的環境觀念,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才能解決環境問題,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環境有效保護和永續發展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上講,開展環境教育,特別是開展西部地方高師院校大學生的環境教育工作,對西部地區落實科學發展觀有著重要意義。
2.西部地方高師院開展環境教育對強化西部地方高師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重要作用。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實質是幫助學生樹立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理念,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1992年,全國環境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環境教育是教育戰線在新形勢下需要加強的一個重要方面,今后學生如果不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環境科學知識將不是一個合格的畢業生”。進入21世紀,環境意識的培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甚至將環境意識列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將國家公民環境意識的好壞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從這個角度講,在高校中開展環境教育,是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大學階段正是青年學生形成自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開展環境教育對大學生完善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影響。通過開展環境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環境意識,增強他們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道德感,形成良好的解決環境危機的價值觀,進而形成規范的日常生活行為,將環境保護行為內化為自己日常的自覺行為,達到知行統一的教育目的。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擔負起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任。西部地方高師院校,身處環境問題突出的地區,對西部環境問題有更切身的感受,并且,這些院校的學生也大多來自西部地區,對西部環境問題有著更深刻的體會,有迫切的愿望解決西部環境問題。因此,適時開展環境教育對學生形成綜合環境素質、關注環境及其問題、培養解決西部環境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和加強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3.西部地方高師院校開展環境教育對維護西部地區穩定有著重要作用。西部地區由于種種原因,經濟發展與其他地區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且這種差距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這種差距必定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引起社會的不穩定,甚至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因此,逐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加速實現西部經濟發展,對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有重要作用。為了加速發展西部經濟,我們必須走經濟、生態、文化和社會的和諧、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經濟發展,教育先行,教育水平落后會導致人們價值觀念落后、勞動者素質不高等問題,成為影響西部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振興西部地區經濟,更需要加速發展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西部地方高師院校在發展西部教育中有著責無旁貸的作用,只有通過高師院校以及由它培養出的合格人才,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教育水平落后、國人價值觀念落后、勞動者素質不高等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一關鍵問題,才能保證西部經濟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離不開對西部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要想搞好西部環境的保護和治理,離不開西部群眾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的提高。要想提高西部地區群眾保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就離不開環境教育。要想搞好環境教育,就必須搞好西部地方高師院校的環境教育。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西部地方高師院校開展環境教育對維護西部地區穩定有著重要作用。西部高師院校環境教育開展的好壞對我國西部大開發展戰略的實施、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以及可持續經濟發展道路的實現有著重要意義,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視,更快更好地落實到教育行動當中。
作者:李維喆單位:渭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