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歷史教學滲透環境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今環境惡化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許多國家均將環境保護作為制定國家政策的指導思想,我國也將其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并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是培育民族精神和貫徹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在課程體系中,環境教育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因此,可以在歷史教學中用滲透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旨在探索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利用探究課滲透環境教育
初中歷史拓展課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通過專題拓展,對環境問題這一專題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審視,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使他們對環境問題形成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其環境意識,促進環境意識的內在的動力轉化。歷史探究課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通過環境方面的探索實踐,強化情感體驗,深化對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認識。可以整合其他學科通過有關環境問題的選題,進行社會歷史的綜合調查和探究,利用其成果為社區的建設服務,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可以指導學生聯系古今中外保護環境的事例,比如中國古代治水治沙的事例、國內外對環境保護成功的事例,通過借鑒歷史,為現實服務。
二、在基礎課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刨設問題情景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么都出現在大河流域?自然環境對其出現和發展起了什么作用?西域眾多曾經水草豐美、人煙稠密的綠洲王國為什么后來都消失了?黃河流域曾經森林密布、土地肥沃,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后來竟成為水土流失嚴重、水旱災害頻繁的地區。古代曾經經濟發達的兩河流域,許多地方后來竟成了荒原沙漠。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其原因,可以使學生理解自然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意義,以培養其環境意識。對學習內容進行引申補充 例如:關于工業革命的影響,教材中較少涉及到環境問題,但事實上環境問題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正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而產生的,是因為資本的無限貪欲,對自然的過度索取而破壞了生態環境。自然的破壞,使人類為生存和發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教學中給予這樣的引申補充,使學生的環境意識更為全面深刻。又如:在近現代戰爭的教學中,從生態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戰爭的影響也是非常有益的。如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使用和許多未爆炸而遺留下來的化學武器至今還在傷害中國百姓等史實,都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引申,使環境教育更加具體。
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環境信息 通過地圖了解中國各時期的疆域時,可以要求學生同時注意黃河的流向。將各個時期的疆域圖放在一起對照,可以發現從商周到唐宋,黃河下游至入海口經常改道的情況。根據這一信息,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黃河下游為什么經常改道”?學生不難理解這是因為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泥沙淤積導致決口而改道。那么,黃河中上游為什么水土流失如此嚴重,致使黃河終成懸河這一奇特的現象呢?正因為幾千年的過度開發,才使當地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從比較中還可以發現,從宋至清前期,黃河曾經奪淮入海,與后來情況又有所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以此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并用事實說明其原因固然復雜,但人們對環境的持續破壞無疑也是重要因素。黃河的危害是歷史上生態破壞積重難返、惡性循環的典型寫照。通過這種追溯,可以挖掘教材中隱藏的有價值的信息,使環境教育不至于流于空泛抽象。
聯系現實滲透環境教育 例如:在教學時,本地教師可以聯系蘇州河水質的歷史與現實的情況,并清楚地認識到,蘇州河水在短短的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急促地變化著。實際上,蘇州河水在20世紀60年代初基本上還是清的,可到70年代已完全黑臭了,這其中的教訓是多么沉痛啊!我們能不為母親河的歷史境遇而傷懷嗎?這種聯系現實的教學,對樹立學生的環境意識有積極的作用。又如:倫敦曾以霧都聞名,泰晤士河也曾魚蝦絕跡、烏黑發臭。早在1873年,倫敦就發生了與煙霧有關的死亡事件,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更駭人聽聞。現實迫使英國人不斷進行深刻反思。如今倫敦的環境治理被公認很有成效,“霧都”已不再是它的別稱,泰晤士河也已水清魚游。但要知道,倫敦的治污已進行了100多年啊,他們付出了什么代價!通過聯系現實,學生不難理解是人類與自然的對抗釀成了苦果,應該認識到任何對自然的破壞都將遭到報復,這是自然規律。這種教學活動,必然有助于增進學生熱愛自然環境的道德情操。
三、環境教育的作用
要培養學生歷史地看問題 人與自然永遠是一對矛盾。環境問題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尤其是環境問題達到威脅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程度是工業革命以來逐漸形成的。同時,環境問題也在不斷變化著。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培養環境意識 初中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學中要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材料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語言應淺顯而規范,使學生易于理解。教學中使用的材料必須可靠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必須以可靠的材料作為支撐,要對學生在史料的搜集、甄別和使用上給予方法論的指導,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風。
作者:沈蘭芳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