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新教材環境教育內容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七年級的地理新教材把重點放在了全球性環境內容教育,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呈現。教材中分為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環境與發展三個部分。其教育策略是此次要探討的對象,可以從先導、基礎、保障、方式、評價這五個方面入手談環境教育實施細則。
一、七年級地理新教材中環境教育內容
七年級地理環境教育內容著重于全球性環境內容教育。七年級地理環境教育內容之所以著眼于全球性教育環境,是因為這一年級的地理的教學范圍是世界地理為主要部分。眾所周知,一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相關知識,分析這些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差異,提出問題并研究解決措施,通過這一入門知識挖掘自身的興趣方向,為今后的學習做鋪墊。七年級地理新教材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世界地理概況和人口、經濟、文化差異,才能從中發現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
二、七年級地理環境教育主要策略
想要研究相關策略,必須把七年級地理教材中環境的內容、特點研究清楚,并且從這些基本要素中找出地理教育大概念和環境教育之間的關系。研究出以上要素之后,通過自己的知識和理解結合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來總結相關經驗,發掘環境教育的主要策略內容,從而更好地完成地理環境教育的任務。考慮到相關經驗,筆者認為七年級地理環境教育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教育實施的先導,環境教育思想的樹立
現代社會,地理學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化的學科。學好地理,可以幫助一個人了解自然和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既不濫用自然資源、損人利己,又要保護自然,維持人與自然的平衡關系。在對自然資源的運用中,要講求合理性。現在科學的自然資源觀念是關乎全球倫理道德的重要部分,從這一角度出發審視七年級地理環境教育,可以使學生在學到地理環境知識的同時,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環境觀來繼續正確對待環境和資源。可以看出,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更好地加以運用的能力。這也是地理環境教學的指導思想。
2.環境教育實施的基礎,環境教育內容的挖掘
上文提到環境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地理環境知識的掌握并更好地加以運用的能力,而環境的相關知識就是基礎內容,在形式上體現為七年級地理教材。因而在培養學生能力時,要重視教材起到的先導作用。七年級地理教材的不僅內容上包括上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學生的環境觀,而且格式上也體現得尤為突出,例如把環境保護單列為一章節。正所謂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不僅不應該破壞它,還應該繼續維護和完善。作為地球贈予我們人類的一件重要的禮物,土地和自然環境從古至今維持著人類的生命,見證了人類的繁衍興旺,所有人都應該認識這一點,并且盡全力去保護地理環境。
3.環境教育實施的保障,教師素質的提高
我國的中小學校,學生把老師當作榜樣,老師讓做什么都是很聽話地順從,所以老師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引導的作用,稍有不慎,就會誤人子弟。提高老師的個人素質對于環境教育實施是一個強有力的保障,所以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順應現階段環境教育的實施要求。地理教學勢在必行,所以教師應當起好引導和保障作用,使教育實施更順利。
4.環境教育實施的方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教學形式演化到現在,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方面,課堂為主、課外為輔。課堂教學是原有的傳統模式,所以是課堂為主。在課堂上,同學們可以集思廣益,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提問并且就問題進行討論。另外,老師可以利用圖片、地圖、標本和模型等材料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課外活動具有靈活性,運用好了效果十分顯著,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可能會出現對課堂學習的厭倦情緒,所以要課外為輔。地理環境運用課外活動來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帶動教學環境的氣氛。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演講比賽、詩朗誦、閱讀分析和知識競賽等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加強學生對自身行為的自控能力。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帶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親身經歷環保實踐,進行地理環境各方面的調查。并且在這些活動之后,給學生布置相關的結論和問題等的任務。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有了經驗就會慢慢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養成這個習慣。
5.環境教育實施的手段,教學媒體的現代化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呈持續上升的趨勢。現代多媒體技術主要是以聲音、圖片、視頻、投影、錄像等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果傳統教育是“靜”,那么多媒體技術教育就是動“動”。以靜制動、動靜結合。
作者;汪唯一 單位:湖北省崇陽縣路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