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環境污染導致生態失衡的問題日益嚴重。土地、大氣等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治理和保護環境已經成為人類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環境;污染現狀;治理;建議
一、引言
18世紀中葉蒸汽機引發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的生產、物質和文明水平;與此同時工業革命也帶來了一系列危害人類生活的生態環境問題。隨著人類一味地追求經濟高速發展,造成了當代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如土地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音污染、輻射污染等等。
二、土地污染與大氣污染
土壤和空氣都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與人類的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是造成土地污染和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土地污染的現狀是[1]: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總之,我國區域內土壤總體質量較差,現階段我國土壤污染的實際狀況較為嚴峻。工業排棄物的任意丟棄,殺蟲劑和除草劑的過度使用都是導致我國土地污染主要原因。工廠排放的污水和礦渣會嚴重改變土壤的物質結構,極大降低了土壤的利用率;剩余在土壤中的殺蟲劑和除草劑在分解過程中產生與性激素分子結構類似的物質,會對人和動物的內分泌功能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土壤中重金屬、化學農藥等物質,會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當隨著營養級的升高,人類作為食物鏈中最高級的消費者受到的危害最大。近年來,有研究人員在南極洲,企鵝體內發現了20世紀上半葉為防止農業病蟲害,減輕瘧疾傷寒而使用的化學農藥。因為其對環境污染過于嚴重,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使用,但是時隔多年,在南極發現了它的蹤跡。說明土壤中重金屬、化學農藥等物質對環境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此外,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也同樣不容樂觀,其主要表現為大中城市的霧霾、光化學煙霧[2]。各地區經濟發展體系、能源結構及地理氣候等差異可能造成區域性環境污染。中國已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家。毫無疑問,機動車尾氣排放是中國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車尾氣不僅會排放NO、SO2等有毒的氣體,還是空氣中PM2.5主要來源。另外,在燃放煙花時,空氣中的SO2、CO等氣體的濃度也會明顯增高。1990年遼寧省丹東市春節前夕煙花爆竹齊鳴,其危害相當于一起重大污染事故。丹東市大氣總懸浮微粒平均值為3.61mg/m3,超過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2.6倍,是平時的10.3倍。
三、環境治理的建議
在的號召下,今年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在全國范圍內相繼打響,這場戰役是一場與我國經濟結構、發展模式相關的戰役,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所以一定會經歷經濟轉型的陣痛。因此,宣傳工作尤其顯得重要。要想打贏環境污染防治這場硬仗,就必須動員社會團體、人民群眾等多方力量加入到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號召全民參與治污。作為當代高中生,我們能做的是利用互聯網源生代的優勢積極宣傳,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上向廣大群眾做好宣傳工作。同時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學校中學到的生態文明知識和環境保護理念灌輸于社區活動中,從綠色生活方式、節能減排理念及環保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宣傳,印制宣傳資料,入戶發放,也是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使社會做到處處有環保宣傳[3]。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也可以為政府積極的建言獻策。首先要做好源頭管控。近年來,我國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能源結構合理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使得我國的環境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是,我國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發展方式還是沒變,我國也尚未走上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因此,必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力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調整能源結構,提倡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產品的循環利用,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升級。其次,政府應盡快制定扶持“取代燃煤”產業的政策,加快推進清潔能源的研發和推廣。大力淘汰燃煤量大、效率低的燃煤發電廠,全面治理超標排放的汽車并鼓勵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全國各級政府應該以降低PM10和PM2.5為任務,建立任務清單,各級政府認領任務,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最后,也應該突出抓好執法監管的手段。政府應對一系列危害環境的違法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和處罰。健全法律機制,加強執法力度,要大力推進信息公開,增強與群眾之間的聯系,做到群眾和監管機構共同監管。只有政府主動引導,全民積極參與,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才能得到改善,環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參考文獻
[1]余振華.關于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環境管理制度的幾點建議[J].科技經濟導刊,2017,27,128.
[2]陳滑維,蔡浩洋,張陽.我國部分地區大氣污染現狀與其分布特征[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7(4):68-72.
[3]佘璐璐.淺析環境保護宣傳工作[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9,95-97.
作者:李妍奇 單位:成都市鐵路中學高三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