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下的環境藝術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低碳設計和環境藝術理念
(1)低碳設計理念。
低碳設計的主旨即以設計為手段,以節能減排為目的,降低建筑、景觀、家具能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溫室效應影響的設計方針。在城市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大都來自城市建筑,比如,我們在建設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10%~15%,在使用建筑過程中,建筑燈具、電器、設備等占40%~50%。所以,低碳設計理念是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中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理念是以后環境設計的必然選擇,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結合,使自己更有社會責任感。
(2)環境藝術理念。
環境藝術(Environment,Art)指的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空間規劃,設計方案構想的綜合計劃。這其中包括環境與設施、空間與裝飾、材料與色彩、采光與布光等。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滿足技能、創造效益和表現有力的藝術形式。生活是設計的基礎,人類的行為影響著設計方向的發展。同時,當某種設計成為時代主流審美觀念的時候,這種設計也可以反過來影響人們的生活形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環境藝術設計也是一樣,他在一方面促進生態、資源的使用率,同時還折射出時代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科學文化水平。
2人的行為模式對環境設計的影響分析
人的行為都是出于對某種事物刺激的反應,而這種刺激可能來自人的自身,如動機、內在需求和內驅力,也可能來自對外界事物的反應。人類行為有四個來源:生物學、力學、社會結構和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類: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物質形態是構成建筑、景觀等的物質要素,而按照物質要素的不同材質,又可分為許多類型;意識形態是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受到影響的精神因素,這包括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個人審美、社會道德、制度倫理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其設計者因為經過系統的職業訓練和職業偏見,大多都要求使用者的參與,而使用者關心更多的是設備、布置等方面,比如家庭裝修過程中,設計者提供家庭基本的框架結構,墻面、地板、天花板等部分裝飾,而其他非固定因素則由使用者決定,比如家具的使用、軟裝飾的選擇。使用者會根據自身因素選擇個性化的色彩、風格、材料。環境藝術設計的各個要素就好像生物學的生物群體的共生鏈,相互平衡,維系自然的和諧發展,而這種狀態也是我們目前環境藝術設計的最高追求。現代環境藝術的目標就是找出最合理最優質的“人類環境系統”,結合現在的低碳經濟模式,這就要求我們盡量降低排耗,實現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所以,我們在研究環境藝術的時候,必須對人的行為學有一定了解,從行為學角度分析環境藝術設計的科學程度,指導環境設計實踐,完善各個設計環節。
3低碳經濟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思路
(1)低碳材料的升級更新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物質基礎。
低碳經濟要求我們使用低消耗的建材,低碳建材是指在保證功能性前提下,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率,制作過程能耗少、污染小、排放少、使用壽命長,在使用過程中不產生或者少產生有害物,在壽命完結后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這種優質的建筑材料有許多優點:
1)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優化,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材的低碳發展,淘汰傳統材料,有利于技術創新,發展循環綠色經濟。
2)有利于推進現代化新型建材的產生和發展。
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根據建材行業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規模制定了許多調控政策,保證了建材行業向低碳經濟的發展,有效地控制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加大了太陽能、風能等新型建材的使用率。
(2)加強低碳設計教育培訓這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
環境藝術專業課程的改革是以低碳設計的理論為基礎,低碳設計的理念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具備低碳意識、低碳設計理念和低碳生活價值觀,這樣就能在教學中督促學生深刻、全面地認識低碳設計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式上要以低碳設計教育理念為先。英國國家課程委員會主席格雷•漢姆認為,低碳教育在每個學生的課程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引領學生關注并積極參與到低碳實踐中來。
(3)注重低碳設計的實踐是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實踐基礎。
在實踐過程中,有幾個制約低碳環境設計的關鍵因素:
1)能否正確評估環境因素,在環境開發與規劃過程中,我們第一要考慮的就是環境設計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以此提供優秀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
在盡可能的前提下,加大對硬紙板、紙張、木料、玻璃等的利用率。在設計的初級階段到設計作品的完成,不光是設計者、包括施工人員、技術開發人員都要重視環境因素。
2)合理利用低碳技術,在保證建筑設計功能性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環境空間,有效減輕空間、環境的負擔。
比如在設計中使用低碳生態水泥,這種水泥是由城市垃圾焚燒后制成的,這就減輕了城市垃圾處理的負擔,如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太陽能、風能資源的利用、室內低碳地板等。通過科學合理的組合,達到經濟發展與生態和諧統一的目的。
3)制定低碳標準,地球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資源包括水資源、森林、動物等,不可再生資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所以在開發設計的過程中,要想可持續發展,我們就應該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加以節制和保護。同時對于可再生資源也要制定相應的使用標準。環境藝術設計的相關行政部門應該倡導低碳理念并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動低碳環境藝術設計的變革。
4結束語
如何更好的節約資源,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全世界面臨的共同課題,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人的行為與環境藝術設計是相互影響的,低碳的環境藝術的發展道路是符合我國傳統生態道德觀的科學的發展道路,當代設計者要兼顧人的“個人需求”和“客觀環境需求”的統一,以人為本,以節能降耗為目的,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的科學性。
作者:佟月單位:西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