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必備的素質
在中國當前的教育模式下,學生首先接觸到的資源就是教師,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設計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程度,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高校是否能培養出優秀設計人才、設計教學質量的好壞、設計教學發展和完善的程度。因此,設計教師必須要掌握豐富的設計理論知識,受過系統而規范的專業學習和訓練,還應具備豐富的設計教學經驗、設計實踐經驗。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所涵蓋的范圍除了室內空間外,還包括室外環境景觀設計。因此,要求教師隊伍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以適應學科發展的要求。因此,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良好的藝術修養和道德修養,最好自身是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多年的設計行家,具有準確的鑒賞設計作品的能力。教師還要有準確的表達能力,能夠很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領會知識的內涵,從而保證教學的質量。在課程的教學中,不斷充實新的信息、觀點和方法,并結合現實案例,更新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更新,是用不斷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從相近的學科中得到啟發。例如,《酒店空間設計》課程中,將酒店空間設計與園林、雕塑、裝飾相互聯系,并列舉香山飯店等案例,體現中國傳統藝術與空間設計的融合,從而使學生拓寬設計思維。合格的設計教師不僅要具備全面的專業素質,而且有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將理論知識、設計技能技巧、熟練地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藝術表現,讓學生從課堂上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且可以融會貫通。
2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必須堅持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涵蓋內容非常廣泛的學科。設計的學習是需要經過長期不懈的堅持,積極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由易到難,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有計劃地學習,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設計的學習不僅是一項技能訓練,更是一種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設計學習是一個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從熟練到精通、不斷深入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僅憑經驗來決定教學內容,忽略學生自身的具體條件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使其各方面都處于不適應、緊張的狀態,即使是非常有天賦的學生,最終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該對教學中每個環節都必須有充分的把握,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循序漸進的專業教學。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專業的特點,開展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討論、小組學習等,增強教學互動性;這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發揮創造潛力具有推動作用。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不斷趨于成熟的,因此,設計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嚴格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3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人才培養的原則
(1)要針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在現有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目標下,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風格,做到具體分析,區別對待。這也是目前教育界中的重要教學原則之一。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學習中逐漸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個性和特點,特別是學生對設計內容的感知、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情感表達等各方面的差異,每個學生的設計思維、設計手法以及設計目標等各種條件是不同的,因而對設計技巧的掌握、設計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也就大不相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專業程度和個性差異等多種因素,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特殊性,一般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專業授課,能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以及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最大限度地把握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同時,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選擇設計訓練的內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針對設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的訓練。培養學生通過形式的、想象的方法來進行創造。例如,《快題設計》課程中將環境藝術設計表現、設計色彩、方案設計相融合,快速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并結合所學的手繪表現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學生應該具有寬廣的知識視野和良好的專業素質,要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并具備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成熟的專業設計能力。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實踐學科,從事理論研究的人較少,而且研究水平也相對較低,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應該不斷加強理論修養和意識。但是學生不能只有理論方面的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專業習慣。第一,做事要有心,設計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建筑、雕塑、燈具、服裝、書本等,這些都是設計方面的事物,在設計原理方面是相通的,要研究成功案例的方法學習人家的長處。第二,隨時記錄自己的靈感。設計方面的學生可以隨身攜帶一個記錄本,把自己的體會隨時記錄下來,或者通過手繪的方式繪制下來,同樣可以用相機拍攝下來。通過長期的積累一定會有很大積累,最終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第三,多交流,多溝通。和其他學科的同學多接觸,盡量做到知識廣博,結合不同學科的特色和知識的相互貫通性,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能力。作為大學生要學會表達,將自己的設計思路、作品的閃光點準確地表達出來,讓大家喜愛并接受我們的設計,符合具體的要求,將自己的設計向外推出去。當今的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多屬于個性張揚的一代,但在很多行為處事上不夠獨立,依賴性強。性格的獨立與行為的依賴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設計專業的學生以特立獨行的行為標榜自己的標簽。思想激進、行為懈怠體現在這些學生身上,眼高手低是他們的通病,致使專業設計能力不足,創新觀念淡薄。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是一種“標新立異”,也是一種個性的體現。創新不僅需要個性的張揚,也需要行為、興趣、信念等其他因素。創新理念不僅需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態、堅強的性格,還要有必勝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動力,更應具有經得起失敗的勇氣和忍受挫折的考驗,這一切因素綜合起來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培養學生創新力的培養。
設計創新思維的形成,是理論知識、設計手法、設計技巧、設計認識、設計鑒賞等有機協調配合的過程。作為教師要科學地協調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使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建立起正確的設計思維習慣。教師不能囿于成見,拘泥于教科書和已有的結論,扼殺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設計的本質就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基礎固然重要,但是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是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必備的專業素養。有必要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抽象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集思廣益的能力,把幾何學的、生物學的多種邏輯方式應用到設計創作中來,打開學生的視角,豐富學生的創作思維。學生往往受到原有的視野和思維的局限,或是想象力不夠豐富,只停留在造型語言的堆砌,沒有深層次的思索,或是造型語言過于夸張,極盡能事地標新立異,完全沒有審美可言。創造力的培養是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它與知識、經驗、思維方法和哲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基礎課開始就注重對創造力的培養教育,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藝術的創造力與審美能力有直接的聯系。三大構成體系的教學目前是我們藝術設計類基礎必修的課程,通過三大基礎學科的教學活動奠定了扎實的造型能力和基礎。但是在設計創意上表現不夠活躍,存在一個瓶頸。因此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
4結語
在設計教學中,教師應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掌握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長期不斷地實踐、探索、研究、創新,總結經驗,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更高質量的優秀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學設計的學生應該腳踏實地的努力學習,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汲取充足的理論知識并多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創新能力,努力做設計界的棟梁之材。作為設計工作者,應該賦予思維一對想象的翅膀,要學會觀察和發現,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我們所熟悉的生活的世界,因為美的事物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靈感就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學會去尋找創造的靈感,世界是有限的,而想象的空間卻是無邊無際的。
作者:李紅梅李杰單位:濟南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