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一體化發展與水環境整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跨行政區域水污染問題一向是一個難點,如何有效地預防和處理跨行政區域水污染事件,并有效地管理跨行政區域河流,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在即,研究一套跨行政區域河流的新型管理機制,有效地協調上下游地方政府的矛盾、提升跨界流域水資源利用效率,確保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長三角;水環境;污染治理
1造成跨行政區域水污染的因素
跨行政區域水污染問題,除了自然原因,更多的來自人為因素。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上下游環境資源配置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目標不同、上下游地方政府及人民之間存在矛盾。水資源流域治理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是能否協調好各行政區在跨界流域水資源使用、水環境規劃和水污染防控中的利害關系。由于流域的整體性和人為行政區劃分割的矛盾、排污的外部不經濟性,使得地方政府在協調解決環境問題的博弈中上下游地區難以合作,在跨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中作用低微[1]。
2跨行政區域水污染的影響
眾所周知,青浦、吳江、嘉善三地河網密布、融匯交錯,三地的水環境息息相關,流經三地的河流中,最典型的便是太浦河。它既是吳江的主要泄洪通道,又是青浦、嘉善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一旦太浦河發生跨區域的水環境污染事故,必然將對三地的水環境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2]。而且,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比如2001年的“筑壩事件(2001年11月22日凌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的村民自發組織,在王江涇鎮與江蘇省盛澤鎮交界的清溪塘筑壩攔污)”;2003年山東薛新河污染導致江蘇徐州市停水半個月。僅在青浦、嘉善、吳江三地,也發生過一些較為嚴重的跨區域水污染事件。2014年7月12日,浙江方面通報于太浦河水樣中檢測出銻含量5.02微克/升,略高于限量標準5微克/升。由于太浦河本身流經過這三個地區,又是青浦的主要水源地,所以備受重視。經過這次事件,三地聯合出臺了《青浦、嘉善、吳江三地環境聯防聯控聯動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可是并沒有更有效地通過健全相關管理機制、優化上下游產業鏈的方法預防水污染事件的發生。所以太浦河三地間的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2018年4月23~24日,吳江方面通報平望雪湖橋斷面水樣中檢測出銻含量5.60和6.30微克/升,連續24小時超過管控目標5微克/升。所以,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機遇,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建立有效的跨區域河流管理機制。
3跨行政區域水污染的治理
跨區域河流的治理,主要存在各行政區間協調、聯動機制的缺乏、管理標準不一致和信息共享不及時等問題。為此,各區域應弱化原有區域劣勢、共同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水環境共享機制,打造水環境安全共同體。在聯動機制方面,可以通過聯合各行政區的相關部門領導,形成區域河流治理領導小組,共同協商、治理、開發區域水環境,打破原有的治水方式,解決行政區劃所帶來的協同治理短板。跨界地區之間發展協調難度較大,客觀上在于跨界地區分屬于不同的行政主體,資源整合困難,從各自利益和權限出發,合作深度受到局限[3]。一旦建立領導小組,將從頂層設計和契約機制出發,約束雙方的合作行為,地區合作能借助高層級的跨區域規劃和協商協作平臺,有效推動跨界分工、合作、協同和共享。在管理標準方面,要統一現有的管理項目,比如河道水質目標、污水排放標準、水功能區類型設置、防汛防災體系等,達成標準一致。要有針對性地加以修訂、補充或出臺配套文件,推動區域監管標準一體化,消除政策壁壘。在信息共享方面,要積極推進信息共享,加強應急處置能力。通過建立相關信息平臺,打造水質監測系統,實現水文信息、水情信息、水污染事故等信息的實時共享,完善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切實提高跨區域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4]。推進一體化工作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未知的困難和挑戰,要走出象牙塔,厘清未來研究方向,從多方位的角度考慮和制定計劃且落到實處,這樣才能更好地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阮君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中的回歸治理[J].云南社會科學,2012(3):63-66.
[2]王穎,王臘春,王棟,等.長江三角洲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發展變化規律與永續利用之對策研究[J].水資源保護,2003(6):34-40+49-64.
[3]陳橋驛.長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與水環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5):1-3.
[4]曹衛東,王梅,趙海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環境效應研究進展[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12):1427-1433.
作者:朱伊妮 李偉 單位:上海市青浦區趙巷水務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