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災害問題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宜昌市夷陵區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全區土地總面積為335901公頃,中低山構成地貌的主體,山地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體形成了“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土地利用格局。2008年初,夷陵區遭受了50年一遇的大范圍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給全區林業生產和群眾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災期最低氣溫低于0℃的天數達到28d,災期極端最低氣溫-4.5℃,災期平均積溫26.9℃,比常年同期228.4℃萬低出101.5℃,對全區林業資源造成了極大危害。
1受災基本情況
1.1受災范圍全區受災范圍涉及11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205個村民委員會,1230個村民小組,以及區林業局下屬國有林場、林科所和林果實驗場等單位,130509戶,人口39.5萬人。
1.2受損數量林業受災面積19336.9hm2,其中喬木林面積5934.1hm2,蓄積321289m3;經濟林面積5062hm2,株數21910.5萬株,產量50995t;未成林造林地面積8261.4hm2,株數26272萬株;苗圃地面積79.3hm2,株數3629.7萬株。直接經濟損失43302.9萬元。
1.3受損程度
1.3.1重度:喬木林面積214.1hm2,蓄積2079m3;經濟林面積21117.3hm2,株數7371.4萬株;未成林造林地面積4047.3hm2,株數13397.6萬株;苗圃地面積63.7hm2,株數3142.7萬株。
1.3.2中度:喬木林面積1527.8hm2,蓄積106044m3;經濟林面積1497.3hm2,株數8088.8萬株;未成林造林地面積4121.9hm2,株數12860.4萬株;苗圃地面積3.9hm2,株數115.7萬株。
1.3.3輕度:喬木林面積4192.2hm2,蓄積213166m3;經濟林面積1453hm2,株數6450.3萬株;未成林造林地面積92.1hm2,株數14.1萬株;苗圃地面積11.8hm2,株數371.4萬株。
1.4林業基礎設施受損狀況全區12個林業工作站、1個林場、林科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達200多萬元。其中損毀房屋3514m3,損毀水管線63.5km,損毀供暖管線0.03km,損毀供電線路203.9km,損毀道路0.8km,損毀交通工具設備13臺,損毀實驗示范基地苗木178.4萬株。損失161.9萬元。
1.5其他經過實地調查、走訪統計:夷陵區共有50頭野生動物凍死凍傷,60萬株野生植物、20萬株林下植物、100株古樹、20000株四旁樹凍死、劈裂、翻蔸、斷梢或折枝,損失1000萬元。
2影響分析
2.1對森林覆蓋率的影響分析這次凍害使全區1/3以上的森林遭災,若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最大努力恢復受災森林面積,將對夷陵區實施“十一五”期末實現52.7%的森林覆蓋率目標產生嚴重影響。要達到“十一五”計劃的目標覆蓋率,至少需要5-10年的時間。
2.2對未成林造林地的影響分析全區共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積8261.4hm2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占全區受損面積的42.7%,損失株數26272萬株;受損林種以經濟林柑橘、茶葉、板栗為主,分別占22.4%、75%、2.6%;在受損的經濟林中,以近三年新造的幼林凍害最為嚴重,占60以上;在受損的經濟林樹種中以碰柑凍害最為嚴重,死亡率達到95%以上;在未成林造林地的受損范圍中,以海拔600m以上地區凍害最為嚴重,以陰坡、風口凍害最為嚴重,以沒有按照技術要求采取保暖抗寒措施的地塊凍害最為嚴重;按照工程類別分,退耕還林工程2707.6hm2,占32.8%;天保工程920.4hm2,占11.1%;其他4633.4hm2,占56.1%。未成林造林地損失株數13335.6萬株,按照當年同期苗木價格計算合5334萬元。
2.3對退耕還林工程的影響分析我區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17634hm2,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9100hm2,宜林地造林完成8534hm2。工程建設涉及全區14個鄉鎮(街辦、開發區、場)186個村,涉及退耕戶4.9萬戶,15.9萬人,全區9100hm2退耕地還林爭取到國家投資2.5億元。國家延長一個補助周期后,我區還將新增投資1.3億元。這次全區退耕還林不同程度地受到冰雪災害,受災面積40614.4畝,占工程實施總面積的15.4%。全區退耕還林工程因災經濟損失達0.59億元,受災退耕農戶0.8萬戶,預計年內退耕農戶因災減少收入億元,對退耕農戶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全區完成的退耕還林任務中,主要樹種板栗2334hm2,茶葉1100hm2,木本藥材(山茱萸、杜仲、厚樸、銀杏、黃柏)2134hm2、桑樹734hm2。獼猴桃134hm2,茶葉1400hm2,柑桔4134hm2。這次這次凍害使全區1/5以上的面積受損,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造林驗收標準,需要重建。按照板栗7500元/hm2,木本藥材7500元/hm2、桑樹12000元/hm2。獼猴桃22500元/hm2,茶葉19500元/hm2,柑桔9000元/hm2,其他6000元/hm2的營造林標準,全區需要投入重建資金3249萬元。
2.4對其他工程造林項目的影響分析這次未成林造林地受損范圍除退耕還林工程外,國家重點工程以天保工程為主,面積920.4hm2,占11.1%。天保工程區是我區的生態薄弱區域,植被恢復比較困難,重建難度大。按照國家天保工程實施方案,天保工程二期即將結束,工程面臨驗收,嚴重影響我區工程建設進度。同時,對天保工程區的農戶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兩項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多萬元。根據我區天保工程的投資預算,需要重建資金1500萬元。
2.5對其他未成造林地的影響分析這次災害嚴重打擊了企業、個人社會造林的積極性,全區社會造林受災面積4633.4hm2,樹種主要以柑橘、茶葉為主,與投資者的生活密切相關,生計所在,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500萬元。按照現行工程造林設計標準,需要重建資金7000萬元。
2.6對次生災害的影響分析
2.6.1森林火災災害造成大面積林木傾倒、斷頭、斷枝,可燃物載量明顯增多,林分內可燃物增加比例平均達到6%,部分地區達到20%,超過了發生重大火災的臨界條件,具備了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的物資能量條件。此外,冰凍使受災區域許多樹木及竹林樹冠與枝條折斷,太陽光可以直射地面,造成受災區域地面濕度明顯低于往年,空氣干燥更容易形成山林火災。在今年防火期間,夷陵區共發生火警8起。全區用于防火投勞2萬個,添置滅火器等防火設備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均比上年高出50%。
2.6.2森林病蟲害雨雪冰凍災害對于次期性病蟲害(如多種天牛、小蠹、吉丁蟲等)的發生來說非常有利,因為大面積的樹木折干斷枝,造成了大量的傷口,而且雨雪冰凍災害會導致樹木的樹勢大大降低。大量的傷口會造成多種病害從傷口處入侵,引發腐朽菌、弱寄生性腐朽病害的侵入,造成病害發生,弱寄生性病害的嚴重發生情況就有可能出現,特別是松樹腐朽菌、杉木細菌性病害、楊樹腐爛病、板栗干部病害等。冰雪凍害對隱蔽性生活的蛀干性害蟲越冬蟲口數量影響不是很大,加上雨雪冰凍造成樹木的樹勢衰弱,有利于蛀干害蟲的發生發展。重大雨雪冰凍災害后必然引發松墨天牛和其它鉆蛀性害蟲的大舉入侵和繁殖,更有利于松材線蟲的擴散和蔓延。全區用于森林病蟲害防治預計投勞2萬個,資金500萬元。
2.6.3其他次生災害由于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土壤較濕,如遇到極端氣候條件,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以及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極大,凍融還將導致林區水土流失。
2.7對經濟林的影響分析夷陵區努力將柑桔和茶葉建設成為全區的兩大支柱產業,將“三木”藥材作為農村經濟的后續產業。據統計,全區共發展柑桔21334hm2,茶葉10000hm2,“三木”藥材2000hm2,其他經濟林13334hm2,年產值達5億多元。這次凍害使全區45%的柑橘、60%的茶樹等經濟林木受損,林農蒙受極大損失,茶樹損失產量5267t,柑橘損失產量45184t,落葉果木損失產量544t,至少有50%的茶葉加工廠和柑桔初、深加工廠沒有貨源生產,引起1500多人失業,直接經濟損失達18170萬元。按照國家對經濟林的造林標準,需要重建恢復資金5000萬元。
2.8對種苗生產的影響分析夷陵區現有苗圃28個,面積79.3hm2,年產苗木3629.7萬株。經過雪災后,苗木凍死面積達58.5hm2,株數2723.7萬株,苗木損失株數達2792.9萬株,涉及茶葉、柑橘、桑樹、銀杏、刺槐、板栗、杜仲、杉木、楊樹、綠化苗木等10個品種,損失5000萬元。特別是對今年的退耕還林、公益林建設等工程項目造成極大影響。區林業部門緊急補救,幫助和指導苗農開展生產自救,并根據本年度的造林計劃,在保證適地、適樹、適種源、提供良種壯苗的前提下做好種苗余缺調劑工作,及時掌握種苗供求動態,以確保完成今年的綠化造林任務。
2.9其他影響分析
2.9.1對森林旅游業的影響。災區主要景區受損嚴重。一些主要景區的部分電力中斷,供水水管凍裂,有些景區景觀苗木、珍稀植物大面積凍壞,景區觀光纜車、游船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損壞嚴重。這種損失還會對日后的景觀產生延續性影響,特別是名貴的樹木、花卉凍死了,壓壞了,需要有個相當長的恢復期。有關部門統計,今年春節黃金周,受全國范圍雨雪天氣的影響,夷陵區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兩項指標均有所下降,均比去年同期下降12%和14.1%。
2.9.2對林權改革的影響。災害將在較長時間內直接影響林農的收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后,很多經濟林木,包括用材林、柑橘等經濟作物大部分都已經分給了家庭承包,有個別林農的柑橘基本上是全軍覆沒,損失非常大。這次災害給他們今年的收入,甚至以后幾年的收入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因為林業生產的周期長,不像莊稼一樣,一個季度或者是一年就能恢復。柑橘的恢復至少需要3—5年,其他的需要更長時間。同時由于資源的損失和林農收入的損失,鄉、區的財政收入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社會事業的發展。同時影響林農和林業經營者投資林業的信心。這次災難來得太大了,太猛了,給林業造成的損失和教訓太大了,使林農和林業經營者投資林業的積極性受到挫傷。此外,會影響到當前正在進行的林改的進度。因為這次災害對森林資源的狀況有很大的變化,要對原來的資源進行重新評估,原來的均山、均林、均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2.10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長期的直接的和潛在的影響分析災區內大量倒木、斷枝、森林枯死物的存在,將為白蟻、蛀干害蟲等提供良好的繁殖環境,幸存森林植物將因冰凍影響而生長不盛,也為森林病蟲害的可能暴發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今后一定時期內,松毛蟲等大面積發生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其危害程度也將更為嚴重。大量森林可燃物積聚,生物防火林帶嚴重毀壞,災區森林防火、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形勢更為嚴峻。同時,由于森林受損情況十分嚴重,上層林木樹冠不復存在,下層林木也存在主干和枝條折斷的現象,草本層也將大面積枯死,森林的垂直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生物量大為減少,森林固碳能力嚴重下降,碳匯功能受到影響。森林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3對策
3.1經驗教訓全區森林資源需要重建恢復資金16749萬元。由災害引起的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其他次生災害等損失無法估量,全區森林資源重建恢復需要5-10年時間才能達到現有水平。
3.1.1建立混交林生態系統,提高林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要把災后森林恢復作為森林結構優化的契機,把森林恢復作為手段,把提高生物多樣性、優化群落結構作為前提和長遠目標。重點就是要避免營造大面積的純林,特別是針葉純林。針對受害度不同的森林,應從生態功能多樣性的角度,增加不同樹種的比例。如向針葉林中引入闊葉樹種,在闊葉林中增加針葉樹種。
3.1.2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時慎用外來樹種這次受災從樹種產地來看,外來樹種比鄉土樹種嚴重,在受災跡地進行人工更新或造林時,應綜合考慮生態適應性和經濟價值,盡量使用鄉土樹種。為了達到速生、優質、持久的目標,應該建立良種繁育基地,以培育本地鄉土樹種為主,提供優良種苗,確保恢復后森林的質量。
3.1.3做好災害防范,架構應急機制及時有效防范次生林業災害,作為災后恢復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森林病蟲害要做好預測預報,完善防治預案,防止病蟲害大面積爆發。受災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傷病野生動物的救助要加強,嚴防不法分子亂捕濫獵野生動物。森林防火要從思想認識、組織領導、物資裝備等方面加強備戰,受災地區全力排查災害引發可燃物載量增多帶來的火災隱患,非災區要嚴密防范因干旱引發森林火災。禽流感等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要持續做好,森林旅游設施安全隱患排查要抓緊進行。冰雪融化及降雨可能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要有效防范,一旦發現災害前兆,要及時組織人員、物資撤離。切實做到科學救災、科學重建、科學規劃、科學發展,盡快建立健全林業預防災害的應急管理機制。
3.2恢復重建措施
3.2.1行政措施一是成立夷陵區林業災后重建領導中心,負責全區林業災后重建工作的組織管理,資金使用安排與監督及各項重建工作措施的落實,制定并實施《夷陵區林業災后重建規劃》。二是鎮、村兩級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恢復林業生產工作實施方案。三是對重點林業項目實行黨政領導干部掛點結對責任制,將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納入鎮、村干部年終考評。
3.2.2技術措施1)常綠經濟林救災技術措施加強技術培訓,適時適量修剪及對折損傷口和剪口的保護,摘除枯萎葉片,保護樹干。及時中耕施肥、葉面噴肥。凍后果園若土壤板結,要及早對樹盤進行一次中耕松土,避免傷大根;當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要及早勤施薄肥。防治病蟲害,柑橘凍害后,易誘發柑橘樹脂病、炭疽病、潰瘍病、瘡痂病等,要將防病作為重點。嚴格控制結果量。2)落葉經濟林救災技術措施一是促進發枝,加強管理,恢復樹勢,提高樹體抗逆性。要適當修剪,更新復壯。同時要加強干腐病等病蟲害防治。施肥上要重視增施有機肥,科學配方施用化肥。3)林分受害林木救護措施根據林分林木受雪壓危害的類型進行不同的救護處理:凍死、翻蔸、斷稍林木要進行伐除清理,及時利用。彎斜、倒地這類受害林木在雪融化后大都仍可恢復原狀,對生長發育影響較小,需要保留。4)幼林及新造林災后救護措施采取清溝排水,苗木幼樹扶直與培土,補植或重造,水肥管理和松土除草,以及病蟲害防治。5)林木種苗雪災救護措施在冰雪融化后要及時對彎曲、倒伏苗木或因凍拔而露根倒伏的苗木進行培土、踩實、扶正、重新栽植,適時進行施肥管理,增強苗木抵抗力,減少損失;折損大苗的養護。對雪壓、凍害形成的斷梢、斷枝的苗木,在春季萌發前要及時修枝、整形或平茬。并及時調查并清理凍害苗木,監測苗圃病蟲害發生發展情況,對可能的病蟲害進行適時控制。6)森林病蟲害監測與防治雪災造成大面積林木的折干斷枝,極易造成大量傷口并導致林木生長勢的急劇下降。眾多傷口是多種病菌的侵染點,樹勢急劇下降又易引發一些腐朽菌的侵入。根據不同的林種、樹種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3災后恢復重建的建議
3.3.1學習借鑒國際上已經成熟的森林保險經驗,探索建立我國的森林保險制度森林保險是以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等林木及砍伐后尚未集中存放的原木和竹林等為保險標的,對整個成長過程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經濟保障的一種保險。森林保險對于應對各種自然災害,降低林業抗御嚴重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林業生產風險,確保林業經營者利益,促進林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森林保險起源于北歐的瑞典、挪威和芬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這些國家的林業保險一般雖然由私營商業保險公司經營,但政府都會提供相應的補貼。而在我國,雖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意識到這種保險補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具體的配套政策支持,卻沒有真正形成。近年來,由于我國森林保險標的分散,覆蓋面小,加之地域廣闊,森林的植被豐富,品種繁多,價值難以確定。風災、水災、雪災、旱災、凍災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保險保障標準難以統一等原因。加之保險公司經營壓力較大,致使森林保險發展逐年萎縮。只有將森林保險定義為公益性、政策性補助的保險制度,由地方財政補貼保險金的辦法,本著“低保費、低保額、保成本”的原則,先易后難,積極配合保險公司探索開展林木冰凍災、旱災、風災、洪災等災害保險試點工作。讓保險公司為廣大林農提供森林保險。同時,建立林業保險風險準備金制度,以降低保險公司的風險和保險費率,減輕投保人的經濟負擔。
3.3.2抓住機遇加快林業小額貸款災后,各級政府、林業部門都加大了林業恢復生產的資金投入,但單靠這些資金畢竟是十分有限、杯水車薪,必須靠銀行。進一步加快推進林業小額貸款工作,以解決林農災后恢復生產資金短缺問題。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加大對林業小額貸款的貼息力度,通過貼息的辦法,發揮貼息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變小錢為大錢。另一方面,積極協調農村信用社、農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解決“災后木竹倒了,林權貸款抵押物沒了怎么辦”的問題,通過采取林地使用權作抵押物、出具造林更新承諾書等辦法加以解決。同時,協調金融部門進一步簡化手續,特事特辦,讓林農能夠方便快捷地貸到款。
3.3.3建立防災救災長效機制林業防災救災以統一指揮、高效運作、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為原則,建立林業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家咨詢組織,科學組織指導救災抗災。并探索建立“林業減災中心”,科學開展森林資源災害損失及影響的評估,為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3.3.4突出科學經營,全面提高森林防災能力加強林木種苗攻關,加大樹種結構調整力度,推廣營林實用技術。比如,針對經濟林碰柑、針林純林均比混交林受災嚴重的問題,在今后的培育工作中,加大經濟林柑橘類的選種,應以中晚熟為主;加大針葉林與闊葉樹種,特別是珍貴樹種的混交林造林力度,既保證有經濟效益,又增強森林的防凍防病能力。
3.3.5適當延長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建設期限天然林保護工程整體上偏向天然林資源保護、木材的禁伐、限伐等,缺乏對天然林資源的科學經營和培育,加上禁伐政策限制了正常的林分撫育間伐和災害木的清理,導致林分密度大,林木長勢差,易誘發病蟲害。雖然天然林的林木生長量和蓄積量明顯增加,但是林分質量差,抗自然災害能力弱。這次雪災,天然林資源深受其害,雪上加霜。調查數據顯示損害相當嚴重,并由雨雪災害引起的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其他次生災害等損失無法估量,天然林資源恢復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期限在二期2010年結束后,再延長8-10年建設期限,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