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內涵及分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一環,林業經濟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然而制約林業經濟發展的要素呈現多樣化,其影響因素也有很多。由于當前的發展模式還存在著一定問題,導致林業經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當務之急是制定科學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并進行分類研究,以確保其真正適合于林業產業的發展需求,這是一項十分必要且緊迫的任務。文章重點對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和分類方式加以探討和分析,以期全面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為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內涵;分類
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一直以來我國林業資源都處于高耗損的狀態,不但造成環境形勢日益嚴峻,自然災害頻頻發生,而且釀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由此可見,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和產業發展要求,探索新型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迫在眉睫。與此同時,對于不同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其具有的優點和缺陷也有著顯著的區別,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予以明確,選擇恰當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起到對林業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促使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1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
一般來說,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一個結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特殊系統,該系統主要用于調節經濟運行,涵蓋了政治、經濟、環境、文化、技術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和要素,這些要素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僅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制約,還能對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不同地區所制定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往往具有著本質上的區別[1]。通常情況下區域內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是由林業主管部門來制定,涉及到未來一段時期內林業發展的目標、策略、原則、方法等,最終形成完整的林業發展規劃,其遵循依據為樹木的品種、數量、生長狀況及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并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和因地制宜原則,在此情況下制定的林業發展規劃將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經濟性和可行性。
2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分類
2.1按照林業經濟的資源配置
以林業資源配置為分類標準可以將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劃分為計劃經濟發展模式和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兩種。從林業計劃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而言,政府的引導和調控占據著主導地位,負責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所有林業產品都有著明確的價碼,在政府的強烈干預之下整個行業的競爭力不強,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的大部分林區已經棄之不用[2]。與之相比,林業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更為符合林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這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衍生而成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能夠弱化政府對林業資源的干預作用,激發企業的競爭意識,確保林業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那么整個行業也會保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2.2按照林業經濟的經營核心
將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根據經營核心劃分可以得到獨立式和參與式兩大模式,獨立式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是在林業部門的規劃與管理下開展的,地方政府是林業所有權的唯一擁有者,政府相關部門負責林業的開發以及木材的生產和銷售,該模式中基本上沒有社會利益主體的參與。參與式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中著重強調了社會利益主體與林業部門的交流與合作,社會群體和個人也能獲得林業所有權,林業部門的角色也朝著監督者、調節者和仲裁者的方向轉變,需要有力的監督林業工作,將現有工作中的不合理之處予以改進和調節,并在出現經濟糾紛時盡可能的維護好各方的合法權益,促使林業經濟保持健康的發展態勢。
2.3按照林業經濟的功能定位
以林業經濟的功能為依據進行分類,可將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劃分成為和諧化理論發展模式、永續利用理論發展模式和森林分工化發展模式。和諧化理論發展模式充分肯定了政策對林業的扶持作用,強調對林地所有權的保護以及多種經營方式的共存;永續利用理論發展模式側重于林業各項效益的統一,要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能夠協調的發展,該模式在不少國家都得到了支持和應用[3];森林分工化發展模式是指對林業資源采用分類經營的方式,如人工林和天然林、公益林和商品林等等,不同類型的林地發揮的作用有所差異,如人工林主要用于生產木材,天然林用于保護水土,優化環境,公益林用于提供公益產品,這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的效益十分的顯著。
2.4按照林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漸進式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和跨越式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在林業發展中也比較常見,是依據林業經濟發展的速率進行劃分的。漸進式林業經濟發展模式顧名思義指的是林業經濟發展應保持在一個緩慢而穩定的速度,切忌操之過急而取得相反的效果,這種發展模式的局限性較大,往往會因為過于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視了其他環節,尤其是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不足,環境問題得不到明顯的改善。跨越式林業經濟發展模式遵循了后發優勢理論,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致力于保持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平衡,最大程度的縮小我國林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通過不斷更新生產技術和管理體制,爭取反超其他國家,此舉大幅度推進了林業的發展步伐,收獲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4]。
2.5按照林業經濟的開放程度
由于林業經濟發展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約束,造成了林業經濟的開放程度出現了極大的區別,進而生成了封閉型和開放型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封閉型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在區域之間建立了經濟壁壘,只是將林業資源在區域內部循環使用,既限制了外部資源的流入,又阻礙了內部資源的流出[5]。開放型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則與之恰巧相反,通過促進不同區域之間的貿易合作,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產管理思想和技術,同時擴展資金的籌集渠道,培育全能型人才,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和保障。在二者的對比之下不難發現,開放型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才更為符合我國林業經濟發展。
2.6按照林業經濟的綠色程度
按照林業經濟的綠色程度,可將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劃分為深綠色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淺綠色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和非綠色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深綠色發展模式側重于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對于經濟建設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予以解決,確保將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淺綠色發展模式雖然也強調了生態環境的保護,但是重視程度稍有不足,制定的應對措施也不夠完善,往往是在發生問題以后才進行補救,理所當然的,取得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非綠色發展模式則完全忽視了生態效益,將經濟效益當作重中之重,未考慮到林業經濟的協調發展,這種粗放式、野蠻式的發展模式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應當立即摒棄。結語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得到的發展模式往往具有截然相反的內涵和特征,需要對不同的發展模式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以便明確其優勢和缺陷,從而在林業經濟發展中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不但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更要保持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促進我國林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文國,劉玉梅,白宇.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與分類[J].中國林業經濟,2014,(03).
[2]張軍.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內涵與分類[J].南方農業,2016,10(15).
[3]侯環珍,賈長榮.探究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與分類[J].北京農業,2015,(18).
[4]張艷.淺議當前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7(03).
[5]楚小燕.林業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16(35).
作者:潘浩 單位:遼寧省鐵嶺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