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耕作層剝離的農業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土壤資源調查。土壤資源調點針對剝離區地形地貌、植被情況、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理化條件等因素劃分調查單元,分別進行土壤取樣。剝離區地形齊整,植被分布均勻,肥力均勻區域采用對角線法進行取樣;剝離區面積較大、地形不規則的區域采用蛇形法進行取樣。(2)土壤資源分析與評價。根據調查取樣結果,對剝離區單片集中面積、土壤熟化程度、土壤類型、質地、礫石含量、容重、pH、肥力及交通運輸條件進行實地分析與評價,確定剝離區域及剝離量,部分特殊區域如“土法煉鋅”區域應進行特定污染物測定。根據分析與評價結果確定剝離區域、剝離量,明確利用方向。(3)剝離、存儲管理和利用。在資源調查、分析與評價的基礎上,評估適宜剝離的耕作層土壤。存儲指對剝離后的耕作層土壤就近統一規劃,集中堆放,修建擋土墻和護坡,防止剝離耕作層流失和荒廢。可直接利用的剝離耕作層,要求使用于“坡改梯”、中低產田改造等工程。
2耕作層剝離設計
2.1耕作層剝離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資源進行土壤資源分析與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剝離區域地形、土壤質地、剝離厚度等條件,確定剝離工藝和方法。剝離工藝可參考土地整治過程中土地平整工程手段,如條帶復墾表土外移剝離法和梯田模式表土剝離法。條帶式表土剝離法是指根據應用于耕作層剝離區域的地塊寬度及設備的寬度,對要剝離的區域由外到內的規劃出設備剝離線路,并將準備剝離出來的耕作層劃分成不同的條帶和取土區域,由外層向內層進行耕作層剝離。該剝離法主要用于較平坦的河谷及壩地區域。梯田模式的表土剝離法主要應用于緩坡耕地及土壤較厚的坡耕地區域,根據梯田梯塊寬度,由上至下,逐級進行耕作層剝離。該剝離法主要用于坡耕地及園地區域,實際應用較為普遍。
2.2耕作層利用貴州省坡耕地比例大,坡耕地梯化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也是改善耕作條件的有效措施。坡耕地梯化工程實施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但推進緩慢,主要原因是梯化過程僅僅解決了耕地立地條件,缺乏耕作土壤,嚴重制約了坡耕地開發與升級改造。因此,耕作層剝離工作與坡耕地治理有效銜接將大規模的改善貴州省“石漠化”整治環境,同時優質耕作土壤資源得以再利用。坡耕地治理可以分為非石質山體梯化工程和石質山體梯化工程。
2.2.1非石質山體梯化工程。非石質山體坡耕地梯化工程應采用土坎與生物籬結合的梯化模式。根據貴州省近年水土保持工作的經驗可知,土坎易垮塌,堅固性及抗蝕力不及石坎,但生搬硬套的使用異地石材修建石坎,鑲“銀邊”,大幅增加農田改造成本和難度[3],同時生態效益也相對下降。非石質山體梯化工程為了避免梯田垮塌問題多發的局面,可以借鑒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光錄等人在陜南秦巴山區采用的PP織物袋筑坎措施。非石質山體筑坎以PP織物袋土包為主體,底層夯實20~30cm基礎土層,在根據坡面方向將PP織物袋土包呈“品”字形、單坎型、“L”坎型、反“L”坎型堆砌,PP織物袋土包之間以三維排水聯扣連接,完成土坎的修筑。同時,在梯塊內部輔以生物籬,將梯塊進一步分割,柵籬可以種植經濟作物和固氮植物,改善生態、經濟條件。
2.2.2石質山體梯化工程。貴州坡耕地整治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石坎+山邊溝”的坡耕地整治經驗,根據坡地的地形可以采用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等模式。石質山體梯化工程采取就近爆破取石,成本經濟,筑坎效益顯著。限制石質山體坡耕地質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有效土層較少,結合耕作層剝離覆土工程,可以極大地解決耕作土源問題。
2.3耕作層存放為了避免耕作層剝離工作中過早采集表土而加劇土壤的水土流失和對環境的破壞,應該根據剝離整體工程的施工進度,有計劃、有安排地進行耕作層剝離。如果進度過快,會有剝離耕作層的堆放,需要合理選擇堆放場。堆放場一般在工地臨時設置既要考慮運輸方便,又要防止水土流失。耕作層的堆放過程中,土堆的高度一般為5m,最高也盡量不要超過10m,土體應該壓實,對土壤的保護應該盡量不要破壞耕作層的土壤特性,而在進行機械操作的工程中應避免過度碾壓使機械設備對土壤造成破壞,剝離后的耕作層堆放時應在土體上覆蓋土工編織物,避免在搬運過程中產生揚塵,還要適當采取排水、欄擋等對土地的臨時防護措施,并在土體上揚撒草籽,以防土體發生水土流失。在土體的坡腳處用沙袋碼放堆置,以防止土體滑坡,對于長期堆置的表土還應采取永久性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3結論
(1)耕作層剝離利用工程增加了耕地面積,增強坡耕地改造水平,提高耕地質量,確保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2)將非農建設占用耕作層進行剝離利用,一方面,搶救、保護了寶貴的耕地資源;另一方面,將肥沃的土壤再利用于坡耕地、園地等較為貧瘠的區域,增加了區域耕地數量,有效提高了耕地質量,較好地緩解了貴州尖銳的人地矛盾,提高了耕地、園地的產出率,增加了農民的收入。(3)將耕作層剝離工作作為國土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貴州省土地管理工作的創新,對保護耕地,提高政府、企業、民眾的耕地保護意識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一措施與貴州省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主旨相互吻合,促進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車德倫謝杭單位:貴州省第一測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