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品牌農業建設情況及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對黑龍江省同江市品牌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指出品牌農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品牌農業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同江市;品牌農業;建設;存在問題;建議
近年來,黑龍江省同江市把農產品品牌建設作為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實施品牌戰略,強化品牌意識,開展品牌宣傳,重視扶持農產品品牌開發,打造一批名優新特品牌,涌現出了“同江大米”“同江大豆”“同江玉米”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品牌建設初具影響力,市場占有率顯著提升,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基礎上,對全市所轄鄉鎮及市區內12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進行了實地調研,分析和研究品牌農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1同江市品牌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1.1發展品牌農業,具有基礎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同江市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是國家級產糧大縣、重要商品糧基地、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位于三江平原(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平原之一)腹地,耕地連片,土壤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達4.2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高于省內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農藥、化肥的平均使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左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5%左右。連續多年來,國家、省對同江市農產品質量進行隨機抽檢230多批次,合格率達到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生產的農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安全優質的需求。2017年,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225萬畝,其中優質水稻種植面積67萬畝,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104萬畝,玉米種植面積31萬畝,雜糧雜豆、蔬菜及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3萬畝。2016年成功創建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17年將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了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已有6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和20家合作社加入了追溯系統,共錄入追溯信息320余萬條,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同江大米”“同江大豆”“同江玉米”使同江市成為佳木斯地區唯一將三大作物全部成功申辦地理標識的縣市。不斷加快品牌農業建設步伐,推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
1.2增強品牌意識,積極培育名優特農業品牌
樹立企業品牌意識,扎實抓好“三品一標”申報和認證工作,組織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走出去”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和品牌典型,激發新型經營主體品牌認證的積極性。一是充分認識品牌建設對于提升社會認同感、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樹立“品牌就是競爭力、品牌就是生命力”理念,自覺加大品牌建設力度。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質量;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積極注冊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三是通過“股份合作”“合同訂單”等模式,進一步挖掘農產品市場潛力,開發創建新品牌。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220個,其中無公害標識196個、有機食品標識4個、綠色食品標識17個、地理標識3個,認證面積已達到165萬畝。
1.3創新市場流通機制,大力推介名優特農產品品牌
積極組織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參加國家級和省、市級農產品展銷會、推介會。2016年,組織企業參加了佳木斯市政府舉辦的“品牌農業中國行,佳木斯大米走進大連”活動、“2016年黑龍江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和第四屆黑龍江國際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暨哈爾濱世界農業博覽會,展出綠色有機大米、非轉基因大豆、無公害綠色玉米等系列產品,有效地提高了同江市名優特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
1.4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力提升農產品品牌
一是突出標準化生產。加大農業標準化推廣力度,提高標準化生產覆蓋率,為品牌建設提供安全保障。全市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17處,現有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種植面積150萬畝,涵蓋水稻、大豆、玉米等三大農作物。二是支持推廣應用新品種。加強農作物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為品牌農業的打造起到了推動作用。三是推進創新型戰略。主動對接省科研院所,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技術創新,提升品牌高度,重點引進推廣水稻、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全市現有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12個,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個、佳木斯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1個,形成了以“豐順農業”“凱滋食品”“北綠米業”等企業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加工群體,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同時,積極組織26家企業、合作社加入了佳木斯優質農產品行業協會和佳木斯大米協會。
1.5構筑多元化品牌渠道,打造名優特農產品品牌
一是支持和探索農產品品牌富農、強農發展之路。同江鎮扶持江都水稻合作社建設江水大米生產基地,引進中硅融德集團參與三江口生態農業園建設,著力打造高端水稻訂制農業生產基地,構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注冊“寒江墨稻”商標品牌,使用“同江大米”地理標識,訂單種植優質水稻2萬畝。青河鎮引進“優米網”科技有限公司與阿凡達財富合作,在永發村建設優質水稻生產基地,以“同江大米”為品牌,聯合3家合作社,訂單種植優質水稻7000畝。臨江鎮在富川村打造了水稻生態種養示范基地,訂單種植優質水稻3000畝。訂單種植的產品遠銷廣東、浙江等南方城市,供不應求。二是鼓勵企業發展品牌農業,探索創新農產品流通銷售模式。“豐順農業”作為“同江玉米”標準化種植、加工、銷售的領頭雁,先后申辦了9個綠色食品標識和2個有機食品標識,產品均錄入同江市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和省級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連續5年檢測全部合格。“億鑫源農業”按照國際良好農業規范組織水稻種植、加工,產品經譜尼檢測全部達標,申辦的有機食品標識已進入轉換期,入駐黑龍江大米網。“豐順農業”“優米網”“北綠米業”等企業通過在北、上、廣等大中城市建立直銷店、發展商、創建微商、實施電商、開展眾籌等路線進行市場銷售,推進了同江市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營銷網絡建設,已經在廣東、大連、杭州等地建立5家直營店,發展商8家,為名優特農產品品牌建設拓寬了渠道。近幾年進入同江市農業領域的工商企業已經達到3家。不論是從當前看,還是從長遠考慮,發展品牌農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把品牌農業建設到位,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也不可能爭當農業排頭兵,更不可能實現拉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宏偉戰略。在品牌農業建設上,不但要建設得好,而且要建設得快,才能搶占先機,享受政策和市場紅利。從要素配置看,農產品品牌正成為吸引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的重要因素。品牌是農業與工商業的重要“接口”,有品牌的工商資本容易進入農業領域,品牌強則吸引工商資本能力強;從市場競爭看,農產品品牌化已成為促進種的好向賣的好轉變的重要手段。靠品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靠品牌提升產品價值,靠品牌培育消費群體,靠品牌引導消費行為,已經成為普遍的經營策略;從產業布局看,農產品品牌已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品牌牽動產業融合,品牌推動產業延伸,品牌拉動資源整合是發展的大趨勢。
2同江市品牌農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精品名牌少
目前,全市品牌影響力小,加之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產品缺乏,許多品質優良農產品只能以原料和中間產品形式銷售,影響了品牌的建設步伐和市場競爭力。
2.2品牌意識差
多數農業經營主體忽視品牌形象塑造和優勢培育,缺乏品牌創建理念,“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2.3品牌公信力低
同質化品牌較多,差異化的品牌較少,同產品不同商標、不同品牌的現象普遍存在,市場惡性競爭現象時有發生,難以形成組團出擊、集中打響品牌的合力和市場公信力。品牌創建與使用脫節,商標內涵單一,存在簡單模仿、缺乏個性設計等問題。
2.4品牌影響度不高
地理標志品牌是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會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致富一方百姓,地域品牌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和使用,將會導致地域品牌影響力逐步弱化,甚至消退。
3關于加快品牌農業建設的幾點建議
3.1做好品牌規劃
牢固樹立“創一個品牌、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發展思路,以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為契機,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強化培育、扶優扶強,全力做好農產品品牌建設規劃,根據農業結構調整目標構建“三區一帶”農業發展格局。一是將東部鄉鎮發展為綠色畜產品主產區和綠色雜糧雜豆主產區;二是將西部鄉鎮同撫公路以南區域及臨江灌區覆蓋區建設成糧食主產區;三是將同撫公路以北區域建設成林特產品、果蔬及外向型農業主產區;四是將沿松花江、黑龍江及其支流區域建設成為名優特魚等水產品養殖帶。真正把優勢調強、產業調大、布局調優、效益調高、品牌做大。
3.2加大品牌培育
一是培育品牌主體。按照“扶優、扶強、扶大”原則,加大投資力度與優惠政策,圍繞水稻、大豆、玉米等產業,集中力量打造“同江大米”“同江大豆”“同江玉米”等優勢產品。二是支持商標注冊。加大注冊商標扶持力度,重點支持地理標志農產品商標注冊。引導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增強商標意識,加快商標注冊速度,促進農產品品牌快速發展。鼓勵扶持農產品出口企業在出口國注冊商標,取得商標國際保護。三是打造知名品牌。依托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品,培育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高的知名名牌農產品。四是提升品牌文化。加強品牌產品文化建設,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深度挖掘品牌農產品產業和文化內涵,講好同江農產品品牌故事,大力宣傳知名自主品牌,讓品牌與文化相連,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
3.3促進品牌升級
樹立“大產業、大基地、大品牌”理念,引導企業跨區域整合農產品,建立高標準示范區,力爭一個產業培育一個主打品牌,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促進品牌優化升級,鞏固“老字號”,培育“新字號”。
3.4建立品牌標準
一是建立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規范指導農業各環節生產活動,實行科學、統一、規范化管理。二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結合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完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控的追溯管理體系,實行“生產基地認證制,產品質量追溯制”的管理模式。結合優勢農產品布局,建成結構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測體系。三是建立農業標準推廣體系。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標準化生產模式,健全完善農技推廣機構和隊伍,發揮其農業標準推廣體系主力軍作用。
3.5提高品牌形象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搞好品牌推介。一是加強形象宣傳。通過展示、展銷等活動,重點推介具有同江特色且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品牌產品,擴大知名度。二是抓好節慶活動。挖掘區域內特色農業資源,舉辦系列特色農產品節會,開展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各類農展會、農交會、洽談會,開展農產品網上展銷并積極與大型超市、高等院校、大型餐飲企業對接,拓寬農產品銷售途徑。三是繼續走“互聯網+”網絡化經營模式。抓住同江市2016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機遇,辟建“線上線下”融合運營的電商產業園區,引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京東商城、易淘、村掌柜農村電商、盛宇跨境電商等平臺入駐,對接服務區域內綠色健康食品和口岸經貿產品等加工企業展銷同步、雙線結合,實現交易額億元突破,初步形成了對俄跨境電商、國內大型電商、特色電商和同城本地電商“四位一體”的電子商務全域發展格局,成為市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支點,放大“同江大米”“同江大豆”“同江玉米”等地理標志的推廣效應,加大在網絡營銷平臺上的推廣力度,打造廠商合作、產銷對接的產加銷一體化聯絡方式,使綠色食品進入“以品牌引領消費、以消費拉動生產”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軌道。
作者:劉東林;邢麗君;劉宜新;王興強;蔣雨 單位:黑龍江省同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