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標準化體質建設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林業標準化體系包括2個部分,即林業標準系統和林業標準化運行系統。林業標準化運行系統是個動態系統,負責標準的制修訂、實施、評價、監督等職能,如果只從靜態上看,林業標準化運行系統可以看作是林業標準化組織機構系統。此外,林業標準化科學理論系統蘊含在整個標準化系統之中。林業標準化系統總體結構見圖1。林業標準化運行系統按照其子系統的職能,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制修訂子系統、實施子系統、監督子系統、評價子系統,科研子系統等(圖2)。上述結構還可以作進一步的細分,并且對子系統及子系統間的連接(關系)賦值,轉換成集合或矩陣,作進一步的系統分析[1-12]。
2林業標準體系簡介
林業標準體系從宏觀描繪出了林業標準化活動范圍和總體發展框架藍圖,能夠反映林業標準發展水平,能夠看出林業標準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為安排標準化工作提供主攻任務和依據。同時,通過林業標準體系框架藍圖可以提出需要制定的標準種類和數量,避免計劃的重復性和盲目性,加快林業標準的制訂速度,并不斷完善,使林業標準體系更加適應時展的要求,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2.1林業標準體系層次劃分林業標準體系的層次劃分,不同學者所處的領域不同,劃分的方法就會出現差異。一般情況下,根據林業標準化的基本原理,按照林業生產過程,把林業標準化體系劃分為四級。如果林業標準在整個標準體系中所在分類地位為“綱”,則林業標準”綱”下的四級分別為目、科、屬、種,分別對應林業標準的一級標準(專業分類)、二級標準(學科分類)、三級標準和四級標準。
2.2林業標準體系結構依據林業標準體系的層次劃分,可以繪出林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圖3)。依據標準類別,林業標準、體系可以分為質量標準、崗位規范、技術規程、基礎標準;依據林業工作過程,分為營林標準、森林保護標準、森林工業標準、林業管理標準;依據森林產出產品,可以分為森林環境標準、木材產品標準、森林化工產品標準、森林食品藥品標準、林業機械器具標準。林業標準體系的劃分不是唯一的,各類別之間的界限不一定明確,有的標準可能橫跨幾個類別。
2.3林業標準體系要素林業標準的產生與林業生產過程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一項林業標準可以簡單地認為就是某一個林業生產過程的要素化描述,對于復雜的林業生產過程,還可能是幾個林業標準的并集或交集。因此,林業標準體系要素可分解成林業生產過程要素、林業生物特性要素、林業投入品要素、林業環境要素和林業管理要素5個方面。林業生產過程要素主要包括營林生產技術規程、生物災害管理規程、林用設施建設技術規程、風沙治理技術規程、野生動物保護技術規程、森林公園建設技術規程、自然保護區建設技術規程、森林防火技術規程、野生動植物繁育技術規程、林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林產品包裝和標識標準等方面。林業生物特性要素主要包括林木花卉種子質量標準、林木花卉種子繁育(包括組織培養、轉基因等)技術規程、野生動植物品種質量標準、野生動植物品種繁育(含轉基因)技術規程等。林業投入品要素主要包括林用肥料(化肥、液肥、葉面肥、有機肥料和生物肥料)產品質量標準、使用技術規程,林用農藥產品質量標準、使用技術規程,林用機具產品質量標準、作業技術規程,野生動物飼料產品質量標準、使用技術規程,野生動物飼料添加劑產品標準、使用技術規程,林用獸藥產品質量標準、使用技術規程,森林資源監測設備質量技術標準、操作技術規程等。林業生產環境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資源環境、水資源、光熱資源、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及野生動植物繁育環境要求標準、林區能源建設標準、森林生態環境安全性評價技術標準、森林工業環境安全標準等。林業管理要素包括:林業基本術語、林業崗位規范、森林生態保護執法規范、林業檢驗鑒定技術規程、林業資質認證規范、林木材積表、森林資源評估技術規程、森林災害評價技術規程、森林災害監測技術規程、森林資源開采(林木采伐及其他野生動植物采挖、獵取)技術規程、林地管理規范等。
2.4林業標準體系核心內容林業標準體系的核心內容首先是森林保護技術規程,其次是營林技術規程,再次是森林工業標準中的林產品質量標準。只有森林保護技術規程制定得切合實際,并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施起來林農易于接受,那么設定的森林保護目標才能實現,才能保證森林生態安全。只有營林技術規程制定得科學、簡單易行、具有先進性,才能實現森林資源的穩定與增長、森林資源質量的提高,才能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才能為林產品生產提供物質基礎。只有林產品質量標準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且與國際標準接軌,才能保證林產品安全,促進林產品質量水平的提高,才能提高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這3個標準是保障生態安全、繁榮生態文化、發展林業產業的基礎性標準,是整個林業標準的核心。林業工作管理標準等則是圍繞這3個標準,根據林業發展實際,充分考慮林業生產過程中各管理要素和森林生態特性,建立在科學、適用和對現代林業的發展有指導作用的基礎上,從戰略的高度解決林業發展存在的難題。
3我國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依據與對策
3.1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依據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主要依據是:①國家法律法規;②林業法律法規;③標準化法律法規;④國家標準;⑤國際國外先進標準以及標準化管理經驗;⑥其他行業標準和地方、企業標準中可供采用的先進成果;⑦林業標準化過程中的先進成果和經驗;⑧國外先進的林業標準化研究成果;⑨先進的林業科技成果和管理經驗;⑩國家經濟發展趨勢、市場化經濟水平與消費動態、國際貿易動向等。其中①~④為硬性依據,林業標準化活動不得與之抵觸。其他依據均為軟性依據,是提高林業標準化水平的主要渠道。
3.2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對策林業標準化就是以森林保護技術規程、營林技術技術規程、森林工業標準為基礎,以產品標準為形式,以林業管理標準為手段,建立完善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為輔,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林業標準,滿足我國林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做到林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都有具體的標準可循,促進我國林業發展。①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逐步完善我國林業標準體系統籌規劃,對林業標準制修訂的近期、中期、長期計劃統籌規劃,逐步完善,確保標準制定的科學性、適用性和超前性要求。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從當前關系到生態安全、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以及涉及到國計民生、人民生命安全林產品的質量標準、林業管理標準制定為重點,分類制定強制性標準或推薦性標準。在總結我國林業科技成果和先進的生產實踐基礎上,積極引進吸收轉化國際國外先進標準,使我國林業發展與國際接軌。對于林產品標準,包括森林工業產品,要圍繞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重視研究采用高新技術,提高產品檔次,開發一些質量高、安全可靠、環境友好的林產品標準,通過林業標準化協調消費、流通和生產之間的關系,為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國際市場打下基礎。②由上到下,有序推進,逐步建立我國林業標準化體系。首先,加強國家級和省級林業標準化機構建設,建立常設的標準化制修訂、實施與監督機構,負責林業標準制修訂、實施、監督;建立標準化信息管理中心,負責標準化信息、咨詢與標準化反饋信息處理;建立林業鑒定與評估認證機構,負責林業有關認證、監測、檢驗、評估與鑒定工作。其次,加強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林業技術推廣和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將林業標準化工作納入林業技術推廣和行業行政執法日常林業工作中,使得林業管理工作規范化,林業先進技術得到及時推廣。再次,加強林業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在農林院校林業類專業中增設林業標準化課程,組織有關農林院校、林業研究院所開展林業標準化科學研究,提高我國林業標準化研究水平和人才隊伍的實踐能力。③多措并舉,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我國林業標準化工作。首先是加強林業標準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使林農了解林業標準化,尤其是要通過宣傳,強化領導和林業管理工作者林業標準化意識,在林業工作者中普及標準化知識。其次,將林業標準化工作融入林業日常工作中,尤其是要將各種林業行政執法、林業項目工程建設以及其他行業的涉林項目工程,納入林業標準化管理,這樣不但規范了林業行政執法和林業項目工程管理,提高了林業行政執法水平和林業項目工程建設質量,也促進了林業能力水平的提高,還大大促進了我國林業標準化進程。再次,加強林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通過林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的示范效應,起到林業標準化榜樣和帶動作用,有利于林業標準的實施;通過林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的實施試驗,及時發現林業標準化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林業標準的修訂,有利于提高林業標準化管理水平。最后,加強林業鑒定與評估認證工作,尤其是要加強對林業孟杰:我國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技術等級、林業勞動技能等級、林產品質量等級鑒定認證工作,加強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與監察工作,加強林業崗位責任規范實施與監察工作,加強林業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與監察審計,從制度上規范林業工作,促進我國林業標準化進程,提高我國林業現代化水平[5-11]。
4我國林業標準化體系的管理林業標準化體系的管理包括林業標準的制修訂、實施、評價和監督。林業標準化全過程是在國家標準化法律法規和林業法律法規約束下,結合林業的特點展開的。
4.1林業標準化體系管理機構林業標準化體系的管理工作,在國務院標準化行政管理機構指導下,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全國林業標準的宏觀管理工作,制定林業標準化管理法規,制定國家林業標準發展規劃,開展林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監督地方林業標準實施,對林業標準的質量進行評價,組織開展有關林業鑒定評估認證工作(圖4)。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林業標準化機構在省級標準化行政管理機構和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林業標準化管理機構指導下,開展地方林業標準化管理工作,負責地方林業標準制修訂、當地林業企業標準審定、當地林業標準實施監督工作,在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林業標準化管理機構授權下,開展當地林業鑒定評估認證工作[13-15]。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當地林業標準化具體工作。
4.2林業標準化體系的運轉林業標準化體系的高效運轉是林業標準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關系到林業標準體系建設的成敗。根據林業生產過程所涉及的具體范圍和國家政府管理部門的業務與職能劃分,并考慮到資源節約、避免重復、發揮優勢、相互協調的原則,林業標準體系應按照標準化過程,建立分層次運轉的機制。第1層次是林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這是林業標準化的首要任務,林業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有關國務院組成部門或機構參加,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的制修訂工作。林業推薦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林業科研單位、林業院校和其他相關單位參加,特別要邀請林業企業研發機構和林業管理機構中優秀的技術人員參與,在廣泛民主的基礎上制修訂林業標準。林業地方標準主要由省級標準化行政管理機構和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負責,具體的制修訂工作由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林業企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由企業自己按照標準化法的有關規定制定并備案。標準實施之前應進行有關驗證試驗,或對所制定標準的質量進行評價,合格的標準才能正式實施,尤其是在驗證、評價過程中必須確保標準用戶的參加,否則,制定的標準很可能不符合實際或難以實施。第2層次是林業標準的實施工作。林業標準實施的主體是林業管理機構、林業企業、林農和科研推廣技術機構。在實施方面,國家或行業林業標準的實施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地方林業標準實施由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林業企業標準的實施工作由企業負責。不管是哪一個范圍內實施的林業標準工作,都應該建立實施機構,確定設施計劃,并在人員組成方面注意不同專業的協調,提供所需經費的支持。第3次層次是監督與反饋工作。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開放式的林業標準化信息平臺,除了免費林業標準信息和提供免費的林業標準化信息咨詢外,還要建立反饋信息渠道,及時收集林業標準化反饋信息,為林業標準的修訂和科學研究服務。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林業監測手段,對森林資源、生態環境、林產品質量、林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或定期檢測,監督林業標準化實施效果;通過有關林業鑒定、評估、認證工作,檢驗監督林業標準化實施進展情況和林業標準用戶的標準化水平。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林業監測和評估、認證等手段,監督當地林業標準化實施效果,并及時糾正其中的問題。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日常林業標準化效果的檢查監督工作,并及時糾正標準實施中存在的偏差。第4層次是林業標準化科研工作。通過林業標準化科學研究,為林業標準化提供新的理論支撐,創新高效的標準化方法與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