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林業建設工程項目的增加,有效研究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十分重要。本文結合有效的工作實踐,進一步研究林業工程建設過程如何有效采取合理的抗旱造林技術,以保證林業生產質量,為林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效保證促,進林業相關工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林業工程;抗旱技術;研究
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抗旱技術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林業生產效率,保證了林業種植質量。為進一步研究該項技術,相關工作的開展要以區域性林業種植實際為主,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技術,以保證林業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1整地
造林需要通過整地控制出苗率,改善并保證幼林生長環境。為有效改善造林成活情況,需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對林區土地進行適時提前整地,充分發揮整地的效果。例如:通過整地可實現積蓄水分,墑情保持,控制并增加土壤含水率;以整地方式加速土壤熟化,提升土地種植質量,保持并增加土壤肥力。利用充足光照,促進植被發生光合作用,及時消滅土壤病蟲害。常見的造林整地最佳時機為種植前半年,也可在種植前一年雨季進行整地。通常在干旱地區有特殊的地質條件、氣候狀況,因此整地時需要注意蓄水保土、堅持以少破壞原地質風貌為基本原則,以魚鱗坑為主要樹坑類型進行整地,以實際種植情況確定坑的規模。利用適宜的規格提升保墑效果,增強土壤對水資源的蓄積能力。
2幼樹撫育管理
完成苗木栽植后,需要根據種植情況進行適宜的撫育工作。良好的撫育工作可有效減少區域內的災害情況、降低干旱發生率,因此需要將造林技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提升造林抗旱性。同時,提升林木品種的成活率、發育速度。為有效提升林木的成活率,需要對幼苗進行統一管理,在栽植初期需要對其進行修枝處理,促進緩苗期幼苗迅速生根發芽、提升生長速度與質量。在林木種植過程中,需要結合林木的具體生長環境、實際發育情況等確定科學的撫育管理計劃與措施,不斷優化林木的成長環境。主要措施包括:幼林管理、除草松土等,通常需要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在三年內進行2~3次除草,造林第二年,及時調查苗木成活率并適時補植。在起苗后受裸根幼苗根系生長自然條件的限制,極易發生枯死現象,為了緩解根系發育過細的問題,需要優選苗木,選擇根系發達的壯苗,保證種植過程中可充分吸收土壤營養物質,有效吸收水分,進而保證苗木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在栽植苗木過程中,要堅持隨起苗隨栽植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降低苗木根系水分蒸發的可能性。
3有效的技術措施
3.1采用容器苗造林
在干旱地區進行苗木種植時,常見的為使用容器苗技術進行造林,在土地貧瘠的淺山區效果顯著。為保證貧瘠土地、溝坡、梁峁等低質土壤中的樹苗成活率,降低種植經濟損失,控制苗木生長質量,需要及時采用容器苗技術。在干旱地區常見的容器苗技術品種為油松、樟子松、側柏等,通過容器苗技術改善抗旱造林情況,實施技術改革,提高樹苗成活率。栽植樹苗時為保障不破壞土地,需要在除去容器底過程中確保其他位置不動,保障根系的完整性,大大提升苗木成活率。控制樹苗入穴深度,保墑壓土,用細土覆蓋坑口。通常情況下,容器苗種植裸根苗成活率遠高于普通樹木成活率,有實踐數據證明采用容器技術種植成活率明顯提升,利用容器可保證根系的完整性,有效縮減種植時的緩苗耗時,促進苗木更早進入良好的生長狀態,提高苗木成活率、促進其生長。
3.2采用覆膜造林技術
林業種植需要充分覆膜技術,提高抗旱造林技術的有效率,增加林木成活率,采用覆膜提高林木的生長質量,有效減低林木枯死率。應用覆膜技術處理后的土地,土壤濕度有所改善,可控制根系蒸發率,并有助于提升苗木生長發育的溫度。利用覆膜技術,將苗木控制在相對高溫、條件相對穩定的區域內,利用此方式大大提高林木種植成活率,保障林木種植質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由外向內預留一道縫隙,將樹苗種植在已處理完備的淺鍋底型樹坑中,控制穴洞邊緣始終不高于地面,保障覆土厚度為6cm左右,保障土壤無透氣,確定土壤空隙。控制栽植澆水率,提高其成活率。
4貯存水資源
實施開展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時,需要重點解決水資源問題,通常情況下,常見的水資源供給方式有兩種:一是對水資源應用保水劑,利用新型高分子樹脂材料,在保證原有狀態的情況下,促進水資源的充分吸收,當水資源呈現飽和時,可在土地中利用水資源,保障短時間內苗木水分充足,滿足其生長所必需的水資源。二是水資源供給方式為應用覆膜技術,通過對苗木覆膜,有效控制并減少水分蒸發率,保障土地水分減少流失,最大限度地保證苗木生長所需水資源,控制幼苗時期的蓄水量,為苗木生長提供水分保障。
5造林密度與林分結構
為充分建立林木可抗旱的空間,促使抗旱林形成良好的生長結構,需要根據林木具體生長情況,選擇最佳的種植密度,為苗木生長發育提供充分的營養吸收空間。例如:干旱地區需要根據土壤缺水情況適宜選擇稀植方式。同時也可根據土壤含水量適當采用混交林進行種植,常見的混交林類為針闊混交、喬灌混交等,同時要結合種植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苗木株距、調節行距,促進并增加林木吸收土壤營養物質,保證林木光照充足。
6結語
林業工程建設利國利民,為進一步提高建設水平,有效分析林業抗旱技術是必要的,相關研究人員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積極引入更加完善的技術措施,確保林業工程建設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仲冰.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措施[J].科學技術創新,2018(31):127-128.
[2]張新彬.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措施[J].現代農業研究,2018(02):94-95.
[3]高年勇.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相關問題及應對措施[J].農技服務,2017,34(21):48.
[4]王玉凱.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問題及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15):145.
作者:王博 單位:國有黑山縣機械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