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基層農技人員鄉村振興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越來越多的農技人員認識到在鄉村振興工作進程中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生產方式轉變、實施全程績效管理以及加強環境治理的重要性。農技人員隊伍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須全身心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推動地方產業發展,才能成為農戶脫貧致富的硬動力。筆者作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常年游走于田間地頭進行農業技術指導,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總結了一些工作經驗以供參考。
1提高個人技能,帶動產業發展
在技能提高方面,基層農技人員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許多新問題、新需求都需要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所以,基層農技人員不能固守傳統技能、老方法不變,而是要不斷鉆研學習新技能,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積極參加各種農技培訓班、政策指導班等,同時多與專家溝通,搭建專家和基層的橋梁,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另一方面有利于專家掌握第一手基層需求,更精準地確定研究方向。在學以致用方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必須依靠科技。所以,基層農技人員一方面要加強學習,另一方面要確定目標。實踐工作中,農技人員應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主題,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術,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基于調查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習目標,掌握農民最緊迫的需求,把最貼合實際的農技帶“下鄉”。此外,學習農技知識要圍繞當地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確保農民增收;加大科學指導力度,積極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工作,引導群眾進行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利用示范效應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結合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深入農戶家中進行義務宣傳,讓農戶能夠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和相應的國家政策,將國家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對農戶進行“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宣傳教育活動,帶動周邊的農戶一起學習科學技術,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1]。
2搭建技術交流平臺
基層農技人員上接專家、下連農戶,是農業技術交流平臺的一線實施者。實際工作中,農技人員要結合當地情況,搭建整合推廣平臺和技術交流平臺。整合推廣平臺要統一供應、統一工藝、統一銷售,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把分散的農民連結起來進入市場,為農民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力爭使農民增收、合作社增效,使平臺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火車頭。技術交流平臺旨在為農民傳播科學知識,讓農民掌握最新農業生產技能,幫助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操作中,可以依托農家書屋工程引進相關書籍,提高農戶學習科學的意識和熱情;聯系農業專家教授,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農業推廣項目資源,指導老百姓科學種田,并長期為村民免費提供科學技術知識,鼓勵群眾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實現高校、科研院所和基層的對接,促使技術交流平臺營造出一種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3引進推廣先進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引導村民發展種植業,其中科學種植是關鍵。基層農技人員應注重科技成果的引進和推廣,千方百計增加科技含量。一方面,基層農技人員要經?!白叱鋈ァ?,為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學習種養植技術和先進經驗,再把學來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農民。在引進新品種的過程中,基層農技人員要對品種的適應性、技術操作要求以及生產效益等進行全程記錄,掌握各種數據,通過試驗總結其適應性,以便因地制宜地開展后續培訓。另一方面,在實用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的同時,基層農技人員要注重科普陣地的建設??梢耘c基層政府溝通,籌建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科普場地,結合當地農事開展工作,提高廣大農戶科學種植水平和整體素質,進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農村建設。
4不斷以科技創新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傳統農業要創新,創新靠科技進步。基層農技人員要圍繞科技創新這個核心,狠抓科技推廣、示范以及開發,提升科普惠農的績效水平。一是技術創新,革新種養植模式,按照“環境生態化、技術標準化、品質無害化、產品品牌化”的要求,加大對化肥、農藥、激素的監管力度。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的操作規程,嚴格控制化肥農藥和激素的用量,最大可能提高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的比率,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微滴灌、生物疫苗等高新技術;二是模式創新,不斷探索農業新消費模式,如農業公園、農業認養、田園綜合體以及共享農業等[2],讓科技的發展加上創新的模式,賦予傳統農業新的動能,帶動產業致富;三是思維創新,推動農業與經濟、科技、教育等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基層農技人員要認識到現代農業并不是單一經濟形態,農業和經濟、科技、教育等各領域都有融合發展的趨勢和可行性,要與科技成果緊密結合,鼓勵思維開放,多方合作,實現共贏。
5健立科學的管理方式
科學管理是農業產業做大做強的根基?;鶎愚r技人員在輔導產業發展時要把準發展方向,傾聽農戶呼聲,決策做事要合民意。比如,在農作物生產、銷售環節,可采取“基地+農戶”的分散生產和全程統一測土供肥、統一供種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植保服務以及統一訂單銷售的模式,先簽訂單后組織生產,確保農戶與大市場對接,消除農戶心中對市場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結合科普活動,解決農戶單兵作戰易出現的技術難題[3]。這種管理模式不僅可形成人人學技術,依靠技術致富的良好氛圍,又可潤滑干群關系,促進社會穩定,進而推動地域內種植結構的調整,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一套科學的管理模式。
6堅持示范推廣,保障農業增收
一切農技培訓和產品推廣都是為了讓農民增收。基層農技人員在種養殖過程中要持續加快技術推廣應用,推動產業的優化提升,實現科學發展。在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過程中,可通過舉辦新品種產量、品質對比現場會,邀請農科專家、技術員、各鄉鎮村辦農科員和種植大戶進行實地對比,進而選出高產優質的新品種用來推廣種植。通過科普示范、輻射帶動,有力推動種植基地種植水平的提升和產業化的健康發展,保障農業增收。
參考文獻
[1]張紹富.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研究[J].農家參謀,2018(18):29,47.
[2]魏超.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7(12):7.
[3]崔大禹.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8):169.
作者:張朝棟 單位:長垣縣農林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