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開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課程的目標以及開發的過程
(1)確定“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的目標課程“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是農業機械技術應用的課程,重點目標是講解農業機械維護、使用以及培養相關職業能力,依據現實工作任務選擇課程和劃分內容,側重將實際與理論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工作任務過程中培養獨立確定方案計劃、獨立實施和獨自評估的能力。
(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開發的過程——基于中職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第一,對農業機械專業相關的職業崗位作調研,分析工作任務。課程開發小組通過與用人單位、專家與畢業生等多方交流溝通,確定中職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專業可以從事這樣的職業崗位:農業機械的維修和檢測、農業機械售后服務和營銷、農業機械維護和使用、農業機械監督管理等。分析職業崗位的現實工作任務,依據工作任務的典型特征以及重要程度確定典型工作任務,主要有:日常保養農業機械、駕駛拖拉機、檢測維修農機、鑒定農機具的故障、聯合收獲作業等。第二,確定中職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的能力目標以及工作領域,并且課程定位。通過分析職業崗位,中職教師主要培養該專業的學生以下能力:管理農機能力、修理農機能力、加工一般農機的能力、調試和裝配農機的能力;推廣農機技術的能力等。
針對上述的典型工作的任務進行歸納和總結,行動領域主要有保養和使用拖拉機、駕駛農業機械、維護和使用農機液壓系統、維修與檢測農機、調試和裝配農機等。中職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是農業機械應用的專業課程,定位主要考慮以下幾點:掌握學生學習的規律,選擇貼近農業實際生產的工作任務安排教學,側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熟悉作業機械的調試、維護、安裝和使用等技能;將職業資格與教學內容結合;學習設計情境;考核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培養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基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可以為中職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打造完善的實踐基地和平臺,為中職學生踏上職業崗位奠定基礎。第三,設計學習教學情境以及實施。基于原先的教學模塊,參考國內外的教學先進模式,實施“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改。通過分析課程相應的典型工作任務,依據學生學習的規律,把典型工作任務設計為學習型的任務,依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則建立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習情境有著相應的一個工作過程。比如鼓舞聯合收割機的維護和使用,可以有收割臺、脫谷部分、谷物收割三個工作過程。每個情境依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6個步驟進行。在過程中,除了基本的教學設施,還提供廠家維修手冊和其他參考資料等,為學生獲取資訊提供便利;通過學生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對學生完成質量、態度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此外,還要注重考評。學習情境考評主要是過程、目標、階段三種評價結合的方式,并且綜合技能和單項技能結合。側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制定具體的評價方法。
二、教學效果
一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以農業機械的使用和維修為主要線索,把農業機械維護和構造結合,在維護和使用的過程中,學生自學和教師講解結合,更加生動具體,有利于學生學習;二是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加強團隊合作。在教學情境中,設計團隊合作的工作任務,方便學生將書本與實踐結合,建立過程知識,強化學生的動手和創新精神,不僅可以快速完成工作任務,而且培養團隊精神應對日后職場的各種挑戰。如建立一個學習平臺,由4-6名中職學生構建一個小組,在平臺學習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這樣的平臺通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自學的能力。教師、培訓中心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負責指導學生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任務,使得理論與實踐結合,建立過程知識,深化工作過程的理解與認識。
基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中職農業機械使用和維護課程,構建了一個嶄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實踐表明,不但顯著提高中職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職業能力和素養,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而且為其他課程改革樹立了榜樣,促進教學課程改革。
作者:譚樹迎 單位:山東省無棣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