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銼削工藝在農業機械設備維修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經濟以及農業、工業等迅速發展,越來越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并且已經逐漸成為高職院校重點發展和培養的方向。由于農業不斷發展,在維修機械設備的過程中,鉗工工藝是十分重要的,鉗工工藝中的鋸割和銼削工藝的關鍵,需要相關操作人員了解和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和知識,目前,大部分設備都是機械化的,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會需要手工操作,是操作人員需要掌握的重點技能,應該了解基本鉗工知識,充分分析在農業機械設備維修的過程中,鋸割和銼削工藝的作用和效果,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促進農業的發展。
鋸割工藝主要就是割去損壞零件、下料等。
1.1手鋸
1.1.1手鋸構造。手鋸構造基本包括鋸條和鋸弓,鋸弓包括兩種形式,可調式和固定式,一般情況下鋸條長都是300mm,厚0.6mm,寬12~13mm;鋸齒分為三種規格,包括細、中、粗。鑒定上述三種鋸齒規格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依據每25mm范圍內的鋸齒數目,也就是說24~30個齒輪屬于細齒鋸條;20~22個齒輪屬于中齒鋸條,14~18個齒輪屬于粗齒鋸條。細、中、粗三種鋸條主要切割對象是:細齒鋸條主要就是用來切割比較厚的型鋼、厚壁管子、硬度高的鋼;中齒鋸條主要就是用來切割比較厚的型鋼、厚壁管子、中等硬度的鋼;粗齒鋸條主要就是用來切割低碳鋼、鑄鐵、青銅、鋸紫銅、鋁等軟金屬。
1.1.2鋸割操作。第一,安裝鋸條。具備適應程度的鋸條來講,如果過緊或者過松會折斷鋸條,鋸齒尖端向前。第二,夾持工件。工件需要安裝在虎鉗上,在靠近鉗口的位置進行鋸割,并且盡可能放置在鉗口左側。第三,鋸割操作。在進行鋸割的時候,需要關注操作姿勢以及鋸割的方法。一般情況下,起鋸都是從工件前邊傾角15°的位置進行切割,然后對平面進行切割。在剛開始起鋸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利用手指來限定鋸位,起鋸也可以使用三角銼。起鋸的過程中需要速度緩慢、較小壓力、比較短的行程。起鋸之后需要扶正鋸弓,并且需要恢復鋸割的速度,基本上最合適的就是20~40次/min,也就是硬料需要慢一些,軟料需要快一些,需要長的行程。在實際割切的時候,工件會發熱,此時需要進行冷卻,避免出現退火,如果是鋸鑄鐵,不需要加入冷卻液。
1.1.3鋸割實例。軸類和圓鋼零件:在虎鉗上放置工件,需要保證具備和工件中心垂直的切割鋸條位置,避免出現鋸偏問題。如果具備比較大直徑工件的時候,想要確保平整的鋸口,應該進行分次割切,不僅不會鋸片,還會節省力氣。鋸管子:此時不應該一次鋸到底,避免出現鋸齒崩缺,需要在鋸管內壁的位置上進行小角度轉動以后再進行割切。
2銼削工藝在農業機械設備維修中的應用
農業機器設備維修過程中已經開始大量應用銼削工藝。例如,銼修零件、銼削零件等。
2.1銼刀可有把銼刀分為兩種,什錦銼和普通銼刀。
2.1.1普通銼刀。依據不同的斷面形狀可以把其分為五種,一是三角銼,適合使用在銼方孔、平面、60°的內角度上。二是半圓銼,適合使用在銼圓孔、內圓弧面、平面上。三是圓銼,適合使用在銼圓孔、內圓弧面。四是方銼,適合使用在銼方孔、平面。五是平銼,適合使用在凸弧面、外圓面、平面。具備兩種銼刀規格:一是,依據長度可以被銼刀分為以下幾種:300mm、250mm、150mm、100mm。二是,依據銼齒的粗細可以把其分為以下幾種:粗齒銼、極細齒銼、細齒銼、中齒銼。粗齒銼比較適合使用在銼軟件舒和余量銼削中,細齒銼比較適合使用在銼硬金屬和精加工金屬表面;中齒銼適合使用在粗加工以后;極細齒銼適合進行最后的表面打光。
2.1.2什錦銼(整形銼)。相比較普通銼來說,什錦銼比較小,分為以下幾種,6把、8把、10把、12把等,具有與普通銼相同的斷面形狀,但是也有不同部分,果斷面是平行四邊形、菱形以及橢圓形等。這種銼比較適合使用在普通銼,不適合進行加工或者精密加工的工件中。
2.2銼削操作
2.2.1銼刀的握法。一般來說,都是左手手掌壓在銼刀前端、右手握銼柄,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利用左手半握拳的形式來拿住銼刀前端。
2.2.2銼削的姿勢。需要具備適當高度夾持工件,主要就是方便進行操作;在進行銼削的時候,需要保證平穩推銼、平正掌銼,配合好自身姿勢,用力得當的兩手推銼,進行回程的時候不可以用力;防止銼削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需要重迭交叉運行銼刀。依據實際加工需求和加工面大小,可以使用三種方式進行加工,移銼法、交叉銼法、推銼法。
2.2.3銼削起步。在開始進行銼削的時候,需要把身體適當前傾大約10°,當銼刀大概運行到自身1/3的時候,需要前傾15°。在實際進行銼削的時候,需要嚴格要求體能,特別是在進行粗銼的時候,會大量消耗體力,因此,需要正確了解銼削的精度和速度。剛開始進行出銼的時候,需要利用自身力量來保證銼刀向前運動。
3結語
總而言之,鋸割和銼削工藝在農業機械設備維修中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的發展。
作者:荀峰 孔令平 單位:曲阜市農機技術推廣站 曲阜市農機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