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思考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氣象防災減災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合理利用氣象服務使農民最大程度降低氣象災害損失,促進農業經濟長期穩步發展是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本文對瑞麗市氣象局在農業氣象服務方面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為更好地讓氣象服務于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氣象;防災減災
引言
隨著氣候變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氣象多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農業對氣象服務越來越依賴。當前的傳統農業正向現代農業轉型,為農服務產品卻停滯在傳統農業時代的服務模式,與新形勢下農業的矛盾與日俱增[1]。在這個大背景下,氣象防災減災越來越受大眾所關注,合理利用氣象服務使農民最大程度降低氣象災害損失,促進農業經濟長期穩步發展是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
1瑞麗市典型農業氣象災害
農業氣象災害是指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因達不到必要的氣象條件而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的自然現象[2]。瑞麗地處北回歸線北側,屬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地貌復雜,海拔落差大,立體氣候突出,具有干濕分明、夏長冬短、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冬季多霧等特點。這些自然環境因素,給瑞麗帶來了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雷電等氣象災害。據統計瑞麗市近34a的氣象災害情況發現,瑞麗市遭受氣象災害最多的是暴雨洪澇,其次是大風,干旱、冰雹、霜凍、低溫冷害、連陰雨等時有發生。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從百萬到千萬元不等,如2014年因暴雨洪澇和風災導致直接經濟損失7125.84萬元,是近10a來經濟損失最多的一年。
2瑞麗市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現狀
2.1為農業防災減災提供的氣象服務內容
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農民種植的作物也逐漸轉向經濟作物,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提高天氣預報水平和氣象服務產品質量,才能滿足現代農業氣象的需求。瑞麗市氣象局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開展“三農”專項氣象服務,提高氣象服務水平,盡量減少由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2.1.1提供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災害性天氣無可避免,但是氣象部門可以通過大數據模擬、氣象衛星、雷達等手段提前預知災害性天氣,從而可以提前進行有效的預防。隨著網絡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瑞麗市氣象局建設了42個區域自動站,監測著瑞麗市各鄉鎮的天氣變化情況,為預報預警提供重要依據;全市范圍安裝了50塊氣象電子顯示屏,遍布瑞麗市委、政府、人大、政協,各涉農部門、各鄉鎮、農場及村委會,是氣象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天氣過程來臨前,制作重要天氣消息,通過短信、微信等手段提前告知市民注意防范。針對高溫、干旱、暴雨、大風等危害性天氣,氣象部門提前預警短信,及時讓市政領導、相關部門人員及農民提前做好氣象災害防御準備。
2.1.2提供農業氣象專題服務根據農業服務需求,為廣大農民提供天氣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產品和農事生產建議。每年年初制定《瑞麗市氣象服務周年方案》;每月制作短期氣候預測、氣候影響評價,發送至農業局、各鄉鎮、市委、政府等部門和單位,為農事活動提供決策依據;在春耕春播、秋收秋種等關鍵農時或遇有重大農業氣象災害,及時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提供“直通式”服務。
2.1.3建立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應急保障體系與農業、林業、國土、水利、民政5個涉農、涉災部門建立聯合調查、聯合會商、聯合制作、聯合等協同服務機制。與水利局共享共用230個預警大喇叭設施。與林業、國土局、水利局聯合森林火險等級預警預報、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預警、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在瑞麗市政府主導下,市氣象災害防御領導小組組織全市3鄉3鎮2個農場完成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制定;組織完成全市46個行政村(社區、農場辦事處)氣象災害應急行動計劃的制定,進一步健全了瑞麗市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應急聯動機制。與國土、水利部門聯合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演練工作。通過聯合開展應急演練,檢驗各部門職責的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情況,進一步提高有關部門應對突發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理能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積極參與地方政府和科技部門組織的“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三下鄉”“世界環境日”“防災減災日”,及氣象部門的“3.23世界氣象紀念日”等大型活動,開展氣象科普教育活動,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及氣象防災減災專題宣傳活動,向全市公眾和青少年廣泛普及氣象科學知識和防災減災知識。
2.1.4在鄉鎮開展氣象“三農”專項服務瑞麗市氣象局2016、2017年連續2a實施“三農”項目建設。建成一支近300人的鄉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實現每個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社區均有氣象信息員,依靠信息員傳遞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和及時收集農業氣象災害。瑞麗市氣象局在姐相鄉、戶育鄉、勐秀鄉、勐卯鎮、弄島鎮、瑞麗農場管委、畹町農場管委、畹町鎮、姐告開發區等鄉鎮建立了9個氣象信息服務站。通過氣象信息服務站和氣象信息員的宣傳、分發、收集氣象信息,解決了預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問題,為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和傳播發揮了橋梁作用。完成中小河流流域、山洪溝和滑坡、泥石流隱患點的普查資料,暴雨洪澇風險普查,相關數據已錄入平臺。制作完成了各鄉鎮暴雨風險區劃地圖;制作了瑞麗市全年各月氣溫、降雨、日照等氣象要素分布圖。制定完善了《瑞麗市暴雨誘發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預警業務規范》、《瑞麗市暴雨誘發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業務規范》。
2.2農業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瑞麗市氣象部門為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采取了很多對策,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農業氣象防災減災還存在著很多難題: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體系不健全,災害信息收集不全面;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渠道有限,很難確保農戶可以及時收到預警信息;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受眾面小,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了解不夠;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不足,政府主導性較弱,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的應對能力不足;部分地區氣象防災減災宣傳不到位,農民缺乏防災避災意識。
3改進農業氣象服務措施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加強氣象服務,在服務過程中找問題,并不斷改善,才能保證氣象信息的準確性,才能使農業穩定發展;必須在永遠變化的氣候中找到準確的氣象服務信息,并及時細致服務農業生產來實現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3]。
3.1完善基層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應急保障體系
以現有的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應急體系為基礎,加強政府機構的主導力量和部門聯動,根據瑞麗市最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制定出合適的防災應急預案,以最快的速度、最可行的方式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4]。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預防機制,加強對氣象信息員和鄉鎮信息站的管理,在發送預報預警和收集災害信息上,確保氣象災害信息上傳下達的通暢。
3.2加快建設適應現代化農業的觀測站,提高氣象災害監測能力
氣象綜合觀測網絡要達到高時空密度、自動化的要求,氣象相關數據要及時、準確、高效,將多方面的氣象資料匯聚到一起形成綜合數據庫,經過系統分析,做出正確判斷[5]。防災減災中最重要的環節便是災害監測,只有準確的實況監測才能提高預警信息的準確性和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瑞麗市目前雖已經建成42個區域自動站,仍有地區沒有覆蓋,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變化,調整和完善區域觀測站勢在必行,特別是在種植經濟作物集中的地區需要加建氣象自動站,實現對主要農業區氣象資料的準確監測,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地方財政適當增多氣象監測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完善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應急體系基礎建設。
3.3整合氣象與農業數據,完善農業氣象信息共享平臺
氣候的多變導致氣象信息的準確性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但通過大數據整合、集約化處理數據信息等手段,可以使氣象信息更加準確,預警能力提高[1]。提高對高新科技的投入,完善氣象信息數據庫管理,整合數據并進行處理,建立與農業、水利等行業資源實時共享平臺,讓氣象信息最大化地得到利用。目前云南省氣象局已經開發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平臺,瑞麗市氣象局也將推廣該平臺,并利用其平臺對瑞麗的特色農業產業開展服務,在平臺準確的天氣預報、災害預警、在復雜天氣或關鍵農事季節提供專題等信息,科學有效地指導瑞麗市特色農業生產。
3.4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及服務產品質量
必須加強氣象服務方面的服務,才能保證氣象信息的準確性,因此必須先武裝自己。利用現有數據對天氣和氣候的變化有一定了解,加強對天氣的實時監測、衛星、天氣雷達、自動站和數值模式的管理,從而提供準確的天氣信息,保證信息的質量。對氣象業務人員開展培訓活動,特別是農業氣象方面的知識,使工作人員都成為具備一定分析天氣形勢能力和制作優秀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的專業人才。開展本地特色氣象服務,提升氣象信息的針對性。在實施“三農”項目時,與農業大戶溝通交流,了解農民群眾的需求,并根據農戶和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及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具體需求,開展農事活動氣象預報。如分別針對橡膠、咖啡、香蕉、柚子、百香果等產品,在必要條件下,發送“農業氣象專報”等產品,聯合農作物的指標判別,開展農業氣象預報、預警。
3.5加大移動媒體的利用,做好信息傳遞
農村村落分散,山區信號差等原因,信息傳播速度緩慢。隨著媒體和各平臺的廣泛應用,可以借助手機、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媒介推廣天氣信息;還可以與廣播、電視和電信部門合作,加快擴散傳播的速度,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3.6加大鄉村氣象科普宣傳力度,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目前,氣象科普大多是面向市區的市民和學校學生,直接到鄉下進入村寨做科普的機會較少,應該抓住實施“三農”項目的機會,把氣象科普帶到村寨,以圖片和口頭講述的形式對農民進行科普,讓他們知道如何處理災害,做到預防工作;把溫濕度、氣壓、光照、風等氣象基礎知識傳遞給農民,使民眾以天氣狀況為依據做好人工授粉、除草、施肥等農事活動;邀請農業專家以培訓會、講座、技術推廣等形式對鄉鎮領導、農業大戶和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普及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方法,在農業防災減災中得到實踐。
4結語
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對農業生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何保障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今社會的重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氣象部門的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氣象預報的精確度也有大幅提高,但是氣象工作人員仍須適應不斷發展的農業生產,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農業氣象服務,將氣象信息及氣象災害預警工作做好,使氣象信息更好的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磊.智慧氣象在農業防災減災服務中的應用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3):217.
[2]胡毅,李萍,楊建功,等.應用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0.
[3]魏新東,魏新梅,李永善,等.氣象為現代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6):12.
[4]盧雙玲.關于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2(8):409.
[5]萬夫.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的作用[J].北京農業,2014(24):141-142.
作者:李明鳳 單位:瑞麗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