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產品價格農民增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4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而來自家庭經營收入為1746元,占59.5%,12005年東營市農民人均純收入4602.74元,而家庭經營純收入為3074.53元,占66.80%2,可見農產品(農業、牧業、漁業、林業產品)收入構成了農村居民主要收入。農產品價格高則農民收入多,農產品價格低則農民收入少,增產不增收。為了增加糧食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政府在1994年和1996年大幅度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每次增幅達40%,結果導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這兩年分別比上年上漲32.43%,22.05%。3可見,農產品價格直接關系到農民收入。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于我國糧食安全、農村勞動力就地轉化、農業利潤上升吸引金融投入、農民增收拉動內需及建立農村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實證分析
1,模型設計
農業貸款的增加、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的上升能促進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因此,設計模型為Y=AIaP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其中任意一個因素的增加都會帶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故此模型符合上述假設條件。若對兩端取對數則:
㏑Y=㏑A+a㏑I+b㏑P.
這樣轉化為二元線性回歸模型,我們可以用OLS法進行回歸分析,a為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農業貸款彈性,b為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彈性,I為農業貸款金額,P為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
2,數據說明
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中,1992~2000年為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2001~2004年為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將其以上年為100的價格指數,經過變換,以1990年為100進行推算而成。又由于東營市統計年鑒中缺失近幾年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所以直接用全國的指數代替,雖有差異,但差異很小,不致于影響整個計量研究中價格影響因素的定性判斷,是可以接受的。
3,計算結果及檢驗
農業貸款單因素分析
㏑Y=0.795+0.498㏑I.(1)
R2=0.909=0.901F=109.952T=3.28910.486
查表F0.05(1,13-2)=4.84T0.025(13-2)=2.201
檢驗通過(一元回歸兩者檢驗結果一致)
農業貸款、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兩因素分析
㏑Y=-0.298+0.441㏑I+0.630㏑P.(2)
R2=0.949=0.939F=93.590T=-0.69010.3912.816
查表F0.05(2,13-2-1)=4.10T0.025(13-2-1)=2.23檢驗通過
由上述回歸方程(1)可知:農業貸款對農民增收影響明顯,擬合度很高,F、T檢驗通過,伴隨概率為零,能很好地表示農業貸款與農民收入變動之間所具有的穩定的函數關系,即金融貸款是決定農民收入變動的重要因素。
回歸方程(2)加入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后,擬合度由0.901提高到0.939,F、T檢驗都通過,可見,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也是決定農民收入變動的另一重要因素。㏑I的系數為0.441,說明農業貸款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0.441個百分點,㏑P的系數為0.630,說明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上升一個百分點則農民人均純收入上升0.630個百分點,可見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對農民增收更快,影響更大。
三,措施
1,大力發展價格優勢產品生產,對大宗農產品實行“綠箱政策”保護,“黃箱政策”補貼
對價格優勢產品,如蔬菜、海水產品、禽畜產品、部分干鮮水果等,我們應該加大投入,一方面通過改良品種扶持老品牌、培育新品牌,使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盡量增加加工增值產品出口,減少原料性農產品出口;另一方面注意防范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東營市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對農藥、獸藥殘留量加工過程添加劑進行專項整治并長期保持,對禽畜產品加工安全方面按國際標準(或其他國家地區規定),使用指定設備消毒,對出口農產品包裝材料以及出口檢疫等方面的規定,我們要及時收集、跟蹤,積極采取措施,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計劃”,大力發展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
對大宗農產品,東營市已失去競爭力,但其關系到糧食安全及大部分農民增收問題,必須要高度重視,發展高產高效糧食生產,充分利用“綠箱政策”,加大對大宗農產品生產的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培養科技人才,培育新品種。同時由于糧食生產存在收益遞減規律,必須對其生產給予特殊的補貼,根據入世協議,我國的農業補貼可達農業總產值的8.5%,據此計算東營市農業補貼可達4.097億元,而東營市財政補貼還有較大空間,因此,要積極運用“黃箱政策”在允許范圍內加大對農民補貼,而且要集中支持優質大豆、玉米、小麥、棉花的生產與經營,以培育與增強其競爭力。同時鞏固儲備制度,通過“旺吞淡吐”的手段,平抑農產品價格的波動。
2,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方式的轉變
(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林、牧、漁等的比重,進一步加大林、牧、漁的比重;在種植業中,發展高產高效的糧食生產,保證糧食總體平衡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蔬菜、花卉、棉花等優勢產品,同時開發產量高質量好的優良品種。
(2)調整農業區域結構,減少大路貨生產,多生產本地優勢農產品,如冬棗、棉花,爭取國家在東營市建設石油、糧、棉、油等戰略物資儲備基地,發展儲備經濟。開發黃河三角洲,整治鹽堿地,種植優質牧草,大力發展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