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農業產業建設問題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農業企業(包括農戶)、消費者和政府,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通過實施多功能農業產業化所形成的橫向功能產業體系和縱向產業鏈協調發展的高效農業產業體系。[1]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及“十二五”規劃綱要都先后提出了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發展任務。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構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河北省農業區域特色明顯,不同縣市資源稟賦各異,邢臺是河北省典型的農業大市,對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問題的研究,對于我們加快構建河北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意義重大。
一、農業基礎投入不足
農業基礎投入狀況可以從農村固定資產原值、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生產用房屋及建筑物資產、役畜及產品畜、大中型鐵木農具、農林牧漁業機械、農業與工業固定資產之比等方面考察。
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來看,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慢。2006年邢臺市農村固定資產原值增長了8.66%,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09%,二者之間增速差距近2%。2007年二者差距拉大到7.5%左右,2008年二者差距有所下降,還不到4%,但是2009年卻快速地拉大到14%。
與此同時,雖然役畜及產品畜這種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代表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但是大中型鐵木農具和農林牧漁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仍然增長速度較慢,大中型鐵木農具的增速由2006年的2.07%增長到2007年的9.14%,2008年下降為7.05%,2009年又增加到8.54%。2006年農林牧漁業機械增速為4.02%,2007年和2008年一直維持在5%,2009年增加到11.75%。由此可見,與其他農村投資相比,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特別是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增速較慢,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需要。
與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相比,農業與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05年二者的比率為0.3478,2006年縮小到0.3290,2007年為0.2816,2008年變為0.2674,2009年為0.2046,二者的差距一直處于拉大的趨勢。
總之,與工業相比,農業投資額及比重都還比較低,用于農業的資金投入非常稀少,根本無法適應邢臺市滿足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目標要求。由于缺乏資金的投入,農業的基礎設施無法得到改善,機械化水平低下,市場組織少,農業市場信息渠道不暢通,這些都嚴重阻礙了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設。除此之外,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矛盾尖銳,大多數農業企業都為中小企業,嚴重影響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進程。
二、農業結構不合理
農業結構不合理可以從年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關系以及增長變化情況來展現。2005年邢臺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26660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211572萬元,林業產值22804萬元,牧業產值866066萬元,漁業產值3699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62459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為53.45∶1.01∶38.21∶0.16∶7.17,而河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為48.37∶1.54∶43.23∶3.05∶3.8,相比而言,邢臺市的農業產值比重仍然偏大,比河北省平均水平高5個百分點,而畜牧業則比河北省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邢臺市農業的整體水平偏低。不過,邢臺市農林牧漁服務業在農業中的比重比全省平均高出4個百分點,這說明邢臺市農業的整體水平在不斷進步。
2006年邢臺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40344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315887萬元,林業產值26080萬元,牧業產值872154萬元,漁業產值472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84598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為54.75∶1.08∶36.29∶0.2∶7.68,與2005年相比,農業產值的比重略有上升,升幅為1個多百分點,林業和漁業產值以及農林牧漁服務業比重也略有上升,升幅不大,而變化較大的是牧業,下降了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06年河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為50.32∶1.6∶41.01∶3.13∶3.94,體現出了與邢臺市類似的增長特點,但是橫向比較,邢臺市農業產值比重仍大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牧業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7年邢臺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572124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560713萬元,林業產值31612萬元,牧業產值784800萬元,漁業產值4219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90780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為60.68∶1.23∶30.51∶0.16∶7.42,與2006年相比,農業產值比重繼續上升,升幅超過6個百分點,林業和漁業產值以及農林牧漁服務業比重也略有上升,升幅不大,而牧業比重急劇下降,降幅達到近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07年河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為50.23∶1.59∶40.25∶2.93∶4.99,體現出了與邢臺市類似的增長特點,但是變化幅度較之邢臺市要溫和許多。橫向比較,邢臺市農業產值比重要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7個百分點,而牧業水平則要低7個百分點。
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比例為59.77∶1.03∶30.99∶0.16∶8.05,與2007年相比,農業產值比重略有下降,牧業產值比重略有回升,但是總體變化不大。而與此同時,全省平均水平變化較大,農業產值比重下降了3個百分點,而牧業水平上升了3個百分點。橫向比較,邢臺市的農業產值比重要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牧業要低出近10個百分點。
2009年邢臺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781385萬元,其中農業產值為1645642萬元,占比59.17%,林業產值50895萬元,占比1.83%,牧業產值858604萬元,占比30.87%,漁業產值4122萬元,占比0.15%,農林牧漁服務業222122萬元,占比7.98%,而同期河北省的農業總產值的構成為49.82∶1.65∶40.13∶2.85∶5.55。由此可見,邢臺農業生產經營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糧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經營規模比較小,從而無法在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而且蔬菜、生豬、牛、羊等種養業發展緩慢。全市蔬菜種植面積83.6萬畝,總產282.1萬噸,僅占全省產量的4.4%,排在全省倒數第2位。每畝單產3374千克,排在全省倒數第3位,只相當于石家莊市的64%,由此可以看出邢臺市的蔬菜生產發展緩慢。
生豬存欄115.5萬頭,肉牛存欄17.9萬頭,羊存欄76.9萬頭,分別排在全省第5位、倒數第3位和末位。肉類產量25萬噸,居全省第8位,人均占有量36.5千克,處于全省末位,比全省平均值57.5千克低21千克。因此加速發展蔬菜種植和畜牧業將是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任務。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
農業產業化發展可以從主導產業變化、主導產業聯系的龍頭企業(集團)、專業市場和中介組織個數、主導產業的銷售額、龍頭經營組織利潤總額和主導產業聯系農戶的戶均純收入等方面考察。
從主導產業變化來看,2005年邢臺市共有20個農業主導產業,其中5億元以上主導產業個數為6個,2009年兩項數據分別變為22個和9個。5億元以上主導產業個數增加了3個,說明邢臺市農業產業化水平在不斷增強,但是整體的主導產業個數還比較少。
從主導產業聯系的龍頭企業(集團)、專業市場和中介組織個數來看,2005年分別為82個、4個和2個,2009年變為63個、4個和2個,農業龍頭企業個數較少明顯,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業間兼并重組導致了企業數量減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經濟形勢變動以及自身競爭實力下降,被迫退出了市場。而且專業市場和中介組織數量都非常有限,五年內都沒有變化,這明顯不利于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設。
從主導產業的銷售額來看,2005年主導產業銷售額達到1909036萬元,其中5億元以上主導產業銷售額1596904萬元,龍頭企業(集團)銷售額710446萬元,專業市場銷售額10441萬元,中介組織銷售額1811萬元。2009年五項數據分別比2005年增加了368493萬元、354324萬元、321309萬元、3333萬元和3869萬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9.30%、22.19%、45.23%、31.92%和213.64%。其中龍頭企業的銷售額明顯占據了主要地位,而專業市場和中介組織銷售額比較低,體現出了明顯的發育不足的特點。這不利于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設。
從龍頭經營組織利潤總額和主導產業聯系農戶的戶均純收入來看,2005年龍頭經營組織利潤總額為70709萬元,2009年變為97303萬元,增加了26594萬元,但是農戶并未從中獲得實惠。2005年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的戶均純收入為4172元,2009年變為4012元,農業產業化并未帶來農戶收入的增加,體現出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緩慢。
總之,邢臺市農業主導產業的數量還比較少,與河北省的石家莊、唐山、邯鄲等市還有一定差距,更不用說全國其他先進地市的差距。而且邢臺市農業產業化存在規模小、經營資金短缺、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為此要構建起完善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從而提高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各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交易效率。[2]
四、農業科技水平落后
農業科技水平可以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優質玉米面積、豬牛羊良種覆蓋率、優質瘦肉型豬出欄率、農業技術人員數量和農業科技服務單位個數等方面考察。
邢臺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45%,到2009年增加到48%,河北省200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就達到了51.6%,比同期邢臺市高出近7個百分點,2009年達到54.5%,比同期邢臺市高出近7個百分點,二者的差距仍沒有多大變化,由此可說明邢臺市的農業技術水平發展相對滯后。
2005年以來邢臺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與全省水平基本持平,有些年份還要好一些。在優質專用小麥面積上,2005年以來邢臺市的種植面積都在增長,由2005年的300萬畝增加到2009年的340萬畝,增長了13.33%,而河北省優質專用小麥面積由2005年的1350萬畝增加到2009年的2350萬畝,增長了70.07%,明顯高于邢臺市的增長率。在優質玉米面積上,邢臺市2005年的種植面積為210萬畝,2009年增加到230萬畝,增長了9.52%,而河北省則由2005年1300萬畝增加到2009年的2850萬畝,增長了119.23%,遠遠高于邢臺的增長率。
邢臺市豬良種覆蓋率由2005年的92%,增加到2009年的98%,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94.7%增加到2009年的97.2%,二者基本持平。牛良種覆蓋率由2005年的68%,增加到2009年的84%,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86.7%,增加到2009年的87.6%,前者增速要明顯高于后者。羊良種覆蓋率由2005年的46%,增加到2009年的60%,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78.4%,增加到2009年的80%,前者的發展水平要遠低于后者。在優質瘦肉型豬出欄率上,邢臺市由2005年的95%,增加到2009年的97.25%,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48.5%,增加到2009年的97.2%,后者增速要明顯高于前者,最終二者水平基本持平。
邢臺市農業科技服務單位個數雖然由2005年的330個減少到2009年的325個,但是農業技術人員數量卻在增加,由2005年的2270人增加到2009年的2453人。以上各項數據指標都說明邢臺市農業技術的相關指標雖有增速很快,但是僅僅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邢臺農業技術人員的總數與比重都顯偏低,與石家莊、唐山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匱乏,而且年齡老化、學歷低,素質偏低下等情況嚴重,農業科研成果推廣率只有20%~25%。現有農技推廣人員中80%的專業技術人員以糧棉油種植、畜牧、農機等傳統農業為主,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專業知識服務的人很少,服務于蔬菜、瓜果、水產的人員不到20%,距科技農業的要求甚遠,農業科技水平相對落后,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為此要加強對農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通過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建立和健全,不斷夯實農業的基礎研究工作,為農業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奠定基礎。[3]
(五)農業勞動者素質不高
農業勞動者素質我們可以從文化程度來分析。2005年邢臺市農業人口2711574人,其中文盲、半文盲33236人,占總人口的1.23%,小學文化程度為819211人,占總人口的30.21%,初中文化程度為1379383人,占總人口的50.87%,高中文化程度為442280人,占總人口的16.31%,中專文化程度31381人,占總人口的1.16%,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6083人,占總人口的0.22%。
2006年邢臺市農業人口2741746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9799人,占總人口的1.09%,小學文化程度為816005人,占總人口的29.76%,初中文化程度為1397368人,占總人口的50.97%,高中文化程度為452989人,占總人口的16.52%,中專文化程度37357人,占總人口的1.36%,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8228人,占總人口的0.30%。與2005年相比,文盲、半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的比重在下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和比重都在不斷增長。而與同期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文盲與半文盲的比重要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學文化程度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個百分點,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高2個百分點,高中、中專、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都比全省水平要低,這制約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2007年邢臺市農業人口277450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6369人,小學文化程度為811764人,初中文化程度為1417672人,高中文化程度為463241人,中專文化程度44478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10976人。與2006年相比,文盲、半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的比重在下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和比重都在不斷增長。而與同期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文盲與半文盲的比重要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學文化程度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個百分點,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高2個多百分點,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個百分點,而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不到20%,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設。
2008年邢臺市農業人口286426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3231人,占總人口的0.81%,小學文化程度為802774人,占總人口的28.03%,初中文化程度為1478131人,占總人口的51.61%,高中文化程度為499069人,占總人口的17.42%,中專文化程度48042人,占總人口的1.6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13016人,占總人口的0.45%。與2007年相比,文盲、半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的比重在下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和比重都在不斷增長。而與同期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文盲與半文盲、小學文化程度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高2個多百分點,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個百分點,而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增速較慢,增速要低2個百分點。
2009年邢臺市農業人口292029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9597人,占總人口的0.67%,小學文化程度為798492人,占總人口的27.34%,初中文化程度為1509081人,占總人口的51.68%,高中文化程度為515271人,占總人口的17.64%,中專文化程度58705人,占總人口的2.01%,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19147人,占總人口的0.66%。農業人口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較低,高素質年輕有為的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多離開故土,到城市發展。目前,邢臺市農業人口年齡結構不合理、性別比例失衡、知識老化現象嚴重。農業人口素質問題成為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