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苗種害蟲防控對數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王亞維謝維斌單位:貴陽學院生環系貴州省都勻市林業局
蟲稍率調查方法
在害蟲為害的母樹中,隨機抽取2株感蟲母樹,在樣株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觀測1個一級側枝嫩稍,分別記載健康側枝嫩稍、被松梢螟為害的嫩稍數量。
蟲果率調查方法
在害蟲為害的母樹中,隨機抽取2株感蟲母樹,在調查樣株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觀測1個一級側枝的球果數,分別記載健康側枝的球果數以及被松實小卷蛾與油松小卷蛾為害的球果數。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參考秦園峰等[4]的方法。于2004年5月,對試驗樣點用300倍的40%氧化樂果乳油和1500倍的20%殺滅菊脂乳油交替使用,以防治松梢螟、松實小卷蛾及油松小卷蛾3種害蟲的幼蟲,每10天噴藥1次,連續噴藥4次。同年7~9月,在試驗樣點用高壓殺蟲電網、誘殺燈、黑光燈(20W)誘殺松梢螟、松實小卷蛾及油松小卷蛾3種害蟲的成蟲。
球果數與結實量調查方法
對種子園每個大區,隨機抽取2個小區,從小區中隨機抽取嫁接年齡一致的4株采種母樹,單獨采種,計數球果個數。結實量調查是將調查株球果采集后立即用商用桿秤稱量,稱量結果按公制換算記載。
結果與分析
1害蟲防治效果分析
馬尾松種子園的重要害蟲主要是松梢螟、松實小卷蛾和油松小卷蛾3種,其中松梢螟主要蛀食新梢,而松實小卷蛾和油松小卷蛾2種害蟲主要是蛀食1年齡幼果。本研究于2004年5月對害蟲防治前的母樹被害情況,以及害蟲防治后的第2年(2005年)母樹被害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2004年防治前,害蟲對松樹的為害十分普遍。其中,松梢螟在4個樣地的平均蟲株率和平均蟲梢率分別為100%和77.22%,松實小卷蛾和油松小卷蛾在4個樣地的平均蟲果率為92.26%。2005年防治后,害蟲對母樹的為害明顯減輕,使4個樣點的平均蟲株率、平均蟲稍率和平均蟲果率分別下降到61.33%、10.00%和4.17%。
2母樹結實量分析
由于馬尾松種子園3種重要害蟲的為害,導致了種子園大幅度減產。筆者分別在2004、2005、2006年和2007年對4個樣地母樹的結實量以及當年全園采收球果量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2004、2005、2006年和2007年對4個樣地每株母樹的結實量平均值分別為281、136、225粒和469粒,全園采收球果量分別為6000、3750、4100kg和8500kg。
根據馬尾松的生殖生物學特性,馬尾松當年球果數的多少,既取決于當年受精情況,也取決于前2年的花芽分化與授粉情況。因此,2005年和2006年馬尾松的產量,很大一部分取決于2004年害蟲為害情況。2008年馬尾松的產量,很大一部分取決于2006年和2007年害蟲為害情況。
由于2004年害蟲為害情況嚴重,致使種子園2005年的單株結果數與全園結實量由2004年的281粒和6000kg銳減到136粒和3750kg。2004年進行害蟲防治后,2005年全園蟲株率、蟲果率和蟲稍率分別由2004年的100%、92.26%和77.22%降低到61.33%、10.00%和4.17%。因此,致使種子園2006年的單株結果數與全園結實量分別上升到225粒和4100kg,2008年的單株結果數與全園結實量分別上升到469粒和8500kg。由此可見,只有種子園害蟲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種子園單株結果數與全園結實量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
結論與討論
種子園所生產種子的遺傳品質是林木遺傳改良的主題,種子園產種數量是種子園建設中的重要課題,加強重要害蟲防治是提高種子園產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馬尾松生殖的生物學習性研究
馬尾松生殖的生物學習性表現為:第1年8月進行花芽分化,第2年4月進行授粉,第3年6~8月進行受精,年底才結為大球果。因此,當年球果數的多少,既取決于當前受精情況,也取決于前2年的花芽分化與授粉情況。因此,本研究中2005年和2006年種子園單株結果數與全園結實量不高,主要是2004年種子園害蟲為害較重的原因。
2加強重要害蟲防治的研究
種子園害蟲監測和防治,是提高種子園種子產量重要的工作內容。松梢螟、松實小卷蛾和油松小卷蛾3種害蟲的生物學習性不同,為害馬尾松植物的部位不同,每年的發生期和發生量均不同。因此,要加強害蟲發生期和發生量的預測預報,把握害蟲防治的主動性,提高害蟲防治效果。本研究表明:在每年3月初,就要對種子園進行系統抽樣、布點監測,一旦檢測到松梢螟幼蟲為害,立即噴灑化學農藥進行防治;4~5月對危害種實幼果的松實小卷蛾和油松小卷蛾予以重點監測,一旦檢測發現,噴灑殺蟲化學農藥控制其幼蟲密度;在7~9月,主要是進行物理防治,全園按1盞/hm2的密度,懸掛高壓觸殺燈,引誘觸殺松實小卷蛾和油松小卷蛾成蟲。